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第五回中,呂布出戰虎牢關。
河內名將方悅率先出戰,不到五回合,就被呂布斬於馬下。
接著上黨太守部將穆順出戰,被呂布手起一戟,刺於馬下。
方悅、穆順在呂布面前都是被秒的水準。
緊接著,孔融部將武安國單挑呂布。
不到十回合,手持大錘的武安國被呂布砍斷手腕。
要這麼看,武安國的武力值不容小覷,畢竟跟呂布單挑了十回合左右。
呂布威風正盛時,公孫瓚想不開,策馬出陣,跟呂布打了幾回合,就力怯而逃。
不得不說,公孫瓚確實膽子很大,他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嗎?
夏侯惇也是,壯著膽子跟呂布比劃了三五回合,就趕緊逃跑了。
這些人,在呂布面前顯得很弱,真正敢單挑呂布,並且打得有聲有色的,僅有以下兩位。
1、虎痴許褚
羅貫中寫過這樣一首詩。
「天下瓜分漢欲亡,四方豪傑盡鷹揚。葛陂許褚投降後,自此何憂呂布強」。
顯然,羅貫中認為「許褚之武,堪比呂布」!
《三國演義》中,許褚跟六位猛將交手。
第一位猛將,就是「古之惡來」典韋。
許褚出場時,跟典韋打了一整天,兩人從早上打到晚上,硬是不分高下。
這敘述風格,都有《西遊記》的感覺了。
孫悟空跟豬八戒一打,就是一整天。
三國演義第十二回中,呂布與曹操大戰,他引兵出陣,橫戟大罵。
曹營諸將,只有許褚敢單挑呂布。
許褚與呂布交手二十回合,不分勝負。
雖然許褚表面上戰平了呂布,但其實他處於下風。
因為一旁觀戰的曹操擔心許褚有失,下令麾下猛將齊出,一起圍攻呂布!
曹魏大營,典韋、夏侯淵、夏侯惇、李典、樂進五人一起出陣,加上典韋,六人圍攻呂布。
面對典韋和許褚兩位超級猛將,夏侯淵、夏侯惇兩位一流猛將,樂進李典兩位二流猛將,呂布還是毫髮無損地撤退了。
許褚能夠跟呂布單挑20回合,足夠說明他的戰力之高。
但許褚根本探不到呂布的底,許褚和典韋加起來,呂布一樣遊刃有餘。
此外,許褚還有一場污點戰績,把他的下限拉得很低。
徐晃、許褚接住交戰,關公奮力殺退二人,引軍欲回下邳,夏侯惇又截住廝殺。
關羽在敗逃時,居然殺退了許褚、徐晃兩人。
關羽絕對有單挑呂布的實力,但他沒有單挑呂布的勇氣。
《三國演義》中,真正把呂布打得發怵的猛將,不是馬超,也不是趙雲,而是張飛!
2、猛張飛
張飛是富戶,吃穿不愁,小的時候有錢請人教,再加上天生力氣大,喜歡學武。
但學武學得快也得有食補跟著,飲食跟不上,學得再快也白扯。
張飛從小不挨餓,衣食無憂,身體素質和武力根基打得非常好,這就足夠了。
所謂窮學文,富學武,學文的是誰?劉備,學武的是誰?張飛。
劉備未必就不想學武,關鍵是沒錢!織草鞋為生,哪裡請得起師父?
再者就是學武對飲食的要求很高,相當消耗體力,這玩意可不是單憑毅力就能頂過去的。
所以,古時候屠夫出身的武將,戰鬥力都很高。
《三國演義》原著中,虎牢關下張飛單挑呂布,連戰了五十多回合都沒有分出勝負。
這一戰,張飛和呂布打得非常激烈,但張飛初出茅廬,習慣了宰豬的他,還不是很順手,因而略占下風。
看清是「略占下風」,絕不是電視劇裡面呂布把張飛的兵器挑飛那種下風。
正因為張飛略占下風,關羽才提著青龍偃月刀沖了上去。
如果沒有張飛,關羽沒有勇氣衝上去死磕呂布。
張飛在對戰所謂「三國第一飛將軍」呂布時,從來沒虛過。
張飛在《三國演義》中多次與呂布交過手,都沒有落敗過,甚至有拚命斬殺呂布的想法。
張飛不管在戰場還是私下裡,都多次侮辱呂布,呂布也因此恨得牙痒痒。
呂布很想教訓張飛一頓,但是卻無可奈何。
打也打不過,罵也罵不贏。
徐州之戰,張飛跟呂布在小沛城前整整一百回合戰平!
原著描寫如下:
布罵曰:「環眼賊!你累次藐視我!」
飛曰:「我奪你馬你便惱,你奪我哥哥的徐州便不說了!」
布挺戟出馬來戰張飛,飛亦挺槍來迎。
兩個酣戰一百餘合,未見勝負。
這是什麼概念?
張飛沒有赤兔馬!
赤兔馬對武將的加成很高,沒有赤兔馬的速度,關羽很有可能秒不了顏良、文丑。
在沒有赤兔馬的情況下,張飛戰平了呂布!
這次沒有人幫忙!
為何說張飛把呂布打得發怵呢?
呂布偷襲徐州時,張飛喝醉了,連馬都上不去。
這本來是呂布教訓張飛的好機會,結果呢?
《三國演義》原著寫道:「布素知飛勇,亦不敢相逼。」
喝醉了的張飛,呂布都不敢上去打一場!
看來,張飛確實是把呂布打怕了。
由此可見,張飛的戰鬥風格應該是以命換命,嚇得呂布直冒冷汗!
除了張飛之外,馬超、趙雲、關羽都有單挑呂布的實力。
但能把呂布打怕的,只有張飛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