杭州買房要抓住微觀的小趨勢

2019-08-31   住杭房產

我一直持有一個觀點,國運就是我們每個人共同的命運。每次國家層面的講話和會議內容,都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關注的。

同時,大家也要想辦法在把握大局面的同時緊抓微觀小趨勢,這樣才能更有利於我們全面理性的看待問題。

今天我們就從大局面談到小趨勢,順便展望一下2019年的杭州樓市。


PART 1


我們先看看過去2018年的成績。

1、關於發展區域提到的是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這三個國家級戰略經濟帶的發展一定是放在整個中國經濟發展最重要的位置上的。

2、脫貧攻堅是唯一一個舉了具體實例講了細節的內容,同時也是唯一一個在回顧和展望中分兩次提到的內容。

這一點印證了我之前文章提過的概念。要記住我們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共同富裕一定是黨和國家的目標。

並且,在貧富差距較大的今天,脫貧攻堅和縮小貧富差距已不僅僅只是一種口號,而是在逐步、具體的落實。

3、肯定了改革開放40年取得的成績,明確了要堅定走在改革開放的道路上,並且道路會越走越寬。



PART 2

然後在來看看2019年的發展趨勢。

1、首先2019年是我們立國70周年。光是這一點,對於我們關注的經濟、民生、房價這些問題,大家都可以先放個心了。這樣重要的年份,無論如何,都將會是一個安穩的環境。

2、其次,減稅降費、尊重人才被單獨提出來,是有重要意義的。前者是要提振大眾對社會經濟環境和消費的信心;而後者則是要恢復大眾對知識和真理的追求。

我們不妨延伸開來想一下,為什麼那麼多一、二線城市要限購?同時又要放開人才落戶。


這一年看了不少文章,總是局限在房產的領域看問題。不少文章覺得政府是要曲線救國,限購是為了製造稀缺,放開人才落戶就是要為了支撐房價。

我想說,這些都是本末倒置的想法。

限購確實是造成了城市資源的稀缺,人才落戶也造成了人口的流入和留出。但這從來都不是目的,而是結果。

一系列的政策想要的是提升城市的競爭力,以期待留下更好更優秀的人才,淘汰落後的。因為這些被扶持的強二線城市要去競爭的是世界上其他已開發國家的大城市,而不是用來壓制國內三四線的城市。

這些強二線城市的綜合實力不斷提升,就是中國的綜合實力不斷提升。

我們老百姓要做的就是抓住機遇,順勢而為,去占有這些送到自己面前的機會。

而不應該抱有什麼陰謀論或者被迫害妄想症,老覺得政府要算計自己。這種思路只會讓你在社會的進步中越來越落後。

3、再次,一億多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被提及,說明了政策的持續。強二線城市人口持續流入正是基於這個大背景,而且將繼續。

4、最後文中重提了「一帶一路」。一帶一路的本質是共贏。

對我們來說是向比我們落後的發展中國家輸出過剩的產能。對那些國家來說,此舉是幫助他們加快了建設和發展。這是一個有利於雙方的方案。其實從我國改革開放至今,西方已開發國家對我們做的也是類似的事情。



PART 3


下面來談談2019年杭州樓市會怎麼走?

穩定的主基調不會變化。今年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周年的重要關口,穩定繁榮一定是我們能夠看到的。

統計的數據只表現在一手房市場上。隨著過去兩年中高地價的房子不斷入市,一手房的價格溫和上揚既是事實也是趨勢。

最近不少文章預測了2019年杭州樓市的趨勢,說是潛在供應量大,之前漲得多,估計必有一跌。

對此我持不同的意見。

二手房已經回落不少。主要是遠郊的一些樓盤以及市中心的老破小。類似采荷等地方,不少二手房從6萬多回落到了4萬多。

下沙沿江也從3萬左右回落到了2.3萬左右。這些所謂的回落只是之前二手房的價格虛高了。

在一手房限價的背景下,隨著二手房回落,拉近與一手房之間的價格後,不少房東的心理又發生了轉變。


畢竟都是自己的錢,既然有一手房售價在下面打底,恐慌性拋售基本很難出現。二手房的價格開始逐步穩定。

而不少區位比較好的二手房,尤其是主城區範圍內的次新房,其實在2018年度後五個月這一輪跌幅中是堅挺的,甚至有不少無新房供應量的區塊反而還略有上漲。

因此影響房價走勢的關鍵還是一手房市場。而在講政治的前提下,不見得有人敢大面積甩貨。

另一方面開發商的融資環境也在變得寬鬆。

有個小道消息,城東扎堆的樓盤中某一個看著銷售情況情況不佳,但最近該開發商還花錢買了一個億的私募理財,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缺錢。

