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個字你一定聽過,但從來搞不懂到底是什麼意思,那就是:做自己。
人們很容易掉進的一個思維大坑:叛逆,才是真正在做自己。
如果暫時還不敢以人生為規格進行大型叛逆,大家會設法小型叛逆一下,比如抽煙宿醉弄文身——看似離經叛道,其實再簡單不過,只要你想做,隨時能做到。
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大部分人想去叛逆的時候,做的都是那幾件事兒:gap 游個學,辭職去旅行、嘗試一下劈腿……
這事情邪得很,居然每個人想叛逆的時候,都剛好朝著同一個方向叛逆。到最後,「叛逆」都長著同一副面孔。
《中國有嘻哈》的海選現場出現過很有意思的一幕。大量被大眾認為「有個性」的說唱歌手聚在一起,當搖臂攝影機往上一舉,滿眼五顏六色的頭髮、奇裝異服和髒辮。放眼望去,大家都長一個樣子,沒個性透了。
反倒穿著商務范 polo 衫的孫八一,放到大街上沒人會看第二眼,卻成為了那裡最「有個性」的,還被誇「很 real,堅持做自己」。
所以每每當你覺得:只有我的外貌最個色、只有我的經歷最獨特、只有我的職業最高危時,你以為你自己是特例,但其實你是主流。你以為你是個小眾癌,但大家都得了這種癌,你就不小眾了。
以下,我們總結了12種「獨特感幻覺」,當你產生這些「我很特別」的感受或行為時,說明你是個特別——普通的人。
01 命格獨特
「算命的說我是人群中極少數那10%」
以星座為代表的玄學(同類還有朋友圈刷屏 H5 測試)的奇妙之處就在於,把地球上的60多億人口攏共分為有限的幾類,但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夜空中最閃耀的那顆星。
設想一下,周末傍晚的三里屯街上的2000個人里,大約有166個天蠍座和你一樣個性鮮明、愛記仇。
02 口味獨特
「我的吃法是最正宗的」
幾乎所有人都覺得自己的口味獨到,並樂衷於教別人如何吃飯。比如,80%的人都認為自己調製的海底撈火鍋蘸料是前20%好吃的。類推還有「我媽做的紅燒肉是全上海最正宗的」、「只有武漢的熱乾麵才叫熱乾麵」。
咸粽黨和甜粽黨眼中的口味正宗觀也跟這差不多,但他們的人數大約各占一半。
03 個性獨特
「我的性格是獨一無二的」
1 剛認識會覺得我很高冷,熟了就知道我是個特別好玩的人;
2 我特別享受孤獨,喜歡一個人呆著;
3 我對社交求質不求量。
以上三點並稱為「大眾化個性」:你以為你的性格很有個性,但巧了,全球有另外好幾十億人跟你一樣有個性。
04 審美獨特
「我的品位是陽春白雪」
「陳情令、演員請就位、奇葩說123456……我一個都沒看過。熱搜上這些吵架的流量、分手的網紅我全都不認識。《死亡擱淺》、《明星大亂斗》我也一個都沒玩過,我簡直是個被時代拋棄了的老年人!」
鄙視大眾娛樂是獲得優越感的捷徑,有人說「越是看不懂熱搜,越說明你現實生活很充實」。但問題是,有些人為了顯示自己是「現充」,故意假裝自己看不懂熱搜。
05 行為獨特
「像我這樣的人,你們第一次見吧」
對理髮師說:「男生像我這樣留髮髻的很少見吧?」 「你們沒見過我這樣從來沒燙沒染過的頭髮吧?」「我是不是你們這兒第一個剃光頭的女生?」
理髮師禮貌地微微一笑,心裡想的是:你甚至都不是今天客人里第一個這樣的。
06 創意獨特
