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訪談】高新區(濱江)黨委書記王敏:危中尋機,讓生活與創業美美與共

2020-04-30     杭州日報


視頻加載中...


點擊播放視頻

訪談實錄


主持人:大家好!您現在收看的是杭州日報聯合各區縣市共同推出的「牢記新囑託 扛起新擔當——學習貫徹習近平在浙考察重要講話精神一把手訪談」。

這裡是高新區(濱江)融媒體中心,今天我們很高興邀請到了杭州高新區(濱江)黨委書記王敏。

王書記,您好!

王敏:主持人好!大家好!

搶抓「新基建」、「新健康」發展機遇

加快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

主持人:總書記這次來到浙江、杭州考察調研,進一步傳遞了化危為機、抓住時機布局長遠的戰略考量,作為國家級高新區,面對疫情帶來的一系列影響,杭州高新區(濱江)的解題思路是什麼?

王敏:我們把這段時間以來的工作,概括為兩個詞、四個字:「企業」和「危機」。「企業」是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企」是一種態度,讓我們面對危機始終充滿信心和決心,「業」是一個目標,讓我們前進始終保持方向和定力。我們牢牢把握「危與機」的辯證關係,危中企穩、危中尋機、化危為機、勇創新業,著力促投資、促服務、促改革,加快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

我們要努力搶抓「新基建」發展機遇,提升企業在產業價值鏈中的地位和技術引領能力。高新區(濱江)將鞏固5G、人工智慧、大數據、工業網際網路等數字化新基建領域的產業優勢,助力企業融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產業鏈協同。比如,在杭州高新區(濱江)富陽特別合作區落點的富芯半導體項目,不僅填補了國內在高端模擬晶片製造領域的空白,也將為全市打造集成電路設計、製造全產業鏈打響品牌。而浙江省鯤鵬生態創新中心和產業基地的落地,將打造浙江省信創及各行業國產化解決方案認證平台、創新及標準孵化平台等,建設立足浙江、輻射全國的鯤鵬生態體系。

我們要努力搶抓「新健康」發展機遇,助力浙江打造萬億級的健康服務產業。高新區(濱江)正在謀劃新一輪生命健康產業發展規劃,重點布局以啟明醫療等為代表的醫療器械領域,以生捷科技、優思達等為代表的診斷檢測領域,以醫惠科技、創業慧康等為代表的智慧醫療領域,營造「產學研用金、才政介美雲」的全鏈生態,打造繼數字經濟之後的第二個千億級產業。

【一把手訪談】高新區(濱江)黨委書記王敏:危中尋機,讓生活與創業美美與共

招才引智、驅動創新

著力打造「人才特區」

主持人:您剛剛講到要加快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要實現這個目標,肯定離不開人才,高新區(濱江)在招引人才、驅動創新方面有哪些實招硬招?

王敏:疫情衝擊之下,全國各地都面臨畢業生簽約受阻的情況。在這裡,我有一個數據要與各位網友分享:今年一季度,高新區(濱江)應屆畢業生簽約總數占杭州比重達到了39.04%,居於杭州各城區首位,這說明人才對高新區(濱江)還是十分認可、十分鐘愛的。

關於下一步如何招才引智、驅動創新,我覺得有三個方面的著力點:

一要強化「窗口意識」。車俊書記在省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上提出,我省人才工作面臨著新形勢新挑戰新機遇,處於誰招引人才辦法多,誰就更容易贏得發展主動權的窗口期、海外引才形勢複雜的挑戰期、廣大人才大有用武之地的黃金期。這一判斷,為我們搶人才流動窗口、企業併購窗口、產業升級窗口提供了機遇坐標參照。

二要鞏固「生態優勢」。高新區(濱江)一直把人才工作放在經濟工作最首要的位置,現在,高新區(濱江)每年有超過3萬人的人才流入,不僅為產業、城市的發展輸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也走出了一條「人才帶技術、技術變項目、項目融資金、實現產業化」的「濱江路徑」,形成了產業業態、城市形態、人才生態「三態融合」發展的態勢。這是我們最引以為傲的生態,也是人才最需要的成長環境。

三要打造「人才特區」。2010年,我們率先在全省推出了鼓勵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的「5050計劃」,已經培育3家企業上市,8家企業掛牌新三板,還有8家企業被列入IPO梯隊。可以說,從吸引一個人才,到培育一家上市公司,再到催生一個產業,講的就是人才與濱江彼此成就的故事。今年5月5日,恰好是「5050計劃」實施十周年紀念日,我們將以此為契機,發布一批重磅利好,攜手一批生態夥伴,圍繞「人才特區」建設,打造更多人才鏈、產業鏈和價值鏈,形成高科技產業、高能級城市和高層次人才的良性互動。

