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有誤二則

2020-01-03     法圖曼

長大


昨天孩子過生日,家人聚會,難免感嘆孩子成長是多麼的快。

之後的閒聊圍繞孩子長大後的變化,有欣喜也有無奈。比如,欣喜的是孩子長大了,有自己的主意了,更有想法了。無奈的是,孩子長大後,兄妹之間的相處不如以前融洽親密了,似乎因為都有自己的主意而漸生了一些嫌隙。

這份無奈背後帶著一份想要結局問題改善關係的衝動,因為不知所措而糾結無奈。


後來,奶奶說了一件事。金先生小時候很懂禮貌,見人就打招呼,「叔叔好,阿姨好,奶奶好,爺爺好」,聲音洪亮,笑容燦爛,十分受長輩的喜愛。

但是,長大了,似乎不懂禮貌了,見人不熱情不主動了。奶奶當時十分不理解,好好的孩子,怎麼突然變成這樣。金先生自然有他的理由,「如果,我那麼大個子,還傻傻的又笑又喊,等別人誇我懂事兒講禮貌,你不會覺得我有問題?」

一家人哈哈大笑,覺得很有道理。

成長的不同階段,都有它該有的樣子。我們的成長,就是一邊丟棄,一邊重拾。



請求



上午讀書會,我講非暴力溝通的請求幫助。

請求幫助的要點在於明確具體,然後是句式要用徵求意見的態度和句式。

在帶大家練習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習慣性的出現一個問題,就是在請求別人幫助的時候總是會加上很多理由。

比如:媽媽今天工作特別忙,還要做飯,等會兒你去上課時間不夠用了,你能幫我去買個饅頭嗎?

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請求,幫我去買個饅頭可以嗎?

前面加了那麼多修飾,目的是為了什麼?

是不是在感覺我擺出來的理由真的特別合理,你幫我也是理所應當的呢?

就是為了讓別人答應你,我們很有心計的在使用套路。

同時,我們帶著的期待也是很大,因為自以為理由無懈可擊,對方不能拒絕。也即是說,別人的拒絕會給自己很大的打擊。

這個案例的主人公,當時表達被孩子拒絕的時候內心很受挫,很崩潰,難以接受。


同時另外一個案例,給了我們很多啟發。

主人公外出辦公,回到辦公室積壓的工作讓自己忙到沒空給自己倒杯水喝。實在無奈的情況下,給同事信息,「我現在很渴,能幫我倒杯水嗎?」沒一會兒,同事端進一大杯水,而且是很貼心的溫度剛好入口。內心感動之餘,同時也很慶幸,慶幸自己敢於直接表達。如果按照原來的習慣,肯定會擺出一大串當時的忙亂無法脫身,無法去倒水喝的理由,同時簡單一句請求幫助,自己的期待也降低了,就算對方拒絕自己也能接受。

飽含理由的請求,看似是為了讓自己的請求更合理,更容易被接受,實際上暗藏著不容拒絕,一旦被拒絕,自我價值感將非常受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ilm1c28BMH2_cNUgGU7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