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晶片大家應該並不陌生了,由於去年四月份的中興事件,讓我們普通老百姓也知道了晶片的重要性,甚至可以決定一家經營了幾十年的跨國企業的生死,其重要性就可見一斑了,也正是因為這件事,讓很多人誤以為我們自己在晶片上就不行,就落後於美國,其實並不是如此的,我們首先承認,有的高端晶片,確實是需要進口,因為晶片上我們的起步本來就慢,早期的生態規則也不是我們設定的,但是目前來看,我們在技術和資金上已經有很強的實力,最主要的差距還是在於生態建設。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生態建設,這裡筆者打個比方,就拿我們平常用的電腦來說,我們都知道電腦的核心配件是CPU,也就是中央處理器,這個處理器難道我們自己就造不出來嗎?要知道我們的超級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無論是作業系統還是CPU,完全是國產的,之所以在消費級無法獲得商用,主要是因為我們無法得到X86的授權,當年的威盛就是因為授權的問題,結果放棄了CPU和晶片組的開發,因為當年威盛的晶片組甚至超過了英特爾自己的產品,英特爾怎麼可能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近日,美國的一家晶片公司,就將晶片的處理帶寬拉倒到了1TB/S,也就是1024GB/S的速度,有人可能會說是英偉達,因為要達到這麼大的吞吐量,肯定是顯卡的GPU晶片,這裡大家才對了一半,是顯卡的晶片,但是不是英偉達,而是超威AMD,這家與英特爾競爭了幾十年的超級半導體公司。
自從AMD收購了ATI之後,就成為了唯一的一家既可以研發CPU,又可以研發GPU的企業,但是在這兩個方面,AMD似乎都沒有占到優勢,尤其是在中高端遊戲顯卡領域,AMD一直被英偉達所打壓,主要還是自己在架構上不具有優勢,英偉達的圖靈架構確實優勢明顯,不過現在的情況有所變化,我們知道,近年來AMD在工藝上的進步明顯,可以說已經全面邁進了7nm時代,這方面英特爾和英偉達都要慢一些,得益於更先進的工藝,AMD的RadeonVII晶片帶寬達到了1TB/S,這樣的帶寬確實驚人。
不過這也只是暫時的策略,因為英偉達現在的主流工藝還是16納米,如果升級到7nm工藝後,那麼AMD的優勢就不在了,所以對於AMD,大家覺得未來如何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d1703ca41c09bbb503f6fd4e4ad0c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