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河縣的瓜,如今跟往日不同了。往日,看到一個瓜,哪怕沒有成熟,吃瓜群眾也可以一窩蜂衝過去,捧起來吃得津津有味,完了還要用力咂一咂手上的汁水。
如今的瓜,即使已經成熟,又大又圓,而且是瓜主親自捧上來的,也不能輕易下嘴——說不定就是個毒瓜,一次毒倒一大片。
2
清河縣縣令家的瓜,是萬萬不能吃的。即便是那種口味兒很正氣的瓜,也不能吃。因為這牽扯到「你也配?」的問題。這些在清河縣境內已經達成共識,很少有人再去觸霉頭。
外縣倒是不少人吃清河縣令家的瓜,那些都是鐵了心跟清河縣作對不想再回清河縣的。這幫外縣吃瓜人近些年的吃相很難看,影響力也日漸式微。
縣令的親戚,偶爾也會有瓜。如果是負面瓜,也是不能吃的。正面瓜,可以吃,但一定要假裝不知道更不能暗示或者指明瓜主是縣令的親戚——否則容易讓人聯想到負面的東西。
清河縣縣吏的瓜是可以吃的。比如縣吏李外傳被武松打死了,是可以吃的。但這種瓜處理不好也有毒。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不能吃得太深——可以吃李外傳本人的瓜,也可以吃李外傳家屬的瓜,但倘若李外傳和李外傳家屬後面牽扯到清河縣重要人物,就要適可而止了。
吃縣吏的瓜,比較忌諱把瓜往縣衙牽扯——不能因為縣吏一個人的事兒,把整個縣衙都給抹黑了。這些年清河縣越發要臉,非常忌諱這一點。
3
清河縣的商人有很多種。一種是背靠縣衙的那種,是金錢與權力的結合體,西門慶就屬於這種。
這樣的富商如果出了瓜,也是不好吃的。他們會第一時間出動,給瓜上添加佐料,讓人難以下咽。比如西門慶跟潘金蓮通姦殺死武大郎,這麼明顯的大瓜,卻沒人敢吃。
街坊鄰舍,都知道西門了得,誰敢來管事?
另一種是沒有縣衙背景的純商人。陳敬濟後來開了個店鋪,搞貨物販運生意,他就沒有縣衙背景。
這樣的商人如果出了瓜,就可以趁機大吃一頓。比如陳敬濟在外面找了小老婆、家暴原配等等,都可以吃。
還有一種商人,看似沒有縣衙背景,但本身影響力巨大,也是不能吃的。比如清河縣有一個商人是專門提供瓜刀、瓜勺、瓜盤的。他們家出了瓜,也不能吃——否則他們會沒收吃瓜群眾的吃瓜工具。
4
清河縣還有一個容易出瓜的群體——勾欄里的妓女、優伶、戲子。他們娛樂清河縣各界,能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免不了出一些瓜。他們內部之間也很熱鬧,也容易出瓜。
這個群體出過很多瓜:戀愛、情色、劈腿、家暴、酗酒、抽大煙、賭博、割韭菜、情婦情婦、第三者插足、子女移民外縣等等都出過。
吃他們的瓜要注意排毒。他們出了瓜,通常會第一時間發個很嚴厲的通告,說這個瓜為假,誰敢吃就去縣衙告誰。這一招能嚇退很多吃瓜群眾。不過也別灰心——繼續保持圍觀態勢,耐心等待實錘,實錘之後就可以放心吃了。
這個群體也會出現一定比例的真·毒瓜。比如勾欄女子跟西門大官人有些瓜葛,曾經風光無限。後來西門大官人出了事兒,勾欄女子被吃瓜群眾重新審視。兩個原因導致這樣的瓜有毒:一方面西門大官人是這個瓜的半個主人,另一方面這樣的勾欄女子往往牽扯很多人,不知道水有多深。
5
外縣偶爾也能為清河縣吃瓜群眾供應一部分瓜。外縣的瓜不是不能吃,但如果瓜主的層級很高,就要保持謹慎,尤其是一些來自敏感縣裡的瓜,更要十分小心。
比如現在,瓜友們明明知道外面有個很大的瓜,也只是繞著轉圈圈,不敢吃下去。他們手持瓜勺,目光里充滿期待,已經探出半個身位……
6
保護自己,科學吃瓜。謹慎辨別,拒絕毒瓜。
適度吃瓜怡情,沉迷吃瓜傷神。
吃瓜有風險,圍觀需謹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hxCztHEBiuFnsJQVHiK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