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搜狐教育「格致計劃」top榜收錄,來源:Vista看天下 ,作者:楊二芋
網上曾掀起過一波關於學歷的討論,因為兩段視頻。
一個是HR根據一名普通本科生的簡歷分析:為什麼大企業只招名校畢業生(特指985、211高校)?另一個是考研名師張雪峰在某節目上的演講:大學生究竟該不該考研?
雖說因為兩者的說話技巧有差距,網友們普遍認為前者在刻意刁難秀優越、後者是真心實意為學生考慮,但歸根結底,他倆講的是一個意思——
讀書很有用,學歷很重要,那些大熬毒雞湯的,都是騙子。
學歷低,也能成功嗎?
世界上只有一個比爾蓋茨,考不上哈佛的我是沒有資格從哈佛退學的。
在張雪峰的演講視頻里,局座張召忠問他:中國的馬雲馬化騰、美國的喬布斯扎克伯格,這些人的學歷都不高,為什麼還是成功了?
張雪峰迴答,今夕不比往日,馬雲的成功是時代造英雄,況且他的學歷在當時的大環境下看並不低;
而喬布斯他們是屬於已經達到常青藤名校的水平了,學校里已經沒人能教得了,所以他們輟學退學休學,抓緊時間改變世界。
正如霍金之所以是霍金,不是因為他癱瘓了,「比爾蓋茨」們之所以牛逼,也不是因為他們退學了。硬要把低學歷和成功划上等號,一個是邏輯上的先後順序有問題,一個是統計上的機率分析有問題。
學歷低的人可能會混得很好,但學歷高的人通常不會混得太差。
比爾蓋茨的爸爸是律師,媽媽是商界重要人物,自己中學時就能編程掙零花錢了
「比爾蓋茨」們的故事被國內的90後無數次地寫進作文,但大家要花很久時間才明白,他們的成功不可複製,他們的事跡也並不能當作學習借鑑的模板。
借用一個老梗,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沒有背景只有背影,沒有身份只有身份證。
在張雪峰的演講視頻里,有個來自齊齊哈爾的小網紅說自己就是純草根,要學歷沒學歷,要能力也不咋地,今天照樣站上了這個舞台,是不是說明低學歷成功的機率還挺大的?
……拜託,整個齊齊哈爾500萬人,就你來了,還說明不了問題嗎?這完全是赤裸裸的秀優越啊。
草根有所成就固然可喜可賀,但是不該用自己沒有普適意義的人生經驗給別人灌毒雞湯。換句話說,也許草根當年努把力上了個985、211,現在遠不止這個成就。
說到底這就是個機率問題,個例代表不了整體,所有拿個例講道理的,都是耍流氓。不管這個個例是馬雲喬布斯,還是隔壁大媽的哪個遠房親戚。
為啥有人說讀書無用?
讀書不是取得成功的唯一道路,但跟年輕人吹捧讀書無用的,非蠢即壞。
強調學歷的重要性就是學歷至上論嗎?不是的。
我們聽多了在小區賣麻辣燙月入好幾萬、在按摩店打工買了三套房、在紐約賣煎餅果子日進斗金的傳奇故事,可這些故事的主角之所以成功,都是有一技傍身,加上勤勞能吃苦。
如果你做不到,那麼讀書或許才是最適合你的道路。
有人說,這個世界上至少有兩樣東西,只有擁有它的人才有資格說它不重要,一個是金錢,一個是學歷。
可氣的是,在競爭壓力越大越大的今天,世界上還有一群人在孜孜不倦地哄騙著年輕人:學歷不重要,你沒有也沒關係。更可氣的是,不少年輕人還真信了。
前兩年網上火過這麼一個段子,本意是在拜金的社會風氣下為大學生打call——
剛才在火車站自助取票,聽後面一個戴金項鍊的大叔說:「讀書有啥用,大學生還不是得給我打工。」我聽完微微一笑,取完票後把取票機的語言改成English。
但沒多久,段子就被加了個後續,強行反轉了——大叔果然看不懂英文,於是他身邊年輕貌美的海歸秘書默默上前取了票。
看似合情合理,實則壕無人性,笑過之後我們發現,這可能已經不是單純的抖機靈了。「讀書無用、學歷不重要」這類的言論,在國內有的是孕育和發酵的土壤。
甚至在張雪峰的演講視頻里,有位主持人出身的嘉賓試圖用「自己公司的員工都不是名校畢業」為例,反駁張雪峰「名校畢業生更好找工作」的觀點。
幸好,張雪峰直截了當地反擊了他——
為什麼你公司的員工沒一個是重點大學的?是公司眼光太高看不上他們,還是他們眼光太高看不上你的公司?又或者是你公司里其實有那麼幾個重點大學的,只是你為了給自己的言論增強說服力,開始胡編亂造?
背後的原因我們不得而知,但顯而易見的是,這位嘉賓用對學歷的輕視熬出一碗毒雞湯,給涉世未深的年輕人發送了一個很不好的信號。說實話,挺壞的。
有人吹捧「學歷無用」,更多的人遺憾當初沒有考個好大學。
視頻下有位網友聯想到了一個見聞,或許對大家也有點啟發。說一個五大三粗的東北大叔在某APP上直播,吸引打賞的內容是往自己身上澆汽油,點燃後再迅速逃生。
他會在點火之前對著手機說:看視頻的孩子們,好好學習,長大了別像我!
