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靠一雙「大眼睛」感動世界,18年後再次拍到她,眼神卻令人心疼

2023-11-10     八月未完

原標題:她靠一雙「大眼睛」感動世界,18年後再次拍到她,眼神卻令人心疼

在如今,誕生了不少給人衝擊感的攝影作品,而《阿富汗少女》絕對能算是20世紀拍攝的經典照片之一。

1983年,著名的美國攝影師史蒂夫·邁科卡利了登上了飛機,抵達了位於巴基斯坦白沙瓦郊區的一個阿富汗難民營,此時距離蘇聯進入阿富汗已經長達4年的時間,整場戰爭造成了100多萬人喪生,500多萬人流亡國外,其中巴基斯坦便是一個難民的集中安置點。

隨著邁科卡利走進了難民營,四處充斥著頹廢和哀傷的信息,然而在短短几分鐘之內,他卻已經知道自己要拍攝什麼,一名年輕的阿富汗女孩很快吸引了她,邁科卡利打著手勢,希望能夠為那個女孩拍攝一張特寫的照片,這名女孩很快明白了攝影師的要求並且同意,隨著快門的按動,一張經典的照片也就因此誕生了。

邁科卡利隨後又和女孩的親戚比劃交流了一小會,得知她們來自於阿富汗東部城市賈拉拉巴德一個叫做阿卡瑪的村子,受到戰亂影響在1979年離開,流浪到巴基斯坦之後,才在難民營安頓下來。

遺憾的是,攝影師並不知道女孩的名字,而這張照片以《阿富汗少女》的名字被發表在了當年的《國家地理》雜誌上,卻立刻引發了轟動,引發了全球對於備受戰爭困擾難民的廣泛同情,而發動戰爭的蘇聯,在80年代也處在被國際孤立的邊緣。在這張照片當中,宛如對待蒙娜麗莎一般,人們很難看出女孩的情緒,究竟是傷心、疑惑還是憤怒,還是三者皆有?

而更多的人更想要知道這名女孩後續的生活情況和資料,然而當人們再次找到白沙瓦的難民營時,女孩和親人卻已經離開了當地,這成為了邁科卡利的一個遺憾。

但是故事到此卻並沒有結束,因為到了2001年,美國為首的聯軍再次於阿富汗發動了對基地組織和塔利班的戰爭,還沒有恢復元氣的阿富汗又一次陷入了動亂,人們不由得想起了10多年前那一張照片,此時的女孩又已經如何了呢?

拍攝下照片的邁科卡利耿耿於懷,他最終和《國家地理》雜誌發起了一場尋找當年阿富汗少女的運動,走訪了不少地方,卻遲遲沒有收穫。

當時間來到2002年3月,英國的《每日電訊》甚至聲稱,根據對幾個阿富汗女孩親戚的採訪,她成為了一名家庭教師,而教授的對象,竟然就是聯軍苦苦尋覓本拉登的女兒。

這條消息雖然來源不明,然而卻引發了更多勢力的關注,包括美國聯邦調查局在內,都加入了對女孩的尋找,還有人相傳,為了躲避搜捕,阿富汗女孩轉移到了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大山當中。

一直到2002年下半年,邁科卡利和雜誌社才總算打破了這個謠言,經過中間人的介紹,他們千里迢迢來到了阿富汗東部山區,總算找到了18年前的女孩,她的名字叫做沙爾巴特·古爾,如今已經是30歲的婦女,嫁給了一名麵包師,還是三個孩子的母親。

邁科卡利隨後和一家人交談起來,原來在這十多年當中,古爾並不知道自己已經在世界上成名,她的親人都已經去世,她也找到了自己的丈夫。作為十分保守的普什圖族人,邁科卡利經過其丈夫同意之後,才為再次揭開面紗的古爾拍攝了一張照片,此時她的臉上已經脫去了青澀,而是刻滿了生存的皺紋,她的眼神,同樣也讓人感到心疼。經過交流攝影師還得知,夫婦兩人已經夭折了一個孩子。

在之後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邁科卡利公布了照片和相關資料,不過他們按照古爾夫婦的要求,並沒有泄露具體的地理線索,以防止他人去打擾他們的安寧,除此之外,國家地理雜誌社還籌集到了150萬美元,用於改善古爾夫婦以及周邊村落失學孩子的生活,也希望在將來,古爾的日子能夠更加舒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f83e87057d66f4a369f50fceda9a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