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八寶山公墓中,誰的墓被人祭掃最多?未曾想是紅顏薄命的她
文/文史紀事
自古以來,生與死都是人們心中的頭等大事,當身邊人離開以後,陵墓就成了生者對逝者表達寄託之情的唯一方式。普通人是如此,那些有著豐功偉績的名人亦是如此,只不過在他們離開以後,都會被安排在一個名為「八寶山」的公墓陵園長眠。
不過並非所有有功之士都能葬入八寶山,它的前提條件是需要有突出貢獻才有這個資格,比如研發出國之重器的科學家,對祖國做出重大貢獻的人物或者是國際友人,亦或者是那些戰功赫赫的將軍,他們在為新中國奉獻出自己一生後,功成身退,一起在這裡靜靜地守護著祖國和人民。
這座偉大的公墓建造於1949年11月。當年北平解放後,按照指示,北京成立了一個公墓籌備組,經過一番勘察,最後決定在八寶山的護國寺建造。公墓分為墓區和骨灰堂兩個部分,裡面種滿了青松翠柏,十分莊嚴肅穆。走在其中,一種滄桑之感油然而生,歷史的車輪就在你身邊駛過。
自從墓地建成以後,來此祭拜者絡繹不絕,那麼就有人很好奇,這裡這麼多的有功之士,誰的墓地被人祭掃次數最多呢?
很多人對此進行了猜測,然而都未曾想到,這個人就是是紅顏薄命的她,也就是公墓主體建築格局的設計者,著名女建築師——林徽因。作為民國時期才情卓絕的女子,林徽因在離開以後受到了很多人的懷念,她也成為了八寶山公墓中被人祭掃次數最多的一位。
1904年,林徽因出生於杭州,她原來的名字本為林徽音,但是因為和另外一位男作家名字一樣,後來就改為了徽因。說起林徽因,除了她設計的一些著名建築以外,人們最關心的就是她的情感。她先與徐志摩出生入對,後來又嫁給了梁思成,另外還有一位著名哲學家金岳霖也對林徽因痴情一生。
然而紅顏自古多薄命,1953年5月,北京城內準備拆除牌樓,一股大規模拆除古建築的風氣開始蔓延,林徽因為了保護這個歷經滄桑的牌樓不會被毀於一旦,她與丈夫梁思成與相關人員發生了激烈的對峙,之後,本就有病在身的林徽因病情惡化,最後拒絕服藥救治。
1955年4月,積勞成疾的一代才女林徽因病逝於同仁醫院,終年51歲。去世後,她的遺體被安放在八寶山公墓,墓碑上刻有「建築師林徽因墓」幾個大字,墓碑的下方有一塊漢白玉,上面刻著美麗的花圈,這個漢白玉原來是天安門廣場前人民英雄紀念碑碑座雕刻的一個樣品,人們就把這個當作是一個無字的墓志銘,獻給她的設計者林徽因。
作為公墓主體建築格局的設計者,她被祭掃次數最多當之無愧。最後留給大家一個問題,八寶山第一墓是誰的呢?可以討論下,適時筆者會公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