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個孩子能一直順遂大人的心意,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也會慢慢的形成自己的思想觀念。這時候如果家長還是沿用老一套的教育方式,不能學會變通,那麼很有可能就會遇到育兒瓶頸,孩子會變得非常不聽話,甚至還會公然和家長作對。
前不久在網上流傳著一段視頻,四川綿陽的一對母子在外面逛街的時候,因為一件小事發生了爭執,因為溝通上出現了問題,這名小男孩直接躺在地上耍賴,他的媽媽在不遠的地方靜靜的看著孩子。經過的路人都很納悶,小男孩的行為還引來了旁邊狗狗的圍觀。
據了解,這名男孩在和媽媽逛超市時看上了一款玩具,寶媽在看過之後覺得價格不妥,所以就沒有答應孩子買。這名小男孩心裡也明白,如果這時候哭鬧肯定會被媽媽強行拽走,於是男孩就選擇用冷戰的方式來向媽媽表示自己的不滿。
可沒曾想寶媽也非常執拗,根本不會選擇妥協,就站在一旁冷冷的看著男孩。從母子倆和行人的著裝上可以看出,當時的天氣比較炎熱,在這種天氣下躺在地上肯定不好受。寶媽也會心疼,但她為了讓孩子明白這種方式沒用,還是選擇繼續與他冷戰。很多網友看過視頻之後表示深有同感,自己也有過類似的經歷,有些寶媽還表示這種情況自己已經司空見慣,再有類似的問題,自己肯定會買根雪糕,在陰涼處等著孩子自己妥協。
這種熊孩子在現如今有很多,他們經常會和父母鬧矛盾,如果父母的做法讓自己不滿意,他們也不會直接大哭大鬧,而是會直接坐在那裡不走或者躺在地上,想用冷戰的方式讓父母來滿足自己的要求。
讓孩子養成這種習慣的原因主要是家長的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現在絕大多數家庭都已經可以滿足孩子穿衣吃飯這種基本需求,除此之外,孩子會向父母來索要玩具或者其他東西,來滿足精神上的需求。如果家長一味的滿足,容易出現以下幾種問題:
1、不懂得感恩
雖說家長和孩子之間關係非常親密,但這並不代表家長可以一味的向孩子付出。孩子們的感恩之心需要家長的悉心培養,如果家長只講究付出而不講究回報,孩子就會覺得父母的付出是理所應當,自己享受也就是天經地義。
2、孩子無法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
玩具等物件對孩子充滿誘惑力, 但這並不是他們成長的必需品,家長不用全都滿足孩子。如果太過寵溺,孩子們就無法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從而影響到以後的發展。
孩子容易耍性子,家長需要掌握以下三種方法:
1、轉移孩子注意力
孩子耍性子很正常,因為他們的年齡還小,一些能夠引起家長反感的行為,是孩子表示反抗的唯一方式。這時候家長不要跟孩子一樣,做出一些糟糕的行為,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幫助孩子調整關注點,運用巧妙的方法讓孩子的注意力放在其他事物上。很多孩子一直胡鬧是因為沒有停下的理由,家長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也是在給他們台階下。
2、變通性的教育
孩子之所以會變得執拗,並不是因為性格上的固執,這只是不懂得應該怎樣變通,這主要是因為父母固有的因果教育所形成的。在很多問題上,家長應該告訴孩子並不是只有一種解決方案,學會變通,既能讓自己輕鬆,同時也給別人思考的餘地。
3、耐心解釋
有些家庭經濟條件並不好,如果孩子要的東西太過貴重,家長也不要因為不好意思直接帶孩子離開。孩子們並沒有價值觀念,這時家長要告訴孩子不買這個東西的真實原因,只有自己坦誠相待,孩子才能理解家長的難處所在。
總之,在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關鍵在於結果是否有利於孩子的成長。讓孩子逐漸學會自我約束,才能在以後擁有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