年底不少開發商沖了業績,資金狀況也比我們想像中的要好一些。除非真熬不下去了,不會有人想著斷臂求生。

對於樓市來說,政策底已經顯現,這一點才是支撐開發商堅持下去最重要的信念。而市場底在哪裡要通過「因城施策」才能最終確定。


亞運會之前杭州的基建提速,全面展開,這是鐵板釘釘的事。懷疑政府作為的,短時間內蒙準的倒是不少,但拉長時間軸則基本都淪為跳樑小丑。

另一個小道消息,大江東和下沙合併。這裡提這個小道消息不是要說什麼內幕,只是想告訴大家類似這樣的事情都是我們小老百姓無法猜測到的。

各種利好的的牌政府手裡到底有多少張?我們不可能知道。所以要對自己不了解的部分懷著敬畏的心,絕對不能坐井觀天。

我寫這些東西不是要歌功頌德,而是希望大家能清醒的認識到現實,這樣才能讓我們過得更好。

現在不少人很奇怪,正面的東西都聽不進,反面的事情倒感覺順耳的很。忠言逆耳這句話,是不是該有新的解讀了呢?

我想那些讓你聽著解氣的話,真不一定對你的生活有用,更多時候恐怕只是普通人發泄情緒的一種途徑罷了。

天天挑著政策刺的人,看著在給大家揭露真相,鬼知道打得什麼主意。販賣著焦慮,消費著大眾的情緒。

我想問問贊同那些的朋友們,你們真有比別人過得好一些嗎?



PART 4


最後,我再說些宏觀經濟方面的看法。

限購、限價、房產稅、稅費抵扣這些政策的確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但大部分人的關注點只是圖了個熱鬧。

有些事,知道或者不知道,並不能改變我們生活的軌跡;知道的多的人也不一定比知道的少的人過得更好一些。

譬如稅費抵扣可能只是為了完善個人信息,為房產稅做準備;譬如房產稅急著推進可能不是為了現在收點小錢,而是為了將來替代土地財政。

馬爸爸講的房價如蔥可能是誇大其詞了,但我能看到的是新一輪的通脹可能會隨著大基建的全面展開撲面而來。預期中的通縮暫時不用考慮,如何抵禦通脹反而仍是我們要關心的問題。

不論我們是否承認,圈層這個東西正在越來越顯化,壁壘可能是年齡、技術、關注點,當然也可能繼續是一直以來有的資產和房產。

技術革新和製造2025都是今後較長時間內的主題。對於企業家來說這些才是應該用心的地方。


房住不炒這個話其實主要是說給那些企業家聽的。普通老百姓手上那點錢只夠一兩套房子首付的,有什麼資格和能力來談炒房呢?

所以選擇適合的城市,合理配置自己的資產,從來都不是國家政策打擊的範圍。低買高賣,靠房子差價來獲利,不從事生產的那些人才是國家管控的對象啊。

普通人,尤其是手上沒有房子或者只有一套房子的人,千萬不要有被迫害的妄想。想著國家來占我們的便宜,迫害我們,是太把自己當一回事了吧。

大家要做的事情就是選擇一個好的城市,然後先買一套房,讓自己居有其屋。能夠為自己和後代占有到這個優秀城市的資源,讓我們過得更好。

我們要清楚的認識到,國家的命運和我們每個人的命運是緊緊聯繫在一起的。同舟共濟這個比喻是非常恰當的。既然同在一條船上,自然要齊心協力,駛向彼岸。

國運昌盛,我們每個人的命運也會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