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艾美獎大戰已經正式落幕,這次又是充滿驚喜的一年,一些長壽劇集的提名令人跌破眼鏡,許多嶄露頭角的實力新劇反而沒有受到重視,仿佛人氣也變成重要的提名和獲獎因素。
而在今日的典禮上,HBO成為幕後的最大贏家,共擒下9個獎項,其中包括《權力的遊戲》的最佳劇情類劇集、彼特·丁拉基以本劇獲最佳劇情類劇集男配角,比爾·哈德憑《巴瑞》受封最佳喜劇類劇集男主角,《車諾比》獲最佳限定劇、編劇與最佳導演,以及《周六夜現場》獲最佳綜藝小品節目-脫口秀與編劇獎。
Amazon拿下六個獎項位居第二,包括《倫敦生活》獲最佳喜劇類劇集、最佳喜劇類劇集女主角、最佳喜劇劇集編劇與導演,以及《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托尼·夏爾赫布拿下喜劇類劇集男配角、艾利克斯·布諾斯町拿下最佳喜劇類劇集女配角。
總體而言,包含上周頒發的創意藝術艾美獎,本屆艾美獎HBO 以34 個獎項榮登最大贏家,Netflix 共計27 項緊追在後,Amazon 獲15 項、國家地理頻道獲8 項、NBC 獲7 項、 CNN 與FX 皆獲5個獎項。
在頒獎之餘,再讓我們看看這屆艾美獎有哪些有趣的看點吧。
Netflix vs. HBO:第N回合開戰
本屆艾美獎最受大家關注的,依然是市場兩大玩家的世紀之戰:Netflix vs HBO。
兩者在提名數量纏鬥到今年依然精彩,HBO 繼續以137項提名總數領先,其中光是招牌劇集《權力的遊戲》就斬獲高達32項提名,也打破史上單一劇情類劇集最多提名的紀錄;
Netflix今年獎季缺乏兩大獲獎高手《王冠》與《怪奇物語》提名數,改以多元化散彈槍攻勢維持117 項提名總數,緊追在不敗王者之後。
最佳劇情類劇集:《權力的遊戲》完結篇在備受質疑中拿獎
最佳劇情類劇集提名中,HBO自家的演技派派對《繼承之戰》、AMC的常勝軍《風騷律師》、BBC家族的新寵兒《貼身保鏢》與去年大贏家《殺死伊芙》、NBC的王牌《我們這一天》,還有Netflix小品犯罪劇《黑錢勝地》,都是《權力的遊戲》極為強悍的對手。
但在今年提名風潮下,HBO挾著《權力的遊戲》最終季完結的氣勢與紀念時刻最終拿下了最佳劇情類獎項,儘管粉絲們都同意這最終季在缺乏原著加持下所寫就的結局,有些差強人意。
另外,我認為沒有入圍劇情類的最大遺珠,則是從熱門律政劇《傲骨賢妻》延伸出的劇集《傲骨之戰》,不僅沒入圍這個獎項,連最佳劇情類女主角的獎項與其他次要獎項也都未能入圍。
劇情類男女主角:冷門奪冠vs.雙保險
今年即便少了《王冠》的克萊爾·芙伊角逐,最佳劇情類女主角的競爭依舊激烈,尤其是《殺死伊芙》兩位女主角朱迪·科默及吳珊卓都雙雙入圍,所以在開獎前,看點就是這同戲雙後的較勁。
吳珊卓在金球獎獲勝後,也沒能乘勝追擊奪下后冠,但《殺死伊芙》還是成為了最大贏家。
同樣「突出重圍」的,還有憑藉《姿態》拿下寶座的比利·波特。
要知道他可是戰勝了人氣和影響力統統占優的「囧斯諾」,以及呼聲一直很高的《風騷律師》
鮑勃·奧登科克,可謂大冷門一個。
最佳限定劇集:真實改編掀話題博好評
本屆限定劇是「真實」改編在話題度上占據了主流,Netflix的新劇《有色眼鏡》,在最佳男女主角總共奪得三項入圍,這個改編自真實事件的作品不僅劇情精彩,在現實生活掀起的輿論波瀾,也讓它的影響力更加擴大。
隨著當年冤獄事件的警探們也紛紛出來反駁劇集內容,事件真相更變得吸引觀眾一窺究竟。
而最終獲獎的《車諾比》同樣改編自真實事件,可謂是2019年高評價神劇,雖然並非由俄羅斯籍演員還原歷史,依舊獲得幾近零負評的優異表現一鳴驚人。
最佳電視電影:互動式影像或成未來趨勢?
