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慶俞渝離婚互撕:喪偶式育兒到底有多可怕

2019-11-04     韓老白

01

近日,身價70億元,相識20餘年的當當網創始人李國慶和妻子俞渝的互撕大戰,看懵了吃瓜群眾,有人直言「三觀震碎」。

和大多數離婚大戰一樣,孩子也成為他們手中的一張牌。李國慶說為兒子忍受了23年。俞渝則控訴說,自己白天忙著工作,晚上忙著帶孩子,孩子生病住院了,李國慶連兒科病房在幾層都不知道,更別說孩子從小到大的學習了。

「孩子有多種過敏,醫院從護士到主任,都認識這個「懂事」的孩子,摔在鐵絲網上,自己讓保姆帶去兒研所打了破傷風,晚上回家再告訴爸媽。我出國給大夫們當駝夫,主任醫師龐奶奶,為了謝我,幾次來家裡給孩子出診。孩子肺炎住院兩個星期,我、我侄子,秘書、司機、保姆輪流陪床,我白天正常上班,你「李總」知道兒科病房在幾層嗎?幼兒園、小升初、中考、上大學,你管過什麼?」

俞渝這段對喪偶式育兒的控訴,引起了很多媽媽們的共鳴。

都說中國女人有四大悲哀: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守寡式婚姻、喪偶式育兒。有數據顯示,喪偶式育兒的中招機率高達90%。中國有91.1%的女性表示自己承擔了一半、大部分、甚至全部照料孩子的責任。

第三次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顯示,40歲以下的父親,最近一年從不或很少照料孩子生活的占70%,從不或很少輔導孩子功課的為47%。

很多女人當了媽媽之後,突然就領悟到什麼是父愛如山:無論你多忙,當爸爸的都穩如泰山,巋然不動。照顧孩子日常生活的是媽媽,接送孩子上學輔導功課的也是媽媽,帶孩子看病的還是媽媽,媽媽自己病了不但沒人照顧,還得拖著病體照顧孩子。

「喪偶式育兒」,聽上去像是一種戲謔,卻無比真實地反映了育兒過程中爸爸的缺席、逃避和不負責任。

02

葉海洋是一家化妝品公司的CEO,29歲的時候她花了50萬元,到美國買精子,成功懷孕並生下了一個可愛的混血女孩。

事情一公開,葉海洋就被大批網友抨擊,說她自私害女兒沒父親,得不到父愛。

但也有很多網友表示支持:

「有爸生沒爸養的多了!」

「比起那些巨嬰爸爸、喪偶式婚姻,好的家庭氛圍比一個存在意義聊勝於無甚至還有一身毛病的男人重要太多。」

每一個「喪偶式育兒」家庭,都有一個不作為的爸爸。

有知乎網友在孩子出生一年後,與丈夫協議離婚了。她說,孩子出生後,當爸爸的沒有給孩子換過一次尿布、洗過一回澡,沒有單獨帶孩子超過10分鐘。晚上都是媽媽弄娃,早上六點又得起來照顧孩子。而當爸爸就是一個「睡客」,怎麼都叫不醒,甚至於後來嫌孩子夜裡哭太吵搬去客房睡,還美其名曰主臥環境比客房好。

