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銀行、長沙銀行破凈之思 朱玉國的成績單VS陳震山的精進感

2019-11-29   首條財經

導讀:

不破不立,破而後立,不死則生!

伴隨A股「破凈」潮,這樣的浴火涅槃,也在攪動各方神經。

以穩定器著稱的銀行業,行業破凈比達到70.59%。龍捲風的變臉行情,也讓一些優質企業跌下神壇,比如本文主人公杭州銀行和長沙銀行。

問題在於,這是行情錯殺,還是價值本色呢?

作者:念歌

來源:首條財經——首條研究院

2019行至年末,破凈、破發的雙破行情,竟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資本熱詞。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1月28日收盤,A股3734隻股票中,已有375隻股票股價跌破每股凈資產,破凈率超過10%,數量、比例都已接近2005年以來的歷史高點。

所謂破凈,是指股價跌破凈資產值。從財務角度看,凈資產是資產負債表中的總資產減去全部債務後的餘額。一定意義而言,「破凈」顯示市場信心潰退,做空動機較大。

聚焦細分板塊,一向穩健的銀行股成為重災區。

截至2019年11月26日,34家上市銀行中共有23家處於「破凈」狀態。

目前看,已有多家A股上市銀行陸續推出穩定股價措施。有的採取「大股東+高管」的聯合增持,有的由大股東或高管單獨一方增持。

其中,杭州銀行、成都銀行、貴陽銀行均已實施完成。因股票價格連續5個交易日收盤價高於上一年度8.78元的每股凈資產,長沙銀行穩定股價措施已終止實施。

頻頻破發為那般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一些機構而言,這種緊張陣仗已不是初體驗。

比如杭州銀行。早在2018年,就處於「破凈」的尷尬境地。因此,在2018年和2019年,其實控人及其一致行動人、公司董事或高管通過增持公司股票等方式,頻頻啟動股價穩定措施。

據公告顯示,自2018年6月19日至7月16日,杭州銀行已連續20個交易日的收盤價低於公司的每股凈資產7.94元/股(除權除息後)。

2018年7月24日至2018年10月29日,公司實控人杭州市財政局及其一致行動人財開集團為穩定公司股價,各自擬增持公司股份。

其中,杭州市財政局以財政資金,通過上交所交易系統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增持杭州銀行普通股股份1106.9萬股,占杭州銀行普通股總股本的0.22%;財開集團以自有資金,通過上交所交易系統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增持公司普通股股份150萬股,占杭州銀行普通股總股本的0.03%。

圖片來自網絡

一陣真金馳援下,杭州銀行股價終於穩住了陣腳。

遺憾的是,2019年開年,杭州銀行又迎凈破。

自2019年1月2日起至2019年1月29日,杭州銀行股票連續20個交易日的收盤價低於每股凈資產。

於是,2019年2月11日至2019年2月14日,杭州市財政局增持杭州銀行普通股股份1878.39萬股,占該行普通股總股本的0.37%;財開集團增持普通股股份1009萬股,占該行普通股總股本的0.20%。

尷尬的是,上述措施實施後,2019年半年報還顯示,杭州銀行歸屬於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每股凈資產為9.70元/股。截至2019年11月29日收盤,杭州銀行報8.71元/股。

何以有如此頻破表現呢?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破凈股的出現,一方面說明市場整體走勢偏弱,個股大面積回調導致股價與凈資產不對稱;另一方面也說明上市公司自身經營不善、負面發酵、股性不活躍,投資者對二級市場公司的「用腳投票」。

一線陣營的補血尷尬

那麼,就來看看杭州銀行的基本面。

公開信息顯示,杭州銀行成立於1996年9月,總部位於杭州。擁有200餘家分支機構,網點覆蓋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灣等發達經濟圈。同時,發起設立杭銀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與澳洲聯邦銀行共同投資設立五家村鎮銀行,投資入股石嘴山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在英國《銀行家》雜誌2019年公布的全球銀行1000強排名中,按一級資本排名列第170位。還獲得「最佳城市商業銀行」、「最佳科技金融服務城商行」等榮譽。

