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語獨食記(七十五)我到義序吃鍋邊

2019-12-24   吃遍福州馬語

馬語將不定期的推出獨食系列,所謂的獨食是指馬語一人覓食,覓的食都是馬友在帳號里推薦的,可能是燉罐,可能是蓋澆飯,可能是撈化也可能是牛滑等等,總之,是適合一個人去吃,且還想回頭吃的。

眾人眾口味,每位馬友精心推薦的獨食可能不適合你也不適合我,馬語也僅從個人喜好做個介紹,權作參考。

黃賽英鍋邊

前段時間,肥豬幾個很神秘的在討論一家鍋邊店,這家店是倉山馬友推薦的,說不輸我寫的南嶼那家,肥豬幾個去吃了,覺得真的很好,為了不被我知道,寫出來就沒得吃,他們幾個商量好,堅決不讓我知道在哪,分享出來的照片也是進行篩選,看不出地址和店名。

獨食記寫到現在,資源真的枯竭,城裡小店吃得多看得上少,物價這麼貴售價這麼便宜,怎麼可能還早起吊湯講究質量,很多時候都是勉強打發一餐,不要說寫文章發朋友圈都沒有興趣,但這樣的店你也不能責備,誰都是為了生存,只是走的路不同罷了,對我來說,做的不好吃我不吃就是,除非嚴重以次充好我才有話說,大家都不容易。

這幾個小子一直吊著我的胃口,我要是追問就掉了他們坑,燕子幾個也去了,說了衛生不好等問題,我心裡就有數,於是乎我就滿不在乎的說,那家店我知道,老倉山,衛生環境很差,也是蜆子湯,不會比南嶼好,他們果然放鬆警惕,說漏了嘴,原來這家店就是義序的黃塞英鍋邊。

92年我在首山路上大學,經常去銀行學校勞動技校一帶找老鄉,義序熟悉啊,可現在我到了義序,已經完全分不清東南西北,只好靠導航,有這家店的百度地圖。

在一條充斥大量交匯車輛的無名道路上找到了這家店,周六上午九點半,還是人擠人,坐滿人,門口停了無數電動車,過一會兒就有開車司機大罵,誰的車挪一下,怎麼停的。

柴火灶鍋邊,我並不覺得它有多麼好,福州最早那家學軍路柴火灶鍋邊,我就覺得不過如此,為何用柴火灶?不是懷舊,是因為柴火免費(附近很多拆遷),用燃氣花錢,後面出名了,柴火灶倒成了logo,也就不換了。當然,在999家都是燃氣灶做的鍋邊店裡,能有另類1家柴火灶,你會覺得與眾不同。

如果你在乎衛生環境,那千萬別來,我這樣不講究的人已經都是皺眉了,雖然有幾位女工忙前忙後,但如果你坐在座位上等,忙的時候基本是沒人理你的,你只有自己動手,收銀時候報一下即可,會有人故意少報或者不報,老闆娘說經常,這麼便宜還不給,一大堆罵人詞語順溜而出。

自己動手夾了一塊雪裡紅光餅,沒啥特殊,也就那樣,光餅是軟綿綿的,我不大喜歡。

價格確實優惠,鍋邊4元,油條三角糕才1.5元,義序就是義序。

不能坐在桌上等,同桌有位大姐,可能也是慕名而來,一直舉著手紅著臉細聲叫來碗鍋邊,我後來的都吃完了她還沒吃上。我就站在灶邊上,煮出來的鍋邊倒在不鏽鋼盆里,我惡狠狠故意粗著聲音用福州話說這裡一碗,女工看了我一眼,本來要端給別人的就遞給我了。

鍋邊剛剛煮出來不要立刻就吃,放了一會兒,我先吃桌上油條,等了大概三分鐘,湯變濃才吃,確實很好吃,蜆子湯,古早味的,這鍋邊也只能在這裡吃到,到城裡店租人工一加,就要放點海鮮賣高價錢,那就不是我們想吃的。

夾骨肉蘸蝦油,這夾骨肉是店家用豬頭骨和蜆子熬湯時候從煮熟的豬頭骨上剝下來的,特別新鮮,只有蘸味素蝦油才是正宗吃法。

肥豬幾個說三角糕很好,我酷愛吃它,柴火鍋邊是為了寫獨食記而來,三角糕是我來吃的主要目的,就別皺眉什麼油那麼黑,這三角糕要是用新油炸,我一口都不會碰的。

一出鍋我就用筷子搶先插了一塊走,急不可耐的就照著三角尖來一口,燙的我幾乎站起來掀翻桌子,眼淚快下來了。吹啊吹,終於感覺可以了,再試,不錯,不過比我吃過的最好吃的三角糕差許多,我原來住在安福新村有家南營小吃店那個大姐炸的三角糕才叫好,可惜現在店沒了。

三角糕主要吃酥皮,我用筷子剝了皮吃光,裡面就不吃了,這家店三角糕芋頭比例低了,幾乎沒有芋頭味,吃過味中味等老店的三角糕,有的還加紫菜,那是真好吃。

我最恨吃到皮軟綿綿的三角糕,每一次吃到都覺得對不起三角糕,幹嘛要靠的如此緊密,讓水汽互相傳染,幹嘛不能讓它們分開一些,這樣皮乾的快乾的硬。

如果時光往回倒流二十年,這樣的鍋邊店福州遍地都是,它的存在只是因為拆遷未到這裡,並不是老闆有什麼情懷,一想起將來有許多東西都吃不到了,我就覺得寫這篇文章特別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