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一詞話歡情

2024-06-11     竹鶯說事

阮忠

元豐四年(1081年)端午節,被貶在黃州的蘇軾填了一首《少年游·銀塘朱檻麴塵波》,詞序說「端午贈黃守徐君猷」,全詞如下:

銀塘朱檻麴塵波。圓綠卷新荷。蘭條薦浴,菖花釀酒,天氣尚清和。

好將沉醉酬佳節,十分酒、一分歌。獄草煙深,訟庭人悄,無吝宴遊過。

古代因紀念一個人而設一個節日的事常有。春秋時,因紀念晉國介之推(亦稱介子推)而有寒食節;戰國時,因紀念屈原而有端午節。如今,端午節和春節、清明節、中秋節被稱為我國四大傳統節日。

蘇軾被貶黃州後,太守徐君猷對他十分友善,他也常寫詩詞送給徐君猷,如《南鄉子·霜降水痕收》,是元豐四年(1081年)重陽節送給徐君猷的;元豐六年(1083年)的《醉蓬萊·笑勞生一夢》,其序說「余謫居黃州,三見重九,每歲與太守徐君猷會於棲霞樓。今年公將去,乞郡湖南,念此惘然,故作是詞」。徐君猷臨行前,蘇軾又寫了《好事近·紅粉莫悲啼》相送,詞中說:「紅粉莫悲啼,俯仰半年離別。看取雪堂坡下,老農夫淒切。」詞中的「老農夫」就是躬耕黃州城東坡的蘇軾。他十分傷感,希望徐君猷明年在春水漾桃花的時節能再回黃州。

蘇軾《少年游·銀塘朱檻麴塵波》這首詞,寫自己在端午節和徐君猷歡聚。「銀塘朱檻」是眼前景,池塘水白而欄杆紅,「麴塵」本是形容麴上生菌,這裡用來描繪白波在綠荷與陽光映照下呈現出的淡黃色彩。唐代白居易《春江閒步贈張山人》中說「春水麴塵波」,可見「麴塵波」也是春水的常態。按照當地風俗,蘇軾用蘭花浸水沐浴,這在黃州應是傳統做法,楚人屈原在《九歌·雲中君》中道「浴蘭湯兮沐芳」;又用菖花釀酒,這在《荊楚歲時記》中有記載,端午節,人們用菖蒲漬酒而飲以辟邪。蘇軾雖是四川眉山人,卻入鄉隨俗,與他說自己是黃州人相應。

這天天和氣清,蘇軾的心情很好,「好將沉醉酬佳節,十分酒、一分歌」把他們當時暢飲的歡快顯露出來。其實,蘇軾和徐君猷都不善酒,但不妨礙他愛喝且常醉。幾年前,蘇軾在密州時,一年中秋夜歡飲達旦,大醉後思念弟弟子由,便填了《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成為「中秋詞」絕唱。

在《少年游·銀塘朱檻麴塵波》這首詞里,蘇軾稱讚了徐君猷治理黃州的政績:「獄草煙深,訟庭人悄。」監獄草深,是說監獄荒廢而無囚犯,與後一句「訟庭人悄」的無人告狀、訴訟相應。這是一面鏡子,說明在徐君猷治理下的黃州安寧祥和,百姓安居樂業。

徐君猷離開黃州後不久就病逝了。蘇軾想到自己剛到黃州時,徐君猷待他像親人一樣,理應去參加徐君猷的葬禮。無奈「謫籍」在身,他不能離開黃州,只能寫下《祭徐君猷文》遠致哀痛。同時,他又在《徐君猷輓詞》里說「山城散盡樽前客,舊恨新愁只自知」,昔日的歡娛已成過往,但他對徐君猷的深情和感念依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ea8c50f06cbbdd28d996e96ebc433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