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奇峰、瀑布、怪石、暗河、綠樹、奇花、異草於一體,峽谷浮石林

2019-11-04     視覺秀旅遊

峽谷浮石林,位於吉林省長白山山門東南6公里處,由於它是火山噴發後形成,被人們稱為"火山峽谷"。後來,因它的大部分成分由浮石組成,人們又稱它為"峽谷浮石林"。峽谷浮石林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峽谷浮石林最初是一條5000米長、40米深的峽谷,總面積3.4公頃。公元1199年長白山發生了一次規模空前的火山噴發,噴發時形成的碎屑流將峽谷填滿。由於峽谷距火山口的直線距離是19公里,噴出的碎屑留溫度由1000度到這裡降到600-700度,碎屑流的凝固性大大降低,經過800多年的雨水沖刷,將部分火山碎屑物沖走,堅硬的碎屑物被留下,形成了現在的峽谷浮石林的奇特景觀。它像一條磷光閃爍的巨龍,巍巍磅礴,一縱千米,它未經人工修飾和雕琢,以自然風光為主體,既有粗獷的陽剛之美,又兼幽雅的陰柔之秀,嵯峨雄偉,秀色冠絕天。

景區看點;梯子河,大小梯子河匯合後稱梯子河。梯子河向西流入錦江,系頭道松花江的二級支流。河床寬度僅為2米,深度卻有幾米至幾十米。兩壁陡峭,水流湍急,河水清冽甘甜,因該河河床由玄武岩構成,橫斷面呈下寬上窄的梯形,又因發源地河床陡峭,如層層階梯,故稱為梯子河。梯子河有的河段被植被和岩石覆蓋,只能聽到水流聲卻看不到河水,所以梯子河又有地河之稱。

吉祥樹;它是一棵紅松樹種,至今已有幾百年樹齡了。紅松又名果松、海松,是松科松屬的常綠喬木。紅松材質優良、紋理通直,抗壓力、耐朽力強,為我國重要的珍貴用材樹種,被稱之為棟樑之材,它的樹齡最長,可達五百餘年。

當地的人們有一個習俗,對於年齡很長的珍貴樹,喜歡為親朋好友,特別是子孫後代系一個紅繩,取長命百歲,與樹同齡這意,因為又被稱為"吉祥樹"。大家可以為自己的親人繫繩,祈福、永保平安。

山神台;長白山是滿清的發源地,也是薩滿民族的神山,薩滿教主張萬物有靈,以薩滿作為人靈交通的使者,薩滿教崇拜的神靈包括自然神,動物神,祖先神以及人間神等。我們這裡供奉的是自然神--長白山山主"超和占王"。

相傳超和占王碼漢卡是薩滿民族的保護神,無論人間有多大的苦難和不幸,超和占王都能為人們解憂添福,永保平安。我們東北林區人特別重視山神,凡是祭祀、開業、放山等要先拜山神,祈求風調雨順,平安吉祥,生意興旺。

獵人屋;滿族是一個善射好獵的民族,初期以狩獵為生,而長白山林區又是野生動物的天堂。當年有很多獵人在這裡搭建了小木屋,以便狩獵時居住。獵人屋就是在當年獵人屋原址上搭建而成的。獵人屋旁邊是靶場,是獵人清晨練箭的地方。滿族人有一個習俗,誰家前門前掛的弓箭越多,表示這家是一個出名的獵手。小孩在出生的時候,也要在門前掛起弓箭。

表示以後好勇善戰之意。每天清晨獵人總習慣在稻草人上射上幾箭,如果一箭穿心,就意味他今天的運氣好,會有好的收穫。浮石林形成帶:首先看到一座沙峰叫"達里當嘎",滿語就是影壁的意思,相傳當年老罕王努爾哈赤上山挖參恰巧來到浮石林,累得實在走不動了,就把手中的索羅杆放在這座沙峰前面,背靠著沙峰休息,因為這座沙峰把大風和雨擋住了,老罕王就睡著了,做了一個夢,夢見以後成為一代皇帝,醒來後,覺得此沙峰有靈性,便取之為達里當嘎,意思就是一擋風蔗雨,暗含從此走過有福之意。

第二座水峰叫神鹿峰,滿族人因為鹿的使用價值而對鹿產生崇拜之情,滿族人在打獵時要舉行跳鹿神儀式,獵鹿之後,在剝下鹿皮未乾時,嚴禁婦女用手觸摸或用腳踩,認為這樣做會使後代獵鹿不順利,同時被摸過的鹿皮也賣不出去,這是對鹿加以敬畏的一種體現。在滿族姓氏中,鹿神還作為氏族神得到祭祀。比如寧古塔吳姓祭奉的鹿神稱作抓羅媽媽。

無字碑;是為紀念順治皇帝而造出的。其中還有一個流傳已久的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愛情故事。讓我們重溫一下這個多情皇帝的美麗傳說:相傳江南有一位公子姓冒名辟疆,家中豪富,為人正直,仗義疏財,且頗具文采,著名的江南名妓董小宛慕名而來,服侍冒公子。這時正直李自成之亂,豫親王多鐸率軍下江南,聞得董小宛國色天香,於是設下毒計帶走了董小宛,後又將董小宛秘密送入宮中。董小宛進宮後,深得順治皇帝寵愛,但她心裡一直惦記著冒公子,在順治帝面前從沒露出過半點笑容。皇太后怕順治皇帝沉迷女色而放棄朝政,於是將董小宛囚禁於玉泉宮。董小宛被囚禁後,順治皇帝變得神魂顛倒,一天深夜,順治皇帝偷偷潛入玉泉宮與董小宛見面,兩人相視良久,最後董小宛對順治帝說,如果有緣,五台山再見吧。順治帝聽後,痴笑著離開了玉泉宮。從此如著魔一般,嘴裡總是嘟囔著"五台山再見",皇太后為使皇帝恢復正常,決定火燒玉泉宮,斷了皇帝的念想,於是一把大火董小宛玉與泉宮中的太監宮女都化為烏有。順治皇帝得知後,不但沒有悲傷反而撫掌大笑。

幾天以後宮中傳出皇帝失蹤的消息,太后為使事態不致擴大,嚴密封鎖消息,對外宣稱皇帝賓天,由皇三子玄燁即位。再說順治皇帝留下遺詔後趁夜溜出皇宮,一路西行。行至天明,忽然見路旁有一癩頭和尚,手中拿著念珠,袈裟等物,聲稱是他師父的前身留下來的。他師傅圓寂時曾告訴他,有能給畫上的龍點睛者就是師父轉世。說著掏出一副水墨畫與一支禿筆交給順治皇帝,順治皇帝提筆為龍點睛,那條龍如有神差,如活了一般,癩頭和尚口稱師父,並問順治帝難道你忘了與女菩薩之約嗎?順治帝聽後,立即換上袈裟隨癩頭和尚上五台山去了,從此遊人上得清涼山上,總是能看到一對倩影,那就是順治帝與董小宛。順治是滿族人入關後第一位皇帝,後厭倦宮廷的生活而出家。他曾作歌一首:天下叢林飲是山,衣缽處處任君餐,黃金白銀非金貴,唯有袈裟披最難。十八年來不自由,南征北戰幾時休,我今撒手西歸去,管他千秋與萬秋。以示後人應以談泊名利,修心養性為主。因此上為順治立下這無字碑,正所謂:是非功過,任人評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E52NW4BMH2_cNUgP9A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