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蝗蟲,你猜古人有多少種方法對付它們?

2020-02-16     知常容

蝗蟲如果在古代大面積出現,那絕對是一場大災難。一般蝗蟲和乾旱是一起出來的,先乾旱然後就是蝗災。每每出現這些情況,往往會有大批百姓變成災民,流離失所,有些甚至會變成人間煉獄。

所以蝗災在古代是一等一的大事,古人想出千萬種方法對付蝗蟲的辦法,用千奇百怪來形容一點不為過。

吃了它

有些吃貨看到蝗蟲會說這是自動送上門來的美味啊。在古代的確有人選擇吃了蝗蟲,而且是生吃。這麼生猛讓那些流口水的吃貨估計也只剩下敬佩不已了。

誰這麼生猛啊。

唐太宗李世民。

他發動玄武門之變,殺了自己的兄弟,逼著自己的父親退位,自己當上皇帝。

他的皇位得來自然有些不正,在他即位不久,就遇到了蝗災和水災等大的災難。

要知道古人喜歡將天災當作是人禍造成的。古代強調一個字「德」。這麼多天災,自然是失「德」的表現。

貞觀二年,反對自己的勢力並沒有完全消失,他們完全可以利用此次發難。李世民又是一個心懷百姓的明君。不管是為自己還是為百姓,面對蝗災初登皇位的李世民開始抓狂了。

他特別恨蝗蟲,有一次他入苑視禾,看到蝗蟲,憤恨的隨手抓起幾隻就吃了,吃的時候說了這樣的一番話:

人以谷為命, 而汝害之,是害吾民也。百姓有過,在予一人,汝若通靈,但當食我,無害吾民。——《舊唐書·志·卷十七》

也許蝗蟲被李世民這麼生猛的表現嚇倒了,不久蝗蟲真的跑了。

焚香求天

古人在蝗災面前是很無力也很無助的,所以最常見的方法就是向老天求救。

宋太宗時期遇到蝗災,他沒有向唐太宗一樣吃了蝗蟲,而是說了這麼一句話:

此蟲必害田稼,朕憂心如搗。亟遣人馳詣所集處視之——《續資治通鑑·宋紀·宋紀十六》

宋太宗說自己很憂心,這話是對趙普說的,趙普趁機拍馬屁說皇帝這麼心憂,上天肯定會感應的,這種蝗災最怕雨了,很快就會下雨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還真下雨了,蝗災沒了。

有其父必有其子,宋真宗時也遇到了蝗災,不過他和他父親不同的是,他父親只說了一句話,他卻在玉清昭應宮、開寶寺、靈感塔焚香祈禱,同時禁止娛樂五天。

五天過後,宋真宗帶著手下給自己的死蝗蟲說,你看我們還是很有效果的,蝗蟲都死了。

這個時候,百官自然也開始拍馬屁,早有準備的人從袖裡也拿出一隻死蝗蟲說這是我在外面撿的,看來的確都死了。

君臣一唱一和,還有人建議,這是皇帝的功勞,要百官前來祝賀。

但是沒有過多久,打臉的事情出現了,鋪天蓋地的蝗蟲從天空飛過。

雖然焚香並沒有效果,但是對於古代老百姓來說,他們卻深信這個是有效果的。

山東大蝗,民或于田旁焚香膜拜設祭而不敢殺——《資治通鑑·唐紀·唐紀二十七》

處分官員

大災被古人認為是君王失德,臣子失德造成的。

北齊皇帝遇到蝗災時問崔叔瓚為什麼會出現蝗災,結果崔叔瓚回答了這麼一句話,把北齊皇帝氣的半死,然後命人把他狠狠揍了一頓。

土功不時則蝗蟲為災。』今外築長城, 內修三台,故致災也。——《資治通鑑·陳紀·陳紀一》

蝗災是管理過失,失德,這樣的說法在古代很普通的存在。


同時古代還流傳一種讓人聽了覺得不可思議的判斷。那就是根據蝗蟲的顏色對決定對哪一種官員進行處分。

古人將蝗蟲分為二類,一類是身黑頭赤,另一類是頭黑身赤。如果是前一種那就是武官失職造成,如果是後一種,那就是文官失職造成。

因為他們認為這是官員貪婪無比敲榨勒索百姓造成的,不同顏色的蝗蟲決定事發地相應的官員的命運。

身黑頭赤,則謂武官;頭黑身赤,則謂文官。使加罰於蟲所象類之吏,則蟲滅息,不復見矣——《論衡·商蟲篇》

我們現在看到這些時,會覺得很搞笑,因為這怎麼可能呢?但在古代卻是主流說法,當然東漢的王充曾經專門寫文章反駁過這種說法,比如遇到混色的怎麼辦?

像王充這樣頭腦清晰,不迷信的人太少了,更多的人還是選擇相信。


比如宋代有一個叫德彝的官員,他是繼承他死去的哥哥德隆的爵位才做官的。那一年他才19歲,他管轄的沂州出現蝗災。老百姓向他請示說我們挖坑把蝗蟲埋了,還是把它燒了。

結果這個19歲的德隆居然說上天降災,守土之罪也。他說這是我的責任。他馬上就開始齋戒致禱,結果他運氣挺好,蝗蟲跑了。

捕蝗吏害百姓

每一次遇到蝗災,官府就會派官吏去捕蝗。不要認為這些人會發揮重大作用,相反這幫人反而成為另一種蝗蟲,一種禍害百姓的蝗蟲。

吏捕蝗,因緣搔民。旦言:"蝗,民之仇,宜聽自捕,輸之官。"——《宋史·列傳·卷五十七》

不要認為只有宋代才有官吏禍害百姓,到了明代依舊是這樣的情況,看來古代禍害百姓的官吏經過幾百年都沒有改變。

明代少有的明君明宣宗朱瞻基特意寫了一首《捕蝗詩示尚書郭敦》告誡屬下及相應的執行官員。


蝗螽雖微物,為患良不細。

其生實蕃滋,殄滅端匪易。

方秋禾黍成,芃芃各生遂。

所欣歲將登,奄忽蝗已至。

害苗及根節,而況葉與穗。

傷哉隴畝植,民命之所系。

一旦盡於斯,何以卒年歲。

上帝仁下民,詎非人所致。

修省弗敢怠,民患可坐視?

去螟古有詩,捕蝗亦有使。

除患與養患,昔人論已備。

拯民於水火,勖哉勿玩愒。

有沒有效果呢?估計也未必見得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b5azTnABjYh_GJGVzUe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