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芽媽每天在後台都會看到各種關於詢問寶寶發育是否遲緩的問題:
為什麼寶寶還不長牙?為什麼寶寶現在還走不穩?為什麼寶寶六個月還不會爬?我家寶寶為什麼比同齡人超出了半個頭,是不是什麼過量了?
寶寶的發育早了也不好,晚了也不好,可是什麼時候才算合理達標呢?
出牙時間
一般情況下,寶寶們從三個月大就可以看到隱隱約約的牙尖,7個月~13個月之間長出第一顆牙齒,但是因人而異,有的還會再晚一點。
萌牙的順序:通常情況,寶寶從6個月開始長牙,30個月左右20顆乳牙基本長全。
第一階段:6~8個月時,下齒槽中間長出兩顆門牙;
第二階段:8~12個月時,上齒槽中間冒出兩顆門牙;
第三階段:12~16個月時,上下齒槽長出第一乳磨牙
第四階段:16~20個月,上下齒槽長出犬牙
第五階段:20~30個月,下齒槽的兩顆第二乳磨牙長出,隨即是上齒槽的兩顆第二乳磨牙長出,至此,20顆乳牙基本長齊了。
如果超過13個月,還沒有長齊,就需要媽媽們帶著寶寶去醫院進行檢查。
囟門閉合時間
芽芽媽看見芽芽的腦袋隨著呼吸一凹一凸,每次抱他的時候都怕碰到他的囟門,以免出現什麼意外。而且市面上各種解決方法也是千奇百怪。
通常來說,寶寶的大腦處于飛速發育階段,過早地閉合囟門反而會限制寶寶的大腦發育。
一般情況下, 96%的寶寶在2歲的時候前囟門會基本閉合;98%的寶寶在出生6~8周就基本閉合了。如果超過2歲,依舊未閉合,媽媽就需要及時帶寶寶就醫。
當然還要結合寶寶的頭圍、身高、行為發育等情況進行判斷。
幾歲說話
「貴人語遲」真的有依據嗎?一般情況下,寶寶們在1個月齡就會開始咕咕唧唧發出聲音,3個月左右就可以咿呀學語,12個月可以學一些疊詞,比如「papa、mama」等,24個月就會說一些簡單的三到五個字的短語;三歲可以說簡單的短句;四歲以後就可以說話很利索了。
但是,因為每個寶寶的個體差異,所以會有所延遲,只要在6~8個月之內都沒有什麼大問題。
我們可以經常和寶寶說話,提高他們的語言發育,比如:為寶寶多創造說話的機會,詢問他們的意見,鼓勵他們說一些自己想說,想要表達的內容,不要急於糾正,先表達即可。
大動作發育
關於大動作發育的口訣是很多的,但是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發育時期,很有可能因為某些原因發展緩慢,但是只要不超過這個時間段就可以。
5個月不會扶坐
7個月無法自主翻身
9個月無法依靠物品獨立坐著
10個月在別人的幫助下沒有辦法站立
19個月時還不能行走
自主入廁
寶寶上廁所,什麼時候可以自主入廁,這些並不是越早訓練就可以越早達標。
在2歲左右,寶寶們控制肛門、膀胱的能力開始逐漸完善,他們可以主動說我想尿尿、我要拉粑粑。
但是從學會到自主入廁,需要在四歲才能完全掌握。所以我們不要覺得寶寶學得太慢,而要慢慢等待他們自己學會、自己掌握。
只要孩子的生長發育在正常曲線內,就要尊重他們的差異,不要和別人的成長相互對比。
參考文獻
【1】 鮑秀蘭,《嬰幼兒養育和早期教育使用手冊》,中國婦女出版社,2015
【2】 張思萊,《張思萊科學育兒全典》,中國婦女出版社,2017
【3】 鄭玉巧,《鄭玉巧育兒經全套裝》,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集團,2015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i1V88nQBLq-Ct6CZ4_i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