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大連半小時連發兩次地震,五省市有震感,屬郯廬斷裂帶活動

2023-08-23     科普大世界

原標題:遼寧大連半小時連發兩次地震,五省市有震感,屬郯廬斷裂帶活動

地震總是難以預警,不期然間就發生了,讓人慌得一批,8月23日晚,遼寧大連一帶的人們就受到了一次這樣的驚嚇。

23日18時24分,中國地震台網發布消息稱當日18時19分,遼寧大連市普蘭店區發生了5.0級左右地震,震中坐標為北緯39.41度,東經122.18度。

該消息來自於中國地震台網的自動測定,6分鐘後又發布了正式測定,稱當日18時19分發生在遼寧大連市普蘭店區的地震級別為4.6級地震,震源深度8公里,震中位於北緯39.42度,東經122.20度。

10分鐘後就發布消息稱自動測定到18時40分在遼寧大連市普蘭店區發生3.1級左右地震,震中為北緯39.43度,東經122.18度,後又正式速報修改為2.8級地震,震中和21分鐘之前的4.6級地震基本是同一位置。

半小時內發生兩次地震,應該是前者4.6級是主震,後者2.8級是餘震,4~5級地震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嚇唬人的效果很明顯,因為它雖然破壞性很小,但造成的震感範圍相當大,不單是大連市所在的遼東半島上普遍有震感,就連遼寧其他地方,以及吉林、河北、山東、天津等五省市都有震感。

遼東半島上不少地方的人們在收到地震預警後,趕緊跑到大街上避險。

震中附近震感較大,居民房中檯燈出現大幅度晃動,有超市貨架上物品被地震晃動,掉落地上碎了一地。

從地震發生地點看,這次的大連地震應該是屬於郯廬斷裂帶的一次地質活動。這條斷裂帶北起遼寧省瀋陽市,呈東北向西南延伸,沿遼東半島過渤海,經山東煙台、臨沂,向西南直達安徽廬江,綿延2400公里左右,是我國東部地區的一條主要地質斷裂帶,也是東亞大陸上的一系列北東向巨型斷裂系中的一條主幹斷裂帶。

寬度在20~200公里之間,其結構十分複雜,地質學研究發現它形成於中元古代,是地殼斷塊差異運動的接合帶,也是地球物理場平常帶和深源岩漿活動帶。其形成和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以及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碰撞都有關係。

這條地震帶經過了我國東部地區的人口密集區,地質活動卻十分活躍,歷史上曾經多次發生大級別地震,公元前70年,漢宣帝本始四年五月,山東諸城一帶發生了7.5級地震,史書記載「郡國四十九同日地震,或山崩,壞城郭、室屋,殺六千餘人。」

但史書記載的這條斷裂帶上的最大的地震發生在1668年,清朝康熙七年7月25日晚,震中位於山東郯城,震級達到8.5級,震中烈度達到12度。史書記載:「城樓垛口,官舍民房並村落寺觀,一時俱倒塌如平地……其時地裂泉涌,上噴二三丈高,遍地水流,溝澮皆盈,移時即消化為烏有,合邑震塌房屋約數十萬間。

有統計認為,自公元1400年以來的600多年間,以郯廬斷裂帶為中心的寬度200公里範圍內發生了8.5級地震1次,7.0-7.9級地震7次,6.0-6.9級地震11次,可見大級別地震發生頻率相當高。

消息來源:《每日經濟新聞》8月23日報道《遼寧大連突發地震,半小時內連續2次!山東、河北、吉林等多地震感明顯…》

一個月增加一座三峽裝機量!今年前7月我國發電裝機開啟暴走模式

俄月球25探測器為何會在最後變軌時撞月?發動機功率莫名增大50%

罕見!瓜地馬拉火山上出現壯觀的「世界之樹」閃電!為何會呈樹狀

數分鐘咬傷十餘人!廣西北海一浴場中傷人的「不明魚類」是哪種魚?

女遊客玩滑沙時長發紛紛變成「海膽頭」,怎麼回事?幸虧撤退及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ce45456d98ea50b75aadc2d33253af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