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情況下B肝會轉變成肝癌——聽聽德國教授怎麼說

2019-07-17     下班來點精氣神

HBV相關終末期的肝病或肝細胞癌的誘因而導致死亡的患者每年會超過100萬人,只在中國,每年患肝癌的人數都要超過30萬人。所以B肝轉變為肝癌的可能性依然非常大,對B肝的研究與應對依然非常嚴峻。

德國海德堡大學醫院的Peter Schirmacher教授總結出了人類肝細胞癌發生髮展在分子生物學方面的一些研究進展,他的觀點是:肝癌發生的一般機制,也就是肝臟慢性壞死性炎症會導致癌症發生的機制。

主要有四種情況:

一是持續加快的細胞更新會導致B肝細胞DNA複製增加,使突變率猛然升高;

二是已經壞死性炎症激活肝細胞內的炎症信號通路,然而這些信號通路具有促進癌症發生的作用;

三是血管形成的改變可以促進肝細胞的增殖;

四是肝硬化會導致細胞外基質的成分在數量和質量上有所改變,進而致使基質—肝細胞信號的轉導改變。

當前已經知道的可以致癌的因子主要如下:

HBV(B型肝炎病毒)的作用:首先,HBV基因組編碼具有的兩種轉錄激活因子(HBx和preS),對多種細胞基因(如MYC,AP-1和EGFR)存在很大的作用;其次,即使HBV自身複製不需要基因組的完整性,但是大多數慢性的HBV感染所導致的肝癌中都會存在HBV-DNA克隆增殖甚至進行多重整合。

HCV(C型肝炎病毒)的作用:慢性B肝引起肝癌幾乎全部發生於完全肝硬化(complete cirrhosis)的患者,這一方面支持HCV致癌能力較HBV弱,另一方面也明確表明了肝硬化是誘使肝癌發生的重要機制。

黃麴黴毒素的作用:黃麴黴毒素B1已經被證實與基因突變有關,該突變可能會導致癌症的發生。該突變一般常發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東南亞地區,然而歐洲卻沒有相關的病例,這也許是分子腫瘤流行病學的第一種模式(食物真菌污染)。

鐵貯積病的作用:一旦鐵貯積病患者發展到肝硬化階段,其肝癌的發生風險就為20%~25%。(

鐵在體內保持著動態平衡,多種因素可打破這種平衡,導致鐵缺乏或鐵超載。鐵超載常見於遺傳性血色病(HH)、輸血、溶血、血紅蛋白合成障礙、慢性貧血、高鐵飲食等。由於肝臟是鐵儲存的主要部位,鐵超載與肝臟疾病關係尤其密切。有效地控制肝鐵過載,對肝病的預防和治療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

該病的確切致癌機制目前不是很明了,但是可能和自由基的形成有關。人類要想在生活中做到預防肝癌就應該首先防治HBV、HCV感染,儘量避免黃麴黴毒素對食物的污染,注意和預防鐵貯積病的發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vBUGWwBmyVoG_1ZWwq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