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靜、簡、凈
在一處廢棄的水泥廠片區,業主選擇將其中一棟三層建築,再造為居住的家。建築物的主體部分被保留,包括原有的筒型結構,訴說著空間和過去的牽連關係。
露台
簡凈,是這裡超直觀也超本質的語言。摒除無謂的風格或標籤,重新思考家於人的意義。它是物理層面的固定場所,在空間裡可以完全放鬆;它也是精神層面的特定場域,產生心靈的觸動與依歸。
兩個圓形區域分別作為開放的餐廳和客廳,以過道處的地面抬高和天花板的降低作為隱性的區隔。客廳保留混凝土天花的粗獷,地板延展著橡木的有機紋理,牆壁則以設計師自調的土坯圍合,回歸來自中國鄉村的質樸記憶。沒有過多的設計動作,不設計反而成全更好的設計。
石頭、土、木、植物,完整而原始的要素容納進空間,自成一個小氣候。窗戶為這個容器注入了時間,開窗的比例、角度及欄杆的設置都經過細膩拿捏。當陽光投入屋子裡面,慢慢在家具和地板上移動,光影不斷變化,身處其中,跟隨這個生態,感受不一樣的東西。
餐廳
空間不對未來做什麼預想,也不對過去做太多總結,更契合當下的生活。家裡的物品儘量簡化,去除多餘,並儘可能地收納起來。目之所及皆中和為大自然的底色,連燈飾也化作線性燈帶,以間接光源烘托柔和的氛圍。或坐或躺,空間使用者總能找到自在的尺度。
樓梯
「設計有三個層次:起初是物質的堆砌,商業化干預同質的消費;其次是感官的滿足,諸如創意、文化內涵、歷史典故、貴族品味;而好的設計指向靈魂,樸素但質感深厚,簡單卻經久不息,身體和心靈都因此進入一種很舒服的狀態。」設計師談及創作理念時如是說。
臥室
浴室
的確,家本是一個人親近的容納之地,無須承載外界強加的複雜期許。身心獲得解放和自由的安靜環境,足以耕作出情感紮根的一方天地。通透的自我穿越於個人的生命旅程,尋求一種自在和自覺的原動力,為生活留出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