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不同,農民丈夫與教師妻子的愛情童話破滅了

2020-04-09     楊小米的情感專欄

閱讀前請點擊「關注」,一起成長遇見更好的自己~

作者|團團媽媽 編輯|欣欣

01

曾在網上看到一份95後的婚戀觀調查數據,在年輕人「最看重伴侶什麼條件」中,三觀一致的選擇超過了外表,家庭條件、性格等因素,排在了首位。時代在進步,男孩女孩在婚姻選擇上也與時俱進了。

所謂三觀就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簡單說就是夫妻間的大方向應該一致,夫妻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在同一個頻道上。

你喜歡周末宅在家裡看書觀影,他喜歡出去聚會和朋友玩兒。你喜歡靜、喜歡平淡,他喜歡折騰、喜歡刺激。這就成了三觀不合,玩不到一塊兒,也就產生了矛盾。

小姨和小姨夫的婚姻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三觀不合。他們是高中同學,高考失利後,小姨努力複習考上師範,當了老師。

小姨夫卻成了地道的農民。差距產生了,可是小姨還是和他結了婚。一個不求上進的農民,一個積極向上的老師,那就是矛盾的開始,只是他們都沒有意識到

小姨做事果斷、利落,偏偏我小姨夫優柔寡斷,還大男子主義,覺得聽我小姨的丟人。很多事上看法不一,矛盾不斷。

小到上班穿件新衣服也看不慣叨叨,大到要不要兒子的問題上僵持不下。

我小姨想好好培養女兒,姨父非要兒子傳宗接代。那時候像小姨這樣的公職人員只能要一個孩子的 。

這件事僵持了很久,為了不再吵架,為了生活能繼續下去,小姨在表妹11歲的時候,生了表弟。

可是他們的關係並沒有多大改觀還是爭吵不斷。小姨還因此丟了公職。

我長大後曾問過小姨,後悔嗎?她說:

「早就後悔了,一步錯,步步錯,那時離婚是件丟人的事兒,後來為了孩子也就沒了那個念頭,就這樣吧。」語氣里滿是心酸與無奈。

她委曲求全的生活是為了孩子,可她的犧牲換來的是表妹對婚姻的恐懼,現在還沒有結婚,感情生活一直不順。 表妹說:

「我怕我的生活和媽媽一樣,無休止地爭吵,打架,夜裡隱忍地哭泣,滿臉的絕望……」

表弟今年上大一用錢的時候還在後頭兒。所以小姨即使55歲了,平時要在學校代課,周末也在機構代課,為生活奔波,為子女操勞。本來能輕鬆的退休,悠閒地過退休生活的,可現在生活一團糟。

02

生活中並不都是小姨這樣的人,有的人敢於反抗,雖然歷經波折但最終找到契合自己的另一半,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

曾看到一個故事:講述了一對夫妻,男人高大英俊,女人溫柔嫻靜。外人看來很般配的一對夫妻,但兩人卻離婚了。

原因很簡單,男人不修邊幅,經常往女人養的蘭花里彈煙灰。有的人會說:這哪能算毛病,男人不都這樣。離婚時,女人流著淚對女兒說:「一輩子太長,你要理解媽媽。」

故事的後來說媽媽遇到一個個子不高,但乾淨清爽,笑起來溫和的男人。

他會給媽媽養的蘭花澆水。給媽媽買的花花草草換上雅致的花盆。給媽媽新買的綠格子桌布配上新的白瓷盤。

我覺得這個故事的媽媽和小姨生活在差不多的年代。無疑這個媽媽是勇敢的。

不管什麼時候,女人希望找到精神伴侶的想法都不會突兀。

女人希望自己的生活平淡中能有波瀾。希望黃昏時能和相愛的人在夕陽下散步,希望和相愛的人有相似的愛好,有說不完的話題。而不是整天柴米油鹽,一身疲憊,過著沉悶壓抑的生活,看不到希望。

很多女人希望枯燥的生活里能有一抹亮色。能有一點文藝,有一點小資,有一點少女情懷,像這個媽媽一樣

精神的契合比任何物質條件都重要,你富可敵國,你高大英俊,卻與我格格不入,相處太累的婚姻真的該放棄。

才女三毛這樣說過:「男人是泥,女人是水,泥多了,水濁;水多了,泥稀;不多不少,捏成兩個泥人——好一對神仙眷侶」。多麼完美的婚姻關係。

03

楊絳和錢鍾書的婚姻就將這段佳境詮釋的淋漓盡致。才女才子,佳偶天成!

楊絳喜愛讀書,喜愛安靜,錢鍾書更甚。兩人出國留學期間,曾經比賽誰讀的書多,溫柔的燈光下,偶爾的相視而笑,沒有過多的言語,沉浸在書香里,卻最懂得彼此。

他們曾引用一個傳記作家概括的最理想的婚姻來形容他們的婚姻: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娶別的女人。楊絳回答:「我也一樣」。多麼讓人艷羨的婚姻。

如若楊絳是一個喜愛社交,喜愛張揚如陸小曼似的人,或許她不會選擇書呆子錢鍾書。

淡泊是一種可貴的人生態度,這是無數人窮其一生也無法獲得的。而恰巧楊絳和錢鍾書都是這種性格,不喜名利,低調樸素,只想安靜地做學問。

楊絳和錢鍾書的婚姻是偶然也是必然。不是誰影響了誰,而是因為共同的愛好,相似的生活態度,才讓兩人相互吸引,才使兩人共度一生。

哪怕是在動盪的年代歷經數不盡的磨難和困苦,兩人依舊淡然對待,沒有抱怨,沒有仇恨。不追求物質享受,安然地讀書做學問。

情感專家塗磊老師曾說:戀愛靠五官,結婚靠三觀。可見三觀相合對婚姻多麼重要。

04

我們女人在婚姻里要承擔很多。如果一段婚姻總是在消耗你,讓你壓抑,無奈,茫然不知所措,那真的要重新審視這彆扭,擰巴的婚姻了。

艾茵蘭德說過:「在所有合適關係中,從來就不存在任何人為任何人犧牲」。

我覺得婚姻也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關係,在婚姻關係中兩人應該是舒服的,自在的,而不是一個人一味的隱忍和退讓。

如果你的婚姻真的讓你痛不欲生,無法忍受,一直是你的犧牲和隱忍在維持。那麼就要勇敢的邁出那一步。

不要像我小姨一樣一輩子忍氣吞聲到最後還影響了孩子的婚姻,讓孩子陷入婚姻的恐懼里。

要學會在失敗的婚姻里找到自己的原因,吸取教訓,改變自己,否則還是會影響你以後的情感和生活。重蹈原來的覆轍。

那麼三觀不合的婚姻一定要離婚嗎?那也未必,很多婚姻問題還是可以解決的。

夫妻雙方要心平氣和地進行有效溝通,找到癥結所在。努力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磨合中要學會反思自己,學會包容和理解對方。

當初我們走進婚姻里要麼是愛情,要麼是對方的某些特點吸引了你。回想戀愛和結婚之初的甜蜜吧。

重新尊重,欣賞你的另一半。婚姻生活中很多小事要選擇視而不見,得過且過。不是非爭個是非對錯,才能解決問題。糊塗點可能更快樂。

都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我覺得好老公(老婆)也是夸出來的。幸福的人都是有一雙善於發現別人優點的眼睛。多誇誇你的另一半吧。多讚美對方是幸福婚姻中最低成本的付出。

關於作者:團團媽媽,80後老阿姨,想重拾兒時的寫作夢,用平淡的文字記錄生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Xu3YHEBnkjnB-0zmbQ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