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順騎龍鎮:村級集體經濟再迎豐收年

2023-12-26     竹鶯說事

原標題:富順騎龍鎮:村級集體經濟再迎豐收年

柑橘進入採摘期。

李銳

12月21日一大早,富順縣騎龍鎮大田村的集體經濟現代化柑橘產業園內熱鬧非凡,大田村黨支部書記郭平正指揮著張英、丁德興等50多位村民,開展柑橘採收工作,等著裝運柑橘的大貨車、三輪車等各類車輛也已排成長隊。

2020年初,結合村內實際情況,大田村確定以柑橘產業為主導的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成立經濟合作聯合社。通過申請中、省及縣本級集體經濟扶持資金、村級自籌和村民入股等方式籌得資金200萬元,分三批次建設了896畝的現代化柑橘產業園。

把特色優勢產業做大做強

「去年我們柑橘初掛果已經實現收入21.5萬元,今年預計收入超百萬元,到2025年進入豐產期後年收入將超500萬元。」郭平介紹道。除了現代化柑橘產業園,村內還建設了一座1200平方米的蔬果倉儲庫,未來將建設 2 個100立方米的小型柑橘冷鏈凍庫和一條柑橘精加工洗選生產線,逐步搭建起「產量大、加工精、口味佳」的現代化柑橘生產鏈。

在該鎮鐵牛村,村黨支部副書記潘用貴正在查看肉雞養殖情況。今年,該村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合作社+公司」的肉雞代養模式。「我們前年開始發展養殖產業,由於資金周轉能力不強,中間暫停了半年。今年我們探索了代養模式,雞苗、飼料、銷售都由公司負責,極大降低了養殖風險。」潘用貴說,今年預計出欄肉雞2000隻,另有一座大型養殖基地即將投產,預計明年出欄6萬隻,實現年收益25萬至40萬元。

「村裡產業重新發展起來了,村民都很高興,咱們時不時也能來做個『兼職』,賺點『外快』。」正在養殖基地忙碌的村民謝樂成說。

鐵牛村的肉雞養殖產業發展壯大離不開潘用貴這位擁有10年大規模養殖經驗的「土專家」。在騎龍鎮,這樣的「土專家」真不少,該鎮觀音村黨支部書記李波就是果樹種植方面的「土專家」,在他的帶領下,觀音村建設了400畝李子產業園,主要培育蜂糖李、鳳凰李兩個品種,今年產量達32萬斤,實現收入103萬元。

在該鎮上灣村,鄉村振興專干曾健華正在統計今年藤椒產業收支情況。「今年共產出干藤椒1萬餘斤,實現年收入近 30 萬元。」曾健華介紹,近年來,上灣村探索「藤椒+水稻」集體經濟雙發展模式,建有藤椒園400畝、稻田150畝,同時配套建設烘乾房1座、凍庫1個,每年提供臨時、長期就業崗位 50 余個,人均可以獲得勞務費 7000元。

該鎮集體經濟發展起步較晚的卡房村,今年也交出了首張「答卷」。去年,卡房村盤活原茄灣村小350平方米閒置老舊教學樓,並統籌流轉整合農民土地120餘畝,發展蠶桑養殖產業。今年4月,該村蠶桑養殖業正式啟航,全年共養蠶5季,產出蠶種26張,實現收入6萬元。後續卡房村還將擴建桑園250畝,新建蠶房1200平方米,進一步擴大蠶桑養殖規模。

全鎮集體經濟收入超600萬元

發展集體經濟特色農業不光要產量高,還得銷路廣。該鎮龍鬚村積極探索「網際網路+農產品」銷售模式,利用抖音、快手等新媒體渠道,進行直播帶貨。「除了農產品豐收時進行直播帶貨,平時我們也會直播集體經濟產業發展日常,實現農產品種植(養殖)透明化,讓網友看得安心、買得放心。」龍鬚村黨支部書記許燕說,有了直播帶貨,不光集體經濟特色農產品銷售一空,許多農戶滯銷的土特產也銷售殆盡,就在幾天前,村裡剛通過直播售出了 2000 余斤滯銷柑橘和 400 余斤再生稻米。

騎龍鎮各村集體經濟的快速發展主要得益於鎮黨委提出的「134」工作法。

騎龍鎮發展村級集體經濟「134」工作法,即確定「一村一品」發展目標,擬定「選好產業、做優產業、打響品牌」三步走計劃,針對農村產業發展「缺資金、缺人才、缺技術、缺創新」的「四缺」問題逐村分析、逐題破解。

該鎮將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列入重點任務清單,實行書記、鎮長雙牽頭,11名鎮領導聯繫包村、90名機關幹部駐村幫扶,30 余名技術人才、「土專家」實地指導。採取「述職+考核」機制,每年組織村黨支部書記進行述職,將集體經濟發展成果作為各村年度考核重要依據。

去年,騎龍鎮集體經濟產業發展已步入「快車道」,全鎮實現集體經濟收入超600萬元,其中兩個村收入超百萬元,大田村更是獲評「四川省鄉村振興示範村」。今年,全鎮集體經濟特色產業發展勢頭更加強勁,預計收入將再創新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c05838fee57c3edc09c35b2d32b62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