不難發現,杭州銀行位居城商行的一線陣營,實力不容小視。

來看看業績。

2019年三季度業績報告顯示,該行營收160.47億元,同比增長25.85%,凈利53.06億元,同比上升20.26%。

營利雙增的同時,資產規模也不斷擴張。2016年至2018年,其總資產規模分別為7204億、8330億、9211億元。

咋一看去,滿滿光鮮。只是,另一面的問題隱患也有不少。

首先是資產充足率嚴重不足,一直在監管線徘徊。

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杭州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9.95%、8.69%、8.17%,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9.95%、10.76%、9.91%,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1.88%、14.30%、13.15%。

按現行監管標準,此類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最低要求分別為7.5%、8.5%和10.5%。

而2019年三季度,杭州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8.09%,一級資本充足率9.66%,資本充足率13.65%。可看出杭州銀行面臨的資本約束已較緊張,規模擴張受到約束,資本補充需求迫切。

業內人士指出,資本充足率是商業銀行核心的財務指標。近幾年,銀行業保持持續擴張,各家銀行資本充足率下行壓力加大,急需「補血」。尤其是杭州銀行這樣的城商行,該指標一旦失守,不但業務擴張受到限制,衍生經營風險也會加大。

為了補血,杭州銀行也做出不少努力。

2019年9月10日,杭州銀行發布公告稱,公司近日收到浙江銀保監局批覆,原則同意公司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方案。

據此前股東大會通過的方案,此次杭州銀行擬向紅獅集團、杭州市財政局、蘇高科及蘇州高新4名發行對象,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的數量不超8億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人民幣72億元,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補充公司核心一級資本。

事實上,杭州銀行的類似補血已成常態。

就在四個月前,2019年5月,杭州銀行剛發行完畢100億元的二級資本債券,票面利率達4.6%。而2017年和2018年,其應付債券的成本率分別為3.91%、4.55%。顯然,杭州銀行的債券融資成本在持續上升。

2017年12月,杭州銀行發行優先股募集資金100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募集資金全部用於補充該行其他一級資本,以提高資本充足率。

此外,2016年10月,杭州銀行上交所上市時,募集37.67億元補充該行資本金。

杭州銀行對資金的迫切程度,可見一斑。

圖片來自網絡

同時,杭州銀行也暴露出中間業務收入的短板。數據顯示,2016年末,杭州銀行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營收占比為15.02%,2018年降至6.94%。

2019年半年報顯示,該行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6.59億元,同比增長37.41%,有所好轉。不過,其中間業務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僅7.73%,還是較低。

值得強調的是,2019年上半年,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82.07億元,同比減少222.05%;負債總額8869.86億元,較去年年底增長2.67%。

由此看來,杭州銀行光鮮表面下,也有不少隱憂。

陳震山提升論的精進思考

來看看資產質量,或有更深入體會。

數據顯示,杭州銀行不良貸款率呈下降趨勢,2016年末為1.62%,2019年三季度末下降到1.35%。但不良貸款餘額持續上升,2016年末至2018年末,杭州銀行不良貸款餘額分別為40.04億元、45.19億元、50.85億元。

細分來看,公司貸款方面,2016年和2017年,杭州銀行公司貸款的不良率0.93%、1.49%,2019年上半年達到1.8%,明顯大幅升高。對公信貸的質量在持續惡化。

個人貸款方面,2019年上半年,杭州銀行個人貸款的不良率0.77%。

業內人士表示,不良貸款增加對銀行影響不容小覷,短期降低銀行放貸能力,長期甚至引發系統性風險。

此外,2018年末,杭州銀行的撥備覆蓋率256.00%,較上年末上升44.97%,2019年三季報顯示,其撥備覆蓋率311.54%。

行業來看,撥備覆蓋率的最佳狀態為100%,比率過高會導致撥備金多餘,利潤虛降,不利企業健康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為降低不良率,杭州銀行加大了風險相對較低的個人貸款投放比重。