不少媽媽抱怨說,孩子有爸跟沒爸一個樣,還不如離婚獨自帶娃。喪偶式育兒降低了女性對婚姻生活的滿意度,讓很多女性對婚姻生活失去信心,寧願選擇離婚。

有數據顯示,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年,有67%的女性對婚姻滿意度急劇下降。

每一個「喪偶式育兒」家庭,都有一個情緒失控的媽媽。

今年6月,四川一位新手媽媽,讓丈夫幫忙給孩子沖奶粉被拒,與丈夫發生爭執,一氣之下抱著20天的女兒,爬山4樓的窗戶要跳樓。好在最後被民警救下。

讓人痛心的是,這樣的新聞,網上隨手一搜,就是一整屏。

《新媽媽情緒藍皮書》指出:有60%到80%的女性在孕期和產後會有不同程度的抑鬱情緒,有近20%的會發展為抑鬱症。

爸爸們的不負責任、逃避和長期缺席,會將沉重的育兒壓力轉嫁到媽媽身上,給媽媽的身心造成極大的影響,輕則焦慮,重則抑鬱,不焦慮不抑鬱的也難以避免一腔怨氣。

03

知名母嬰育兒博主年糕媽媽最近生下二胎,她在微博里強調說:「絕對不要因為心疼老公,就不讓他陪夜,睡書房什麼的。這既是害了自己,也是剝奪了他享受父愛的權利。」

任何一段健康的關係,都需要經營。要告別喪偶式育兒,就需要夫妻雙方的共同努力,用心經營,做媽媽的不要大包大攬,做爸爸的要努力獲取話語權,這樣才能成為親密戰友。

1. 夫妻提前學習育嬰知識,做好心理建設。

在《我家小兩口》中,尚未完婚的郭碧婷和向佐,雖然有生孩子的計劃,但是對於新生命的誕生,兩人各有各的焦慮。為此郭碧婷安排了一場「照顧小孩的比賽」,和向佐一起去上育嬰課。

提前學習育嬰知識,不僅可以避免孩子出生後的各種手忙腳亂,做好心理建設,夫妻也能在共同學習的過程中,加深對彼此的理解,

2、不做超人媽媽,給爸爸成長的機會。

很多媽媽覺得老公照顧孩子不靠譜,與其花時間叫他教他,還不如自己做,於是大小事情全都自己上,生生地把自己逼成了女超人,每天連軸轉累到不行。與此同時,也把爸爸推得越來越遠。

韓劇《請回答1988》中有這麼一句台詞: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來就是爸爸。爸爸也是頭一次當爸爸。

其實就好比我們教孩子獨立,一開始肯定是各種麻煩,各種爛攤子,但是不能因為貪圖一時省心省事,就大包大攬,這樣是培養不出獨立的孩子。同理,當爸爸這件事也是需要時間學習和摸索,只有做爸爸的親身投入育兒之中,才能不斷進步。

前段時間微博上一位別人家的爸爸,示範了什麼是教科書級的奶爸。為了老婆能夠盡情逛街,這位爸爸自己負責帶娃哄娃,不僅帶娃裝備專業齊全,還懂得用百度地圖查找周邊母嬰室,換起尿布也是得心應手。這位爸爸用實力證明了爸爸也能帶好娃,一點也不輸媽媽。

3、爸爸要自覺參與養育,獲得話語權。

「凱叔講故事」的創始人王凱說,如果你什麼都不是的話,在孩子面前就沒有發言權。

《爸爸去哪兒》第三季中,爸爸夏克立和女兒夏天的相處模式讓很多媽媽羨慕不已。在日常生活中,夏克立會和夏天一起瘋玩,一起染頭髮。女兒想打耳洞但是又害怕,他就和女兒一起打耳洞。

但是模範爸爸夏克立在女兒剛出生的時候,在那個新生命面前也找不到感覺。他說,為了找到和孩子的連接感,他把所有照顧嬰兒的事情都承擔起來了。既然沒有母親和孩子之間天然的物理連接,就需要自己在和孩子的關係中去尋找。

爸爸帶孩子天經地義,是責任也是義務。爸爸應該自覺主動地承擔起育兒的責任,在和孩子的親密接觸和互動中,找到彼此之間的連接,真正地「成為父親」。

正如年糕媽媽所說:帶娃也好,夫妻關係也好,都是越付出越投入!

男人並非天生不會帶孩子,女人也不是天生就是媽媽。大家都是第一次做父母,都需要學習,需要磨練。

當媽媽的要「狠心」一點,不做超人媽媽,要敢於放手,讓爸爸參與進來,用時間用耐心去培養出一個好隊友,這樣在育兒的漫長道路上,才不會孤軍作戰。

我是韓老白,曾經的設計狗,後裸辭變身全職媽媽,靠寫作創立了自己的文化公司;

跨界文案培訓師,十點讀書、樊登讀書會等多平台簽約作者,新書《優勢文案》即日上市。

想看更多關於寫作、文案乾貨知識,歡迎搜索關注公號【韓老白寫作創意工作坊】

如果有關於自由職業、個人品牌、寫作變現、社群運營等問題也歡迎私信諮詢,每天提供1個免費諮詢名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jFWxOW4BMH2_cNUg6oo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