電視電影方面,《黑鏡:潘達斯奈基》最終戰勝了今年度的話題大作《脫歐:無理之戰》,贏得了觀眾口碑與評審青睞。
《脫歐:無理之戰》更像是現實世界的寓言,而《黑鏡:潘達斯奈基》則代表了對未來的展望。
它靠著業界首創的互動式多重結局電影,將《黑鏡》一貫的科幻恐懼用更直接深刻的方式帶給觀眾體驗,讓每一位銀幕前的人都成為故事的一部分。
最佳喜劇類劇集:這批黑馬你還滿意麼?
最佳喜劇類劇集今年的競爭其實非常激烈,去年入圍一堆獎項的《巴瑞》本次依然順利挺進,在金球獎有亮眼表現的《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順利入圍本項目以及最佳喜劇女主角,除了這兩位強勁的對手,剛剛推出完結季的《善地》,也是叫好又叫座。
而最終獲獎的,卻恰恰是在這其中比較特別的黑馬——小品幽默劇集《倫敦生活》。
這部劇以打破第四面牆的獨特敘事,帶給觀眾一個極具共鳴感的「沉淪人生」。主角總是有著欲求不滿的問題,陷在複雜現實生活的漩渦中,反射著現代人在眼花撩亂的誘惑與選擇里找不到自己的情況。
喜劇類最佳男女主角:「爺爺輩」被「孫子輩」淹沒
在喜劇類劇集的最佳男女主角的提名中,最讓我驚喜的是「爺爺級」的麥可·道格拉斯、以及在十幾年前《老友記》全盛時代兩次入圍最佳女客串演員後,終於以自己主演的身份再度入圍,久未入圍捲土重來的克里斯蒂娜·艾伯蓋特。
麥可·道格拉斯在《柯明斯基理論》幾乎就是演自己:一位曾經風光大紅的演員,現在轉任演技指導過著半退休生活,見證好萊塢歷史的視角極具分量,在中生代演員占據的喜劇類別開創一片天地。
克里斯蒂娜·艾伯蓋特的《麻木不仁》則有著滿滿黑色古怪幽默,這是她算是再創事業高峰重新引起注目。
然而,他們二位最終都在和年輕一代的競爭中敗下陣來,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啊。
展望:大銀幕轉小電視還靠譜不?
綜觀所有提名和獲獎名單,可以發現提名過度集中的情況依然存在。
尤其是《權力的遊戲》共9位常設角色入圍,相當大程度排擠掉其他有實力、但劇情沒那麼紅的演員入圍。
例如首次在小銀幕劇情擔綱主角的奧斯卡影后茱莉亞·羅伯茨,在Amazon主演的心理驚悚劇《歸途》居然沒有獲得任何提名,剛從金球獎斬獲影帝的理察·麥登也被自己的《權力的遊戲》前同事擠掉、未能以《貼身保鏢》獲得提名。
其實近些年來,尤其是迷你劇集與電視電影方面,有越來越多的電影咖選擇投身小銀幕一試身手,但這些實力優秀的演員在本屆艾美獎中,大部分都被排除在提名之外。
例如演出Hulu黑色幽默軍事片《第二十二條軍規》的喬治·克魯尼、HBO西部劇集《朽木》電影版的伊恩·麥柯肖恩、Netflix心理燒腦劇《瘋子》的艾瑪·斯通以及以Showtime喜劇《開玩笑》復出的喜劇泰斗金·凱瑞等人..
希望這次的艾美獎結果,不會影響更多影壇大咖跨界小銀幕的趨勢;畢竟有時候某些角色的完美形象,最適合人選就只有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