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住機會借勢成勢?看司馬穰苴斬殺齊景公寵臣莊賈的系列操作

2019-10-18     知常容

田穰苴又稱司馬穰苴,他是春秋末期齊國人,寫的《司馬法》是武經七書之一。武經七書是北宋時期頒布的第一部軍事教科書,還包括孫子兵法,吳子兵法等七部書。作為一個軍事家,司馬穰苴的地位是無可質疑的,但是今天知常容帶大家來了解這個著名的軍事家,不是學習的他的兵法,而是看看他是怎麼抓住機會借勢成勢的。

司馬穰苴出身不太好,雖然是出身於齊國的名門望族田家。但是是偏房所生,自然地位低下。

一個地位低下的人怎麼領兵呢?怎麼讓別人服他呢?那只有立威。這種事情孫武也做過,他砍掉了吳王二名寵妃,最後成功地把女子訓練成作戰部隊。所以這個計策也不是什麼高明計策,普通人也想得到。

這個被立威的倒霉蛋就是莊賈。

莊賈是誰呢?不是殺死陳勝王的車夫莊賈,他是齊景公的寵臣。齊景公為什麼要把莊賈派到司馬穰苴的部隊中呢?是不相信他嗎?

並不是這樣的,這個莊賈是司馬穰苴主要要求齊景公派過來的。一般將領比較怕寵臣當監軍,但他卻主動邀請,沒有一個主帥會喜歡監軍,特別是國君的寵臣,這種人過來只會幫倒忙。那司馬穰苴的葫蘆里賣什麼藥?

仔細想想,此時的司馬穰苴就想好要借莊賈的頭了。

穰苴曰:"臣素卑賤,君擢之閭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權輕,願得君之寵臣,國之所尊,以監軍,乃可。——《史記.司馬穰苴》

他特意交代的是君之寵臣,而不是其他人。他為什麼不要求推薦他的齊相晏子作為監軍呢?所以簡單推敲一下就知道司馬穰苴的用意。

寵臣的特點是喜歡討國君歡心,但人品自然是有一些問題的,對上諂媚,對下擺譜。莊賈也不例外,當他知道自己作為監軍出征,自然是很興奮,如果戰勝那有很多軍功更能提升自己的威望。有功有威望,這是這些寵臣特別想要的。

這是一件大事,大家都來慶祝送行,結果莊賈的酒喝過頭了,日中到軍營這件事情給忘記了。等他到了軍營之時,司馬穰苴就拿軍法跟他說話。莊賈一看要殺頭,就急忙派人去向齊景公求救。特使還沒有到,司馬穰苴當著全軍將士的面將莊賈的腦袋砍下來了。

當特使騎馬進軍營的時候,司馬穰苴又決定殺了這個特使,最後考慮這是國君的特使,所以就殺了那匹馬和僕人。

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殺之。"乃斬其仆,車之左駙,馬之左驂,以徇三軍——《史記.司馬穰苴》

這個情景很熟悉,在哪裡還出現過呢?

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於是天子乃按轡徐行——《史記.絳侯周勃世家》

當時漢文帝視察細柳營的時候周亞夫就是這樣對待漢文帝的。

不給皇帝面子。

漢文帝是一個寬厚之人,但齊景公並非如此,那麼司馬穰苴這種做法,難道就不怕徹底得罪了齊景公,未出征就被拿下了嗎?他的所恃的是何處?他有這些條件:

1、 齊景公主動拜他為大將,因為與他交談時,對他的能力是十分認可的。

2、 晉國和燕國都來攻打齊景公,國內沒有人能解決這個問題,而司馬穰苴是被認為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人選。

這兩個條件決定了只要司馬穰苴不做出十分出格的事情,在司馬穰苴有很大作用的時候,齊景公的容納度就會被放大。

有用才是司馬穰苴的膽量的源泉,而司馬穰苴正是借著這個有用,借著這種不可替代性,用莊賈的腦袋在軍中立起了無上的威勢。

當軍中威勢立好之後,司馬穰苴並沒有急著出兵,這只是帶兵的第一個條件,帶兵的第二個條件是軍心。

士卒次舍井灶飲食問疾醫藥,身自拊循之——《史記.司馬穰苴》

與士兵同苦同難,虛心關懷。

這裡一個問題,那就是司馬穰苴的做法與《道德經》提倡的觀點是相衝突的,這裡面用到的全是智,用的全是計。為什麼這樣能成功呢?難道《道德經》本身提的是有問題的嗎?

《道德經》中老子提倡的是與萬物和,但是軍隊要求的是同,就是將幾萬個人變成同一個人,同一種聲音。

所以必須要先立威,只有立威之後才可能出現感激,這是法家的觀點,特別如商鞅,韓非等人都持類似的觀點。他們認為只有立威之後,讓他們怕你,敬畏你之後,你對他們稍好一點,他們就會很感恩了。這隻適用形成同一種聲音,但不適用團隊建設,因為會扼殺創造力。當然這是題外話。

司馬穰苴的做法很有效果,三天後,生病的人都搶著說要上前線。最後大軍所向披靡。

但司馬穰苴的這種做法後遺症也是很強大的,後來在鮑氏、高氏、國氏的讒言之下,最終司馬穰苴被棄用最終抑鬱而終。

這正應了老子說的一句話: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但是司馬穰苴的這種做法被後世很多將領模仿,上文提到的周亞夫最後的結局是活活餓死,這樣的例了還有很多。比如持這樣觀點的韓非子,商鞅最後死的都挺慘,吳起,伍子胥,白起等人結局也是很悽慘,是取一時之勢還是一世之勢該怎麼選擇還是令人深思的。

因為君命有所不受並非完全沒有代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iK433m0BMH2_cNUgmdL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