2018年末杭州銀行貸款總額是350億元左右,對公信貸約223億元,占比約64%,個人貸款為127億元,占比約37%。2019年三季度,貸款總額是402億元,公司貸款為250億元,占比約62%,個人貸款為152億元,占比約38%。

遺憾的是,一番努力下,其關注貸款率和逾期貸款率還是出現了上升,這再次加重外界對其資產質量的隱憂。2019年三季度,杭州銀行關注貸款率環比上升23 BP至1.34%,2019年上半年逾期貸款率較2018年末上升1 BP至1.2%。

由此看來,杭州銀行防風險、提質量任務較為艱巨。

由此產生的諸多不確定性,自然會影響投資者的價值判斷,破凈表現,也就有了註腳。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杭州銀行董事長陳震山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強化風險管理這個重點,著力推進降舊控新,深化「三張清單」管理,加強風險滾動排查。紮實有效的風險內控不斷釋放發展紅利,杭州銀行上市以來資產質量持續提升,不良貸款率連續下降。

結合上述不良貸款餘額持續上升、撥備覆蓋率高企等實際表現,陳震山的上述發言是否過於樂觀,資產質量持續提升論是否還有精進的地方呢?

違規表現

聚焦業績經營、內控表現,這種註腳感還有多維體現。

據媒體統計,截止2019年11月16日,杭州銀行及其分支機構因各種違規,共受到行政處罰29宗,處罰金額共計801.26萬元;報告期內,杭州銀行副行長江波、監事陳顯明因短線交易曾被證監局警示,並分別被上交所予以監管關注和通報批評。

2019年2月,杭州銀行合肥分行因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等四項法律法規,央行合肥中心支行給予該行兩次警告,一次責令整改,合計罰款人民幣27萬元,並對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共計罰款1.3萬元。

2019年9月26日,國家外匯管理局浙江省分局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因未按照規定報送財務會計報告、統計報表等資料的違法違規行為,杭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蕭山支行被責令改正,給予警告,罰款3萬元。

隨著監管加強,銀行界的問題裸泳者不斷顯現。

數據顯示,只在2019年上半年,銀監系統針對銀行業就開出近1400張罰單,處罰金額累計3.8億元。

比如招商銀行,2019年上半年,共領到罰單11張,罰款金額達到420萬元。華夏銀行收到21張罰單,被罰774萬元。

而浦發銀行,截止2019年10月30日,罰單量已超70張,罰金突破2500萬元。

城商行方面,青島銀行收到3張罰單,合計遭罰250萬元。中原銀行收到5張罰單,合計遭罰140萬元。

被罰大戶上海銀行,更是大單不斷。

2019年11月14日,央行上海分行發布行政處罰信息顯示,上海銀行因違反支付業務規定,被沒收違法所得176.28萬元,並處以176.28萬元罰款,共計352.56萬元,同時對相關高級管理人員作出處罰。

據不完全統計,上海銀行2019年罰單至少12張,累計被罰金額超900萬。

以此來看,杭州銀行的被罰壓力並不突出。不過,監管大潮下,其優化感仍需加強尤其是結合其不良率攀升、撥備覆蓋率高企及破凈的尷尬表現,更凸顯了其精進的重要性。

清流VS逆流 拖了行業後腿

這種優化精進,也是長沙銀行的一個嚴肅考題。

長沙銀行董事長朱玉國曾言,我們要做中國最快樂的銀行。有輿論稱,在龍爭虎鬥的銀行業,長沙銀行將快樂奉為圭臬的經營哲學儼然是一股清流。

遺憾的是,這家號稱智造快樂的清流,卻因不少煩心事,頗有逆流之感。

圖片來自網絡

長沙銀行上一年度8.78元每股凈資產,截止11月29日,長沙銀行股價為8.56元。

2019年9月25日,榮豐控股對外披露,控股子公司北京榮豐計劃將其持有的長沙銀行股份清倉出售。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股權在26日解除限售。換言之,限售股剛一上市流通,北京榮豐就計劃將其全部賣出。

