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獲北大入學資格,但他卻選擇遁入佛門,母親至今無法原諒他

2019-09-21     山河的意外

我們身邊有那麼一兩個大家眼中的神童,這些孩子從小成績就特別好,但是平時在學習上花費的時間並不是很多,這類同學被 我們稱為學神,擁有超高的智商,在學習上擁有極高的天賦。這些孩子天生就在數學等比較難的科目上有天賦,別的孩子可能需要花費半天時間才能做出來的題目,這些孩子看一眼就能夠明確解題思路。之前家長們非常熱衷給孩子報奧數班,不僅是通過學習奧數能夠鍛鍊孩子的思維,更重要的是,如果孩子在奧數競賽中能夠獲得很好的成績,是會有相應的加分的。

其實每年考上北大或者清華的考生中,或多或少都會拿到一兩個全國性競賽的獎項。因為參加這些國際競賽能夠在高考當中加 不少分,想要考上名校就更有保障。當然就學生本身而言,他們也是足夠優秀的,可能因為獲獎而得到的減分政策對他們來說只是多一個保障。他們在進入我國的一些知名高校以後,未來的發展前景都是很不錯的。但也不排除一些個別情況,就比如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位朋友。雖然考入北大,卻沒有和其他學生一樣畢業繼續深造,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反而走了一條我們大多數都無法理解的道路。

這位學生的名字叫做柳智宇,在他16歲的時候,他代表我國參加國際奧賽,而且每一次都獲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這麼優秀的表現也直接得到了很多教授的認可,北京大學更是直接給他提供了保送的機會。他在數學方面的造詣非常深,在大家都以為他能夠成為第二個華羅庚的時候,他卻做出了一系列讓大家摸不清楚頭腦的選擇。

美國的麻省理工院校給他提供了全額的獎學金,希望他能夠到這所學校讀書。但是他當時卻直接拒絕了這個條件,並且留下了一封信,直接到寺院當和尚了。當時不管是周圍的同學還是他的家人都不敢相信,也無法理解他的做法,他的母親至今都無法 理解他的做法。但是從這件事的背後,我們不僅僅是存著惋惜的態度,更應該剖析背後的原因。畢竟這種行為並不是個例,做家長的也應該防止孩子以後也出現這樣的情況。不應該僅僅關注孩子的卷面成績,更應該關注孩子的內心。

其實在孩子上學的時候,有的家長的教育方式一直是錯誤的,家長每次帶孩子考完試的時候,第一個問題便是考了多少分?排名是多少?這會讓一些孩子錯誤的認為成績好才是最重要的,但因為家長有的時候過度關注這些問題,無形之中給了孩子很大的壓力。就像柳智宇一樣,他的智商非常高是沒錯的,但是在他小學的時候他的父親對於他的教育就格外上心。因為父親是一名物理老師,而父親也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在物理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從小便特別注重對他物理方面的薰陶。

在他小時候,每一件事情和每一個學習任務,他的父親都已經給他規劃好了。可是父親卻從來沒有問過他自己想要什麼,想要學習什麼。當然父親的這種教育方式也直接讓他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在班級里他每次都是排名第一。周圍的同學都很羨慕他,甚至有的人覺得能夠有這樣一位父親,真的非常幸運。可是他自己真的就這麼認為嗎?他為什麼能夠做到拋棄家人,拋棄優異的成績,拋棄他所享受的一切名利,遁入佛門呢?

其實現在的家長有很多和柳智宇的父親一樣,沒有做到完全尊重孩子的意願,似乎孩子要學習什麼興趣班都是家長提前規劃好的,可是孩子們真的願意學習嗎?有的孩子覺得自己學習完全是給父母學的,因為父母想要自己取得好成績而自己又不敢叛逆。這樣的人生又有什麼意義呢?

其實從他的這件事上,我們當家長的也應該進行深刻的反思。孩子的成長遠比成績重要的多,不要等到為時已晚的時候才感到後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ieq2VW0BJleJMoPMpp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