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試筆記」不買就後悔之最後的大排自吸+轉向黑科技

2020-03-13     愛車的諾諾

BY 吳越大王

如果你不那麼熱愛地球,嗜好化石能源,希望溫室效應越來越強,那麼可以多看一眼這台環境不友好型的英菲尼迪Q50S。


Q50S身上的標籤還是很多的,比如:

*造型兇猛

*後驅

*特別不保值

*最後的大排自吸轎車之一

以上每一條都是撩人的好東西,而Q50S更是一口氣集齊了。


尤其是最後一條,更使得這台車「鶴立雞群」、格外稀有。因為到了2016年還在正常銷售的3.0L以上排量的自吸轎車,只剩下奧迪RS5和Q50S了。 雷克薩斯也有部分車型符合這個特徵,但它們都是混動車型,碳排放非常不刺激。


而RS5和Q50S比起來,我更推薦……我當然推薦RS5了,如果你買得起的話!


Q50S有著一張讓人一見就忘不掉的前臉,無論是大燈、前保、菱形中網格亦或是類紡錘形的中網造型,無一不在打造肅殺的前臉造型。


從中網開始,覆蓋件就被「捏出了」飽滿的肌肉線條,使得這台車無論是宏觀還是細節,都顯得殺氣騰騰。


你看這飽滿到礙事的後葉子板腰線,平得可以放手機了。

當然,從這張圖也不難看出,此處有點色差——各位老闆,這裡要不要重新噴漆呢?


這雙邊雙出的粗排氣也是氣場非凡。

遺憾的是,2.0T也有一對兒一模一樣的管子放在這裡。


你說,英菲尼迪這是會做生意?還是很不會做生意?


前面的剎車分泵是4活塞的,配得上這351hp的怪獸發動機。

此外,前後卡鉗都被漆面包裹,沒有露出粗糙的鑄鐵外殼,顯得格外有檔次。

很多Q50S的客戶都改了剎車,但是我試車幾十公里,倒沒覺得這剎車力道不夠——也可能是因為我愛惜公司財產,捨不得深踩罷了。


打開車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這個和8萬多里程不相符的藍色保護膜。


作為一款力圖占領美國市場的豪華車,英菲尼迪在Q50S身上也是下足了本兒。

門板上面所見所摸都是軟性材料,但凡像皮革的都是真皮革,裡面還有厚實的填充物。


門把手成色很好,幾乎看不見指甲留下的痕跡。


方向盤的成色很不錯,磨損、包漿都是不可能的。


方向盤是典型的英菲尼迪/日產風格——看似按鍵很多,實際很簡單。

這可不是埋汰人家,而是告訴你不需要額外學習就能快速上手。


方向盤是電動調節,果然是對標奔馳的車型啊!


英菲尼迪這個靜止不動的刀刃型撥片是我一直不太適應的。我還是喜歡跟盤轉的那種。


雙屏顯示現在越來越流行了,新A8和紅旗L5都是這個路數。

在英菲尼迪一些老車型上,很多很多的實體按鍵讓人頭疼。而且大部分按鍵都是英文標識,更是讓很多車主望而卻步。現在換了觸屏了,中控頓時清爽不少,而且所有頁面都是中文,更加平易近人。


但是英菲尼迪這個主機有些功能藏得太深了,有些不太方便,待會兒細聊。


這個旋鈕是操作導航的,目前依然是blingbing的狀態。


這個鍍鉻的駕駛模式選擇按鈕也很出色。

這台車也如奔馳一樣,提供了多種性格很不相同的駕駛模式。


主駕駛安全帶鎖扣為自鎖式,在碰撞時可以鎖止上下兩段安全帶,防止軀幹受到過大的傷害。


擋把頭能看出來輕微的磨損痕跡,這倒是和8萬多的里程相匹配了。


照例看看這車的座椅:

主駕駛椅面有些褶皺,也被磨的有點兒亮,但這也是正常損耗,總體成色還不錯。


副駕駛的使用頻率不高,所以成色相對好很多,近似新車狀態。


這台車的座椅側翼可以電動調節,可以提供超強的側向支撐力。

但是這些電動調節按鈕藏得很深,而門板又非常貼近座椅,兩者間縫隙很小,所以開車時調節座椅還是蠻不方便的。


國產的Q50都被加長了,言外之意就是我們這台原汁原味的Q50S的後排表現其實不咋地。


雖然軸距達到2.85m,但後排空間如圖所示般不給力啊!