表面上看,此次減持會使長沙銀行更換新股東。但更深考量,是如何緩解一些關鍵的財務數據,比如補充資本、處置不良資產。

從資本情況看,2016年至2018年,A股上市城市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平均值分別為9.70%、9.20%、9.33%;一級資本充足率平均值分別為10.01%、10.47%、10.69%;資本充足率平均值分別為12.67%、13.42%、13.41%。

而長沙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8.99%、8.70%、9.53%;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9.00%、8.72%、9.55%;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28%、11.74%。12.24%。

顯然,長沙銀行上述核心指標拖了行業後腿。

對此,長沙銀行解釋為:一是各項業務快速發展對資本的需求較高;二是內生性資本積累無法完全滿足資本需求;三是外源性資本補充規模偏低。

值得強調的是,進入2019年,這種落後腿表現仍在繼續且有加深趨勢。

截至2019年上半年,長沙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是9.05%,與年初相比再降0.48%;一級資本充足率是9.07%,同年初相比下降0.48%;資本充足率11.64%,與年初相比下降0.6%。其中,一級資本充足率,在A股上市銀行中與民生銀行一起,排名墊底。

可見,與杭州銀行相似,長沙銀行也急需資金補血。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9月26日,長沙銀行以7.99元/股,發行3.42億股,成功募集資金27.34億元。主要用途就是補充該行核心資本,提升一級資本充足率及核心資本充足率。

此外,2018年12月11日,長沙銀行又發布境內非公開發行優先股預案,計劃融資不超過60億元。2019年5月,該預案獲監管批准。

彼時,長沙銀行稱,通過本次非公開發行優先股,其將實現其他一級資本的首次補充,資本結構將得到優化,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水平也將得到較為明顯提高。

結合上述數據來看,長沙銀行的優化、提高論顯然已經打臉。

除優先股,長沙銀行還發行專項金融債。2019年9月17日,發布公告稱,已獲准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公開發行不超50億元金融債券,專項用於發放小型微型企業貸款。

頻頻發股發債融資下,長沙銀行依然缺錢,一級資本充足率,甚至在A股上市銀行中排名底部。何以有此表現呢?

事實上,資本補充壓力是銀行的長期通病。尤其是經歷持續的業務擴張、跑馬圈地的部分城商行,系列激進動作中,規模一再擴大衍生風險也不斷增加。

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工程系教授劉澄表示,在業務規模擴張同時,部分中小銀行面臨很大增資壓力,這就要求中小銀行明確自身的戰略定位,思考怎樣形成差異化、特色化的競爭思路。

資產質量隱憂 逾期貸款大增

來看看長沙銀行的資產質量,更凸顯定位明確的重要性。

2016年至2018年,長沙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19%、1.24%、1.29%,連續3年攀升。

並且,截至2019年上半年,長沙銀行不良貸款餘額30.36億元,較年初增加3.92億元;不良貸款率1.29%,與年初持平。

對此,長沙銀行董秘楊敏佳表示,「本行將繼續通過重組轉化、訴訟清收、核銷等手段多措並舉壓降不良貸款,確保資產質量平穩可控。」

放眼逾期貸款的全面上升,這種平穩可控性尤顯急迫。

截至2019年6月末,長沙銀行逾期1天至90天貸款規模達18.79億元,較年初增加6.76億元,增幅為56.16%;逾期90天以上貸款達到28.56億元,較年初增加3.89億元,增幅為15.76%。

面對不良貸款增高,經營風險的湧現,長沙銀行的策略為,持續加大撥備計提力度。2016年至2018年,其撥備覆蓋率分別為263.05%、260%、275.4%。2019年上半上升到285.64%,較年初上升10.24%。