我也想藉此機會,向全世界的人才發出邀請,歡迎人才到高新區(濱江)創業、生活,我們將全力搭建一流平台、完善一流政策、提供一流的服務來關心人才、服務人才,讓大家在這裡,生活與創業美美與共,實現你人生的目標。

拓展城市大腦應用挖潛

打造城市治理現代化的「濱江樣本」

主持人:您剛剛提到了要吸引「最強大腦」,我們就再來談談「城市大腦」,習總書記很關心杭州城市大腦的推進,據我所知,杭州城市大腦建設的背後有不少濱江企業的身影,比如海康威視、大華股份、新華三等等,可以說,高新區(濱江)一直在為杭州城市治理現代化提供「濱江方案」。那麼,高新區(濱江)在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方面,將有哪些布局和舉措呢?

王敏: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指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抓好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給我們很多重要的啟示:

一要發揮優勢,為杭州打造全國數字治理第一城提效。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首先要有高水平的現代化城市治理水平。高新區(濱江)是數字經濟強區,數字經濟綜合評價總指數位列全省第一,打造城市治理現代化的「濱江樣本」,是建設「創新濱江」「數字濱江」「國際濱江」的重要內容,要把數字經濟先發優勢不斷轉化為數字治理領跑優勢,形成更好的治理效能。

二要提高站位,為杭州輸出城市數字化治理方案助跑。高新區(濱江)將按照杭州市委在疫情中全面突破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統一部署,一邊要應用好杭州依託城市大腦開發的各類應用,一邊要持續加大城市大腦區級應用的探索和創新,更加自覺地助推杭州打造全國數字治理第一城。

三要遠近結合,為杭州進一步拓展城市大腦應用挖潛。城市大腦進入百城競發的賽跑時刻,身處城市大腦的誕生地,高新區(濱江)要拿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緊迫感,處理好近與遠的關係:近期,我們正加速推進「城市大腦」建設項目,充分發揮高新技術企業集聚的優勢,構建城市大腦「1+5+N」總體框架,加速「經濟」「社會」兩大模塊拓展應用;遠期,我們還要延伸拓展城市大腦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便民惠企等領域的場景應用,提高精準預判、精細管理的能力,實現「人、地、物、事、網」等要素數據從人工採集轉向自動採集,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努力打造數位技術應用示範區。

推出「親清三訪」機制等創新做法

講好「產城人」融合的「濱江故事」

主持人:王書記,今天我們談到了產業、談到了人才、也談到了城市治理,未來,高新區(濱江)將如何講好「產城人」融合的「濱江故事」呢?

王敏:高新區(濱江)既是因產業而生的高新區,又是因城市而興的濱江區。新濱江人已經遠遠超過老濱江人的數量,濱江的人口也朝著年輕化、國際化和高端化的趨勢演變,這就對城市治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居民需要我們努力輸出更高質量的公共服務;另一方面,濱江也要主動想辦法、出實招,讓創業和生活在濱江的新居民生髮「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家園情懷和歸屬感,激發全區上下為全市乃至全省、全國孵化的幹事熱情和作為。

【一把手訪談】高新區(濱江)黨委書記王敏:危中尋機,讓生活與創業美美與共

做優服務永無止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2020年是高新區(濱江)的「基層組織建設年」,前不久,我們也發出了動員令,結合「走親連心三服務」,推出「親清三訪」機制,以基層組織建設帶動基層治理能力的提升,切實了解和針對性解決「企業發展要什麼、民生服務做什麼」兩大問題。

在這裡,我也向大家預告和列舉幾個今年高新區(濱江)在聯繫服務群眾、聯繫人才上的創新做法:我們將全面打造高品質樣板社區,首批建設9個社區「美好生活共同體」,提升410個「先鋒濱」小區樓廊;將加大人才公寓的供給量和流轉率,緩解人才住房的過渡性需求;將全面落實「一濱辦」,通過建強黨支部帶動社區建設,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今年是杭州高新區建區30周年。30年來,高新區創造了輝煌、也經歷了風雨。面對挑戰,我們提出了要聚焦「三對關係」,即高質量發展和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治理、高質量發展和高素質隊伍的關係。我們將對標對表,瞄準北京中關村、上海張江、深圳南山等一流國家高新區,全區上下正在上下同欲、齊心協力,為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的目標努力奮鬥!

主持人:再次感謝王書記參加我們的訪談,今天,我們的訪談就到這裡,再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j8hNynEBnkjnB-0zMA7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