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CBA的選秀大會已經落幕,今年共有61名球員參加,其中16名球員中選,來自北京大學的王少傑不錯所料被北控隊選中,當選2019年CBA選秀狀元。必須要承認的是,CBA發展之際,每一年都是在走上坡路,再加上姚明擔任籃協主席之後,對聯賽大刀闊斧的改革,更是奠定了今年選秀有著如此之高的關注度。縱觀今年整個選秀,我們不但看到了欣喜的一面,同時面臨的問題同樣值得關注。
驚喜一:規模更大,各項數據創歷史新高
CBA選秀從2015年開始舉辦,今年是第五個年頭。我們可以看看這五年選秀結果發生了什麼變化:
2015年,共有20名球員報名,重慶翱龍籃球俱樂部選擇了來自西北工業大學的方君磊。其他CBA球隊均選擇放棄此次選秀機會。
2016年,共有34人報名參加,其中8名球員中選。其中來自北京大學的郭凱被廣州佛山龍獅俱樂部選中,當選2016年CBA選秀狀元。
2017年,共有50名球員報名參加,其中11名球員中選。陳盈駿被廣州龍獅俱樂部選中,當選2017年CBA選秀狀元。
2018年,共有50名球員報名參加,其中14名球員中選。來自NBL聯賽的球員姜宇星被吉林隊選中,當選2018年CBA選秀狀元。
而到了今年選秀,61人參選,其中24名大學生球員,6名草根球員,最終16人被選中進入CBA聯盟。這些數字的變化,讓我們看到了CBA的選秀在逐漸走向進步,越來越多的球隊願意通過選秀來增強球隊實力。特別是上賽季排名聯賽末尾北控男籃,在今年選秀大會上他們除了通過狀元簽拿下了王少傑,還在第二輪選中了CUBA的孟博龍,足以證明了他們想通過此次選秀進一步提升球隊實力。
驚喜二:選秀門檻的降低
今年選秀,籃協首次對」草根球員「敞開了大門,讓更多的球員有了追逐自己夢想的機會。此規定一經出台就吸引了民間很多有實力的球員報名參加,這其中就包括參加綜藝節目被我們熟知的周銳、唐日輝等等球員,雖然最終結果都是落選,但是這一史無前例的改革本身就應該值得讚許,雖然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但是此門已開,相信未來隨著草根球員的不斷增加,或許會有人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驚喜三:選秀的儀式感
本次選秀還有一個變化也是頗為暖心,在選秀之後所以的落選球員全部上台和姚明、林書豪拍照留念,並且在落選球員上台時,姚明一一與其握手所有參選的選手都上台合影。眾所周知林書豪在NBA就是落選秀,但他從未放棄過自己,最終在紐約實現了林瘋狂,林書豪的出現也激勵著落選球員繼續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努力,這一安排可見CBA的良苦用心。這或許是落選草根們距離職業聯賽最近的一次,也是激勵他們人生不斷攀登的一個契機。
無法逃避的最大問題:
雖然本次選秀大會讓人們看到了許多進步和可喜的地方,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通過這次選秀還是看出來了目前CBA選秀最大的問題。本次選秀北控,新疆、山東、青島、天津、同曦、福建 、浙江、上海、四川共10支球隊選擇了自己心儀的球員,但是還是出現了共計24次球隊選擇棄權,甚至出現了第6、7這種比較高順位棄權的現象。
之所以會出現這麼多棄權的現象,說到底折射出來的還是校園籃球沒有與職業籃球有機結合。要知道國內的CBA聯賽的球員歷來都是由當地體育局的名義所輸送的,一個球員從一開始就進入體校進行訓練,如果夠實力就直接進入俱樂部,在一步步打到一線隊。
他們有著自己的一套培養新人的模式,大學生自然就得不到更多的機會。除非參加選秀的球員能夠立馬給球隊帶來實力的提升,就像今年的王少傑,他的實力得到了大家的肯定,還有就是讓大家看到你有著足夠大的潛力,俱樂部願意付出時間、金錢來培養你。不然大學生球員很難有好的機會進入職業隊,更何況那些草根球員。
道路在崎嶇總要有人邁出第一步,今年選秀已經讓人們看到了進步和變化,中國籃協已經找准了方向,並展現出了改革的勇氣、決心和方法。我們期待著,CBA聯賽可以探索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