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課程思政與專業認證深融新機制

2024-11-06   新華日報

秦 蕾

專業認證是教育部質量評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現階段高等教育「五位一體」質量評估體系的重要環節,也是大力推進專業內涵式發展的重要舉措。近年來,以「產出導向」「學生中心」和「持續改進」為代表的專業認證核心理念被廣泛吸收到包括思政教育在內的各類教育管理中,二者的互融互促,對於培養新時代高素質人才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可進一步從探索構建課程思政與專業認證深度融合機制的角度入手,持續深化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有效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課程目標深度融合。在課程思政和專業認證融合的過程中,應將課程思政的價值觀念教育與專業認證的知識技能要求相結合。不僅要明確學生應掌握的專業知識和應具備的技術技能,還要闡明通過課程思政教育希望學生達到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修養水平。這一過程的關鍵在於課程思政目標的「具體化」「可衡量」。「具體化」可通過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價值觀認同、道德行為習慣等具體表現來體現,「可衡量」可通過明確具體的行為指標,將抽象的思政教育目標轉化為具體可觀察的學生行為。

教學過程深度融合。課程是課程思政和專業認證的基本載體,是二者融合的重要場域。在教學過程中深度挖掘專業課程的文化基因和價值內蘊,有助於實現課程思政和專業認證的深度融合和同頻同向。其中的核心要素是以學生為中心,課程思政注重培養學生的道德修養、核心價值觀,專業認證注重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職業素養,二者並行不悖。當前高校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各種思政元素的引入,應注重教學互長的效果取得,即從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向狀態,積極過渡到以教師引入為輔,以學生主動探索、主動思辨、主動實踐為主的狀態。

課程評價深度融合。課程評價是專業認證中確認課程質量達標的核心環節。當前課程思政還未被普遍納入專業認證的評價體系中,容易導致課程思政與專業認證「兩張皮」的問題。基於畢業要求及分解觀測點矩陣,開展課程教學評價工作,是專業認證課程評價的主要途徑。可以把課程思政相關內容納入專業認證的畢業要求分解觀測點體系,並針對性地設計評估工具和量表來量化思政教育的效果,系統收集分析學生的表現數據,與學生的專業能力表現一併進行綜合評價,從而實現課程思政和專業認證在課程評價方面的深度融合。

(作者為淮陰工學院蘇北發展研究院副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生;本文系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新時代高校專業認證與課程思政的深度融合研究」〈2021SJB0960〉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