就業時,學歷重要嗎?
500強企業提倡個人能力比學歷重要,可HR篩簡歷的最低門檻可能是復旦。
一位嘉賓說:大學生最好的成長方式應該是工作,在不斷的受挫中決定他是考研、出國、還是繼續工作。
但張雪峰說:他沒機會。
為什麼?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做個調研,看看每年九十月的秋招、三四月的春招,分別都是什麼樣的企業去專科學校、普通本科、985211高校、清華北大招聘。
再問問這些企業分別給畢業生的待遇如何、福利如何、上升空間如何,比一比就懂了。
這裡簡單截幾張圖大家感受一下,湖北某專科院校的招聘信息欄,以省內地方上的單位為主,外地的大企業寥寥無幾,有也是招的一線工作人員——
東北地區某普通本科的招聘信息欄,已經能看見一些國家級大企業、科研學術中心的身影,但依舊是當地企業居多——
北京某985、211高校的招聘信息欄,基本上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單位了,工作地點擴大至全國,甚至還有其他高校的招聘——
至於清北的就業網上,有效招聘信息不多,很多是各省份的定向招聘和人才引進計劃。問了下,說是本校學生很少關注就業網上的通告,一般在BBS上瀏覽信息,而且很多應屆生都在秋招季來臨前就收到知名企業的offer了。
正如張雪峰所言,如果本科學校不是那麼好、又不通過考研提升學歷的話,想得到一份不錯的工作都是痴人說夢,還怎麼要求他進一步成長。
這裡不是黑齊大,很多齊大學子自己都明白,臨近畢業季,在學校等招聘會還不如去臨近的幾個名校找機會——
齊齊哈爾大學畢業生@Echo :其實我的母校也代表了大部分的非211、985院校的學校……張老師說的很對,來我們學校招聘的全是那種類似於XX小吃那種小且辣雞的企業,發展前途什麼的基本沒有,來我們學校招聘,就一個原因,我們學校的學生廉價,工資會比985.211的低很多很多,剛畢業,基本2000-5000就打發了,正常基本2000-3000左右,5000的那是極少數的。
就業是一個怪圈,「中國幾乎所有的500強企業都告訴你學歷不重要,但是他們不會去雙非大學開招聘會」。
我們每天都在網際網路上聽大佬們說,學歷不重要,態度/精神/勁頭更重要,可你上他們的招聘網頁上看看,要求一個比一個高。
於是我們看到,張雪峰一個東北大老爺們兒,在偌大的舞台上談起500強的招聘問題時,眉頭緊鎖欲哭無淚:「他們說的都是假話。」
沒錯,可能現實生活中確實有咪X這樣勸實習生退學、自己公司招人也不看學歷的老闆。
但那都是極少數的奇葩(此處為褒義),絕大多數公司奉行的標準是——「學歷不重要,非清北不要」。
招聘強調學歷,是一種歧視嗎?
企業對員工的學歷要求跟性別、年齡、地域要求不一樣,不算歧視。
其實我們也能理解,大企業之所以不把學歷要求掛在口上,也是一種迫於社會輿論的「政治正確」。
一旦將「重點大學」「985」「211」等標準用白紙黑字明確下來,肯定會有人大罵:你這是學歷歧視!
可大家捫心自問,對學歷有要求是學歷歧視嗎?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一方面,術業有專攻,我們不能一邊要求自己得到的服務、技術和產品都是最好最先進的,一邊讓高中掛了5門課的同學上到科研前線。
這是又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
另一方面,崗位「卡」學歷跟「卡」性別、年齡、地域不一樣,因為後面這些條件都是先天的、基本無法變更的;而學歷是可以不斷刷新、通過個人努力改變的。
所以我們常說職場上有性別歧視、年齡歧視、地域歧視,卻聽不到什麼學歷歧視。
——因為根本不存在。
總有人喜歡拿無知當個性,拿沒文化當真性情,自己沒學歷沒成功就算了,還吹捧著「讀書不重要、學歷不重要」,想拉更多人下水。可惜的是,真有人深信不疑:
不愛讀書早早輟學,沒關係,當網紅長得好看就行了,眨眨眼睛挺挺胸就有小几千的觀眾,風口過後?找個老實人接盤就好啦;
高中學習成績差,沒關係,讀個專科混幾年,雖然啥都沒學到,但畢業了總有一口飯吃,發展前途?不在考慮範圍內;
二本讀完就業難,沒關係,爸媽都希望我賴在家裡啃老,大不了拉下臉面找親戚朋友走後門,考研?算了吧沒必要那麼累。
可是,多學一點,拿個文憑,真有那麼難嗎?為什麼那麼抗拒普世價值觀里的陽光大道,一定要擠某座獨木橋呢?
高校畢業順利就業的人那麼多,為什麼不能是你?人生在世,努力一把總是沒錯的。
最怕你一生碌碌無為,卻安慰自己平凡可貴——這句話前段時間刷了屏,但現在看來好像並沒有太深入人心。
註:搜狐教育「格致」計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6aIa24BMH2_cNUgaSP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