「我的想法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人們總是洗著澡突然有了「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圓形」,或是「身體只是大腦的宿主」之類絕妙洞察,這時只需要上一下網,就能知道自己的絕妙想法,可能在1895年就有人提出過。
這種情況會從學生時代延續到工作中,大多數產品經理都在「重複發明輪子」,大多數新媒體編輯都在「老梗翻新」,然後堅持自己井裡的天空最美麗。
07 經歷獨特
「這次真的跟之前不一樣」
人們往往高估自己經歷的獨特性。都是裸辭,但你們誰身上的壓力和擔子也沒有我重,宛如拼盡了一人對抗全世界的勇氣。
都是失戀,但我的一定最愁腸百結,宛如一幕仲夏夜之殉情,任誰也無法理解。而當你傷口癒合,撲向下一次戀情時,都會心想:「這次不一樣!」
跟你上回和上上回說的一樣一樣的。
08 視角獨特
「我的眼只看不一樣的風景」
什麼羅浮宮、天空樹,那都是遊客才去的大眾景點,你做功課時從來只搜索「地名+小眾」,但是這個充滿網紅、KOL和攻略的時代,能被寫進《十大小眾景點攻略》里的地方,一定已經人擠人了。
既然大家都奔著小眾去,你反而偏偏挑故宮這種爆款旅遊區,將手機伸到被鎖的宮門縫兒里去,拍那些未開放的區域,再次顯示了自己視角之獨特。
不過記得拍完趕緊撤到一邊兒去,後面一堆人排隊等著門縫的位置呢。
09 名字獨特
「你的個性網名已經被註冊」
現實生活中的「張偉」們都想在網上起一個與眾不同的暱稱,但可惜,無論你以為它有多小眾多獨特,都有可能早就被別人占用了。
於是你只能叫「可達鴨大蔥卷餅2445」或者「查拉圖斯特拉沒說過_12356」。
10 密碼獨特
「我的密碼絕對不可能被破解」
密碼這種最私人化、最應該具有獨特性的東西,其實也有大眾化組合規律。每當密碼庫泄露的時候,你一定能在程式設計師總結的常用密碼套路前幾位里找到自己設置密碼時的思路。
比如:
zhang123
19930220
wifimima12345
11 獨特悖論
「我們群體都這樣,但我不一樣」
誰也不想被群體刻板印象貼標籤,所以大家都一邊用標籤概括某個群體,一邊把自己從裡面摘出來。比如:
「東亞女性中90%是暖皮,而我是冷皮。」
「山東人說話都有海蠣子加大蔥味兒,而我普通話絕對標準。」
但標榜自己是小眾個例,而其他人是平庸大眾的人,往往只是沒意識到自己是個「口音嚴重的暖皮」而已。
12 職業獨特
「我的工作太難了」
一夜之間,好像所有工種都是高危職業了,有因為承壓高的,有因為容易得頸椎病的,還有的只是因為頭髮掉得比較多。
事實上,除非你是飛行員、警察、消防員等少數幾個職業,否則你的工作有多高危,和大家真沒太大差別。
( *對於之前發生的不幸事件,我們還是堅持要問責的。)
並沒有說誰不好的意思,錯誤估計自己的獨特性本來就是人類大腦的本能。何況人們的終極目標也並不是活成一個理智準確的大數據,一定要精準定位到自己在人群中的坐標才行。
一邊尖叫著「是我是我是我」,一邊又戚戚然感嘆「我們不一樣」的我們,只不過都在歸屬感與獨特性之間尋找平衡罷了。
「做自己」是需要勇氣的,但不是辭職、去文身、或者做任何其他選擇的勇氣,而是意識到自己也許和大家一樣,並且接受自己和大家一樣。
或許,人們只是缺乏勇氣承認,自己就真的沒有那麼酷,自己從來就只是大多數。
當然了,以上說的,都是寫文章的我和別的他們,但正在看文章的你不一樣,你是特例。
策劃:Rocco
編輯、撰文:E+、能能
插畫:巧克力
視覺:aube
運營編輯:N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