配置功能也不多。


後備箱也沒有特別大,只能算是中規中矩。


後面小就小吧,反正咱不是家常菜系。3.7L的V6娶回家,從來都只用討好左前那位乘客即可。

在這一點上,Q50S做的相當不錯。


這台VQ37HR發動機不僅有著6缸排布和3.7L的吞吐量,它還帶有VVEL可變氣門升程機構。

相比於寶馬的Valvtronic技術,VVEL不依賴彈簧,所以高轉響應會好一些。


VQ37HR擁有95.5mm的活塞直徑,而衝程只有86mm,所以它是一台現今非常少見的短衝程發動機。

這種類型的發動機往往具有較小的轉動慣量,所以擁有更高的極限轉速,自然也有傲人峰值功率。

但這樣設計的缺點就是低速扭矩不夠充裕。不過因為VVEL的加持,這個劣勢並不明顯,實際駕駛體驗和普通車輛無異。


即便是在標準模式下,Q50S的動力輸出也是相當跟腳。變速箱也不會拖泥帶水,加速度和轉速同時飆升,這種神同步的感覺的確讓人上癮。


但發動機並非是這台車最黑科技的地方——線控轉向DAS才是。

所謂DAS,其實就是類似大型飛機的線傳控制:駕駛員發出操作指令,通過傳感器轉為電信號,DAS控制單元再操作電機,使其做出響應的動作。


千萬不要以為這套系統不安全哈!英菲尼迪的工程師可是做了N多措施,系統安全係數極高——

1.車輛裝備了3套功能一致的控制單元。這不是說一個完蛋另一個頂上,而是三個單元同時工作,一旦發現三者輸出信號不一致,整套系統都被關閉。比如某個單元進水、著火、撞擊,都會使其退出工作,而不是執行錯誤動作。

2.當DAS退出工作後,轉向管柱會強行結合,轉向系統會恢復傳統的機械傳動。所以這台車最「危險」的狀態,其實就是普通車子那樣。

3.大型飛機的安全標準更高,而航空業這麼做已經有半個世紀左右,技術上其實非常成熟。


那三個控制單元被藏在了發動機艙兩側和儀表台里,不拆車很難看見廬山真面目。

但將車子舉升起來,你就能看到這台車的方向機上有兩個電機——而正常車輛只有1個電機。


另外一側的電機如上圖所示。

有資料說這雙電機各自驅動一側車輪,提供更加理想化的轉角。

但我覺得這想的太美了——雙電機配雙齒條……安全性怎麼保障?所以我覺得雙電機其實也是安全冗餘而已。


我問過幾位車主,大家對這套系統的「詬病」往往並非是安全性擔憂,而是奇奇怪怪的轉向手感和功能。


可變轉向比是最簡單的了——理論上,它可以提供無數種轉向比。


它提供了三種不同的手感模式,助力大小和路感反饋都有明顯變化。而對於大部分車輛來說,EPS是個單選題,土豪如奔馳也不過是雙選而已。而英菲尼迪上來就是四選一(標準模式有兩種選擇)。


這個「重」模式的描述是不是很誘人?

告訴你,真的是這樣的。

在重模式下,方向盤響應速度更快,我甚至覺得有人在底下幫我掰輪胎。


DAS系統一大優勢,就是無論駛過多麼爛的路面,方向盤都不會有任何的振動。可能你會覺得又少了一種反饋,但這是所有轉向工程師追求的目標。

在大多數車輛上,這種振動都被隔絕得比較好。我曾經在惡劣路況上做過對比試驗,體驗過一回原汁原味的轉向系統振動——那是一種少見的高頻振動,真的是酸爽無比,除了難受,沒有任何快感。


另外,這車的方向盤迴正性好得過分了。雖然有模擬普通轉向系統的痕跡,但它乾淨的殘留角、緩慢而均勻的回正速度……我看著這樣的畫面,心裡只覺得它特別不真實。


其實這就是很多車主不適應的地方——它太理想化了,通過機械層的隔絕,反而實現了很多教科書里才有的轉向表現。

當然,作為第一個在汽車上吃螃蟹的人,英菲尼迪工程師還有點兒放不開,有些地方依然在模擬傳統轉向系統。

我倒是想說:幸福來得太突然,誰心裡都會受衝擊,習慣就好了。


至於「奇怪的功能」莫過於這個「主動車道控制系統」。

正常的車道保持激活時,方向盤都會扭一下——不然怎麼回到路中央呢?

但是它不會,DAS的方向盤動都不動,車子自己就微微轉向,回到馬路中央了! 神奇到近乎科幻啊!小心靈受衝擊啊!


此外,這個功能開啟必須要翻主機的菜單,非常的不方便。這也是我要吐槽的地方。


不過這個系統要在70km/h以上才會激活,是一個典型的應用於高速公路的功能,平時不會經常碰到。而在高速上,這種回正時間非常短,駕駛員可能根本不會注意到。而它所提供的安全性是顯而易見的!

所以說,雖然小心靈深受震撼,但它的安全性的確不是蓋的。


再順手多介紹幾個車機的功能吧!

首先是這個多功能儀表。你可以顯示G值和油耗,可選頁面比較多。


而羅盤功能……真的很羅盤呃,風水先生可以考慮一下!


我估計前任車主的交通狀況極佳,道路一定是極平坦的。8萬多的里程跑下來,這車底盤依然是緊繃繃的感受,緊實程度和兩三萬公里的車輛沒有什麼區別。


因為裝備了可變阻尼減振器,這台Q50S減振器阻尼非常大。如果你喜歡硬梆梆的駕駛感受,一定會喜歡這種感覺。

而且在彎道內,這台車的側傾控制非常好,可以給人極強的自信。在我經常路試的連續彎道上,我基本不踩剎車就能輕鬆應對。能做到這樣的車型可真是不多。 這個底盤表現,必須給個高分。


之前,在一些自己特別喜歡的車源的路試筆記里,我會暗示大家「快出手,不然後悔」。但是看明白這一點的人不太多。

所以我吸取教訓,這次算是明說了。


【車輛信息】

車型:英菲尼迪Q50(進口) 2014款 3.7L 豪華運動版

排量:3.7L

變速箱:自動

上牌時間:2016.05

表顯里程:8.63萬公里

新車指導價:42.5萬元

售價:25.3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Yz89XABiuFnsJQVEBu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