持續更高的撥備覆蓋率,一定程度又降低了銀行的內生性資本補充能力。

此外,2019年上半年,長沙銀行實現營收81.58億元,同比增長26.40%。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6.72億元,同比增長12.02%。

而2016年至2018年,長沙銀行的凈利潤增速分別為17.47%、22.55%、14.87%。

顯然,由於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的增長,長沙銀行凈利增速已有下降,內生盈利動力已顯疲態。

長沙銀行的煩心事 朱玉國的成績單

值得注意的是,長沙銀行早在三四年前就開始了零售轉型,

長沙銀行董事長朱玉國坦言,做零售是久久為功的事情,城商行大部分依靠政府資源,習慣了對公業務,而零售需要一點一滴建立客群、基礎設施和人員等等,需要戰略的定力、持續的投入和時間的沉澱。

也基於此,長沙銀行重點打造的長銀消費金融,曾是其利潤增長點之一。

只是,2019年這個金主業績出現了變臉。

截至上半年,長銀五八消費金融資產總額76.13億元,凈資產7.34億元。報告期內,長銀五八消費金融實現營收19951.55萬元,凈利潤-4336.81萬元,較2018年上半年同比虧損幅度擴大178.77%

此外,從天眼查上看,長銀五八消費金融涉及惡意逃債、逾期不還的訟訴也不少,金融借款合同糾紛開庭的有10條,法律訴訟273條,法院公告255條。因此,其風控能力也備受質疑。

圖片來自網絡

長沙銀行的麻煩事不止於此,管理層也曾出現動盪。

2019年6月26日,長沙銀行發布公告稱,該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孟鋼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長沙市紀委市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官方資料顯示,孟鋼曾先後任職於農業銀行長沙分行、湘銀實驗銀行,從支行行長一步步升任總行副行長,在長沙銀行任職18年,可謂長沙銀行的「老人」。

而且,孟鋼升任副行長後,薪酬基本在百萬之上。根據長沙銀行年報信息,其2015年剛升任至副行長當年稅前薪酬為61.77萬元,2016年、2017年、2018年孟鋼從該行獲得的稅前報酬分別為130.38萬元、133.1萬元、132.97萬元。

煩心事不止於此,還有違規罰款問題。

據招股書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長沙銀行因違反國內監管規定而被監管部門處罰共計14 宗,共涉及超478萬元的罰款,並被沒收違法所得118萬餘元。

2019年3月,長沙銀行廣州分行又收到監管部門兩次處罰,罰沒共計超200萬。

2019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長沙中支發布行政處罰信息,長沙銀行東城支行因占壓財政資金被給予警告處分。

不難發現,朱玉國領導下的長沙銀行麻煩事著實不少。掐指算來,其登陸A股一年有餘,逾期貸款大增、撥備覆蓋率高企、一級資本充足率下滑、高管被抓、 還遭房企清倉,一堆煩心事下,朱玉國的這張成績單難言樂觀。

變局新力量

簡單梳理下,無論杭州銀行還是長沙銀行,各自的煩心事都不少。

放眼銀行業,這種問題人設有一定行業代表性。與A股此前數輪破凈潮相比,行業一個新特徵是,破凈潮還伴隨破發漸次出現。比如渝農商行、浙商銀行的破發表現。

從破凈到破發,顯示出銀行業的抗風險能力、核心價值力仍需精進提升。

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指出,銀行由於盤子太大,預期業績增長放緩。今年銀行股表現相對較差,主要是銀行盈利增長已從兩位數增長變為個位數增長。隨著外資金融機構進入,可能對國內銀行股的競爭加大,這些都可能影響銀行股的表現。

結行業大勢,這種精進提高凸顯急迫性和必要性。

2019年,是經濟轉型的關鍵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深化資本市場改革作出部署,主張要通過深化改革,打造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

商業銀行作為金融體系中的重要力量,自然是改革升級的主要力量。

變局之下,如何不拖隊、不掉隊?塑造價值形象,重振多方信心,考驗著陳震山、朱玉國的大智慧,首條財經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