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亮12歲女兒被熱捧:真愛孩子,就多多使喚她

2020-05-23     親子溝通如何說

原標題:田亮12歲女兒被熱捧:真愛孩子,就多多使喚她

那些營銷高手,創業大咖,各行各業翹楚人物,往往有一個共同特點,自理能力超強。

作者:皎潔的後青春時代

2020年4月17日,田亮在微博上祝賀女兒12歲生日,並進行了甜中帶酸的告白。

是啊,每一個老父親老母親都這樣,一面為孩子的成長欣慰,一面又忍不住為很快失去孩子全身心依賴而難過。

提起森碟,大家記憶最深的是,這位小姐姐不僅才藝出色,而且會做事,體貼人,照顧人。

帶著弟弟掃院子;

幫助父母管教弟弟;

錄製節目後,森碟主動幫工作人員清理垃圾;

當年在《爸爸去哪兒》,才五歲的森碟,就能夠熟練拎菜,洗菜,挖土,

照顧別的小朋友……

這些表現放在幾十年前,簡直是太稀鬆平常了。

記得小學四年級時,學校宣傳隊兩次要招我去學舞蹈和樂器,都被我媽一口拒絕。原因是,我是老大,放學後,需要看孩子做飯攤煤餅打水洗衣擦地。雙職工的父母,沒有老人幫助,長子長女早早成為家長助理。

正因為如此,我才比下面的弟妹們堅強能幹,事業生活過關斬將一路高歌。

現在實實在在做家務帶弟妹,已經成為稀缺。

被富養大的一代除了學業更加精進,才藝更加出彩,活得更加精緻自我外,不再熱衷於參與家務,對學習以外的事情沒有興趣,對那些瑣碎繁雜需要付出辛勞的事情,避之不及。

他們的確比以前的孩子更加優秀,但也比以前的孩子變得自私冷漠,沒擔當。

所以,孩子參與家務,與家境無關,與需不需要無關,與父母的認知密切關聯。

越是富豪人家,越不放棄對孩子進行最基本的生活體驗教育。

郭晶晶與霍啟剛的子女,常給兒子買地攤上的衣服,與丈夫吃路邊攤,參加國禮扎著兩元錢的發圈。他們還帶著孩子們到郊區農家插秧,就餐,並動員兒女幫父親洗車掙零花錢和零食。

這些「窮養」行為,讓條件優越的孩子有意識吃點苦,受點累,體驗一下民間疾苦,增長個人能力,和悲憫天下蒼生的情懷,可謂「為子女計深遠」啊!

相反,有些家境一般甚至清貧的人家,反倒超出家庭經濟能力,實力寵子。

「貧困家庭的富二代」比比皆是,這樣養育的結果是,孩子根本不知家境困難,父母艱辛,只是攀比別人後帶來更大的不滿意。以至於怨恨和鄙視父母。

一名網友吐槽他10歲的侄子,學習成績優秀,精通奧數、圍棋,卻吐槽爸媽沒錢,不配有他這麼好的兒子,並且表示,自己努力優秀,就是為了能早日脫離無能無知的原生家庭。

這個狂得沒邊的男孩忘了,沒有父母精心養育,勒緊腰帶支持他報班,並帶他年復一年趕場子,他生下來就這麼優秀嗎?

要培養出知足感恩,有擔當的孩子,必須從小對孩子進行生活本來面目教育,引導孩子參與家務勞動。

建議一,從小就讓孩子觀摩家務。耳濡目染,習慣成自然。很多家長認為只要學習好了,萬事不必操心,將孩子屏蔽於家務之外,成為遊手好閒的少爺小姐,長大了也不會照顧自己,經營家庭,這樣的孩子哪來的幸福?

建議二,力所能及做家務。從擇菜,收碗筷,倒垃圾,拿快遞開始,鍛鍊孩子的認知和能力;從幫媽媽遞拖鞋,幫奶奶倒水,為爸爸按摩開始,體驗照顧家人的快樂;從學做飯菜,收拾房間,體會勞動帶來的滿足。日積月累,熟能生巧,孩子對家庭事務的觀察動手能力不斷提高,料理自己照顧別人的能力不斷增強,責任心,公德意識不斷增長,一個有道德有溫度有修養的好公民呼之欲出。

建議三,放平心態,鼓勵試錯。孩子最初做家務,恐怕帶給父母的不是減輕壓力,而是添堵添膩歪。打翻弄灑,損壞浪費。這才考驗父母的心胸和定力。

能夠包容鼓勵孩子的,孩子越發自信,慢慢成長壯大。

對孩子不放手,嘮叨埋怨不停的,最後一定會把孩子的積極性和興趣打壓得七零八落,賭氣放棄遠離,與創造美好生活的機會擦肩而過。

還記得那個美國留學生半夜呼叫父母傳授「雞蛋炒西紅柿」的故事嗎?

剛剛從國內到美國的留學生小D,受到同學們的歡迎和幫助,他非常想做一個中國菜招待大家。可是什麼也不會,只好選了一個最簡單的「西紅柿炒雞蛋」,又打開視頻,請父母雲傳授。母親比劃了半天,他也弄不明白。只好母親親自操作,父親錄視頻,然後把教學視頻發了過來。

看到父母穿睡衣打哈欠的樣子,這個孩子才意識到,祖國此時正是半夜時分。

設想一下,如果一個年輕人,將自己和環境打理得清清爽爽,做一手好菜,還會換燈泡,修水龍頭,鬆土養花,不但自己生活輕鬆愜意,還能隨時隨地幫助別人,在入職,交友,戀愛婚姻等方面,一定會加分不少吧?

做家務是孩子探索認知世界最直接的過程和手段,是孩子駕馭自己生活,掌控外部世界,獲取自信和安全感的最佳途徑。

哈佛大學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愛做家務的的孩子跟不愛做家務的孩子相比,就業率為15:1,收入比後者高20%,犯罪率是1:10。 那些營銷高手,創業大咖,各行各業翹楚人物,往往有一個共同特點,自理能力超強。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全國兩萬名小學生及其家長調查中發現,在孩子專門負責一兩項家務活的家庭里,子女成績優秀比例為86.92%。而認為「只要學習好,做不做家務無所謂」的家庭中,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僅為3.17%。足足差了27倍。

為了培養一個有擔當有能力有作為的未來人才,

請父母鬆開心,放開手,儘可能多多「使喚」孩子吧!

作者: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 頭條號簽約作者 頭條青雲獲獎者

本頭條號擁有30餘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將與活動號(微信公眾號:親子溝通如何說)一起,致力於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你問我答」功能已經開啟。歡迎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gUixQXIBd4Bm1__Ym3E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