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最大太陽」來了,視面積比本年度最小時大近7%,怎麼回事

2024-01-03     科普大世界

原標題:本年度「最大太陽」來了,視面積比本年度最小時大近7%,怎麼回事

太陽每天東升西落,看上去好像永遠是一個樣子!但其實它的大小在一年中也是有細微的變化的!因為地球在圍繞太陽運行的過程中,與太陽距離的遠近並不相同。

地球與太陽距離最近的時刻通常發生在每年的年初,這時地球到太陽的距離大約為1.471千米,與太陽距離最近的點就叫作近日點,最遠的時刻通常在每年的7月份,日地距大約為1.52億千米,距離最遠的點叫作遠日點。這也說明地球距離太陽最近與最遠的浮動距離大約接近500萬千米。

就在今年1月3日的8時38分,正是本年度地球距離太陽最近的時刻,最遠的時刻要到今年的7月5日了。

當地球運行到軌道的近日點上時,日地距離約為0.983個天文單位,由於距離越近目視面積越大,此時太陽視直徑為32角分31角秒,日面視直徑大約比今年7月5日地球通過遠日點時大3.4%,面積大了近7%,所以這一時刻的太陽,正是2024年的「最大太陽」。

而每年的1月初,卻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刻,可能大家又會有疑問了,那為什麼地球距離太陽最近的時刻卻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刻呢?豈不聞近者熱而遠者涼乎?這恐怕是只有生活在地球北半球的人才會問出的問題,因為這一時刻卻也是南半球最熱的時候!

實際上地球表面的熱量主要是以太陽光的射角來決定的,在太陽光直射的地方,地表單位面積內接受的陽光能量多,所以就熱,斜射角兒度越大的地方地表單位面積內接受的能量越少,所以就越冷。所以不能用我們感受的冷熱來衡量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遠近。

就實際情況而言,地球在近日點時由於受到的太陽輻射更強,所以地球大氣平均溫度最高,因此地球表面平均溫度也是在1月份最高,或者說真的就是1月份最熱。只是由於我們北半球正逢冬季,所以感受不出來,再者,地球近日點遠日點的地表平均溫度的變化本來就很小,因此我們在冬季仍然感覺很冷。

不過每年中地表平均溫度最低的時候並不是在地球遠日點的7月份,而是在9月或10月(10月據多)。

由於地球在近日點附近時公轉運動速度較快,而在遠日點附近時公轉運動速度較慢,而且近日點時日地距更近,地球所受的太陽引力較強,所以地球地質活動也會略微更強一些,相對也略為容易發生地震或火山噴發現象。

消息來源:《光明網》2024年1月3日報道《2024年最大太陽來了,你準備好了嗎?》

一個X5.0級的太陽耀斑爆發後,日本發生了7.4級地震,怎麼回事?

這枚火箭發射的載荷量超過了中美俄之外的任何國家,它怎麼這麼牛

12分鐘連震三次,日本石川7.4級地震屬群發震區,未來或仍有大震

又要變大的風電機:全球首台16兆瓦風電機剛投運,更大的又要來了

顛覆認知的農業技術革命來了!給土壤通電,植物生長能加快50%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6f0d9caf28d6e982b353e8cba2a8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