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關於牛欄坑肉桂的評價,短短35個字,卻能挖出4個錯漏

2023-10-13     小陳茶事

原標題:一段關於牛欄坑肉桂的評價,短短35個字,卻能挖出4個錯漏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旗下岩茶課堂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之前在查看某度網友留言時,聽來一段茶事奇聞錄。

「牛欄坑聽說每年換新土,連肉桂苗都要重新栽上,才能保證品質不變,你說肉桂命長嗎?」

此段說法,一副煞有其事的樣子,但真實可信度為零。

因為,種茶樹又不是隨便種青菜。

種小白菜、油麥菜、韭菜、快白苗等,短則十來天,慢則數個月,就能有收成。

但栽茶種茶,剛從苗圃買下扦插成功,根系舒展的肉桂茶苗。

按這一批小苗,高度整體在50-60厘米來估算。等到有所收成,達到適合採茶的標準,起碼也要等到5年、6年之後。

在牛欄坑內,每年都換新茶苗的說法,只能是天方夜譚,和真實制茶、採茶、生產,遠遠脫離。

《2》

一、「一年生」的茶樹沒有採茶價值。

剛種下一年的楊桃、荔枝、龍眼、芒果、桃子等,在自然生長狀態下,短短一年時間,基本做不到順利掛果。

茶樹也是一樣,剛種下不足一年的茶樹,若想來年春茶季立馬採摘,是不可能的事。

之前從武夷山的茶農朋友那,聽來這樣的故事。

那位茶農身邊有一戶鄰居,也是種茶的。

偏巧那戶鄰居家裡,分了一大片靠水源很近的山場。

頂上兩片都是山岩,旁邊還有溪流,只剩一片狹長地帶,早年一直荒著,大概十幾年前,對方才在那裡種上幾行水仙。

奇怪的事,轉眼間十多年過去了,那片水仙茶樹還是一副侏儒症模樣,矮矮的,小小的,瘦瘦的,樹冠很稀疏,根本沒有採茶的經濟價值。

後來大家分析,一致認為,那片地方太潮濕了,加上幾乎沒有任何光照。茶樹得不到生長發育所需的日照,肯定沒法長開……

當時,茶農朋友們在討論這件事時,麻花沒有參與。

但現在再回想起來,種茶這件事,學問很多,沒那麼簡單。

有的茶,由於水土環境不適,種下十多年後都不能採摘。

更何談,隨便指望著剛種下一年,就能有所收成?

按常見規律看,茶樹的生長是分階段的。

「三年打頂,五年採摘」,耐心等待5年空窗期後才能採茶,再正常不過。

《3》

二、小樹可采量極為有限。

哪怕硬要抬槓,將茶樹與果樹區分。

剛種下的果樹,樹齡不足,無「果」可摘是現實因素。

而茶樹嘛,只要保持著存活狀態,就會不停發育新芽新葉。

一年四季,永不停歇。

哪怕遇上降溫冷凝,茶樹的茶芽生長速度只是放緩,會形成駐冬芽。

只要不介意品質,不計較葉片老嫩,就不會完全沒茶可采。

但即便如此,小小的一棵樹,又能採下多少量?!

單株產量,寥寥無幾。

哪怕成片合力相加,也沒法規模化生產。

假設正常做茶,同樣一片茶園,一年可採到600-800多斤的茶青鮮葉。

結果挖掉成年茶樹,改種新苗。

春茶季時,強行對這些未成年的「幼樹」下手採摘,能採到的鮮葉數量,不如正常茶園的百分之一。

胡亂採下一通,又有什麼意義?

《4》

三、茶苗栽種,要考慮存活率。

養一批小雞仔,不是每個都能養到順利長大。

種茶,同理。

剛從苗圃買來的茶樹幼苗,移植進入自家茶園後,能達到50%的成活率已經很難得。

因為,和成年茶樹比,幼苗的根系不發達。

剛移植新苗的那段時間,哪怕有著人工精心照料,一旦根系沒法自然舒展,過不了多久就會夭折。

所以,還得另外二次補種。

假設一片茶園裡,前些年受到乾旱影響,枯死了不少茶樹。

空缺出來的地方,可兼容二十多棵枝葉舒展的的壯年茶樹。

那麼,補種茶苗時,要提前留好合適的間隔距離,合理栽種。

期間,遇上過半幼苗乾枯夭折,或者被連日雨水泡壞之後,還得再安排補種。

循環往復,等到過了很多年之後,才能補足當初的空缺。

所以,寄希望於當年種茶,隔年採茶的人。

從一開始就沒有想到,幼苗移植成活率的現實問題!

《5》

四、老樹肉桂比小樹肉桂風味好。

肉桂是灌木型茶樹品種,不屬於喬木、小喬木。

肉桂不能像水仙、梅占等小喬木茶樹品種那樣,存在老叢劃分。

在岩茶圈內,提到「老叢肉桂」一說,純屬外行所為,根本是不倫不類。

但不可否認的是,比起剛種下沒幾年的小樹。

樹齡老一些的肉桂,整體風味會更高。

代入日常角度看,就像一個人的壯年期,年富力強,精力最好。

論經驗,論體力,肯定遠勝童工。

當然,肉桂這樣的灌木,也不是樹齡越老越好。

武夷山胡歌說過,肉桂大概在40歲左右會開始長勢衰老,後期需要考慮挖掉重種。

從2010-2020這10年,堪稱是肉桂的黃金時代,火遍整個岩茶圈,種植分布足跡占領了大片茶園。

在肉桂狂熱的時候,大量改種盛行。很多茶農挖掉自家原先茶地的品種後,第一個考慮種下的,就是經濟效益更高的肉桂。

發展到現在,各家各戶在做茶時,放眼看去,一片肉桂、肉桂、還是肉桂。

各家都不缺肉桂的時候,唯有山場好一些的正岩肉桂,才能脫穎而出,遇到直接收購茶青時,也能賣上更高的價錢。

說回正題,再過四、五十年後,肉桂還能不能像今天這麼火?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麼久遠的事,目前不得而知。

不過可以肯定,樹齡在壯年期的肉桂,比如,20年30年的這批老樹,由於根系發展,紮根穩定,內在植物纖維粗壯。

產出來的青葉,能製成膠質湯感更醇,桂皮香更犀利的風格,辛銳的桂皮香包裹在稠湯當中,在喉間的釋放回味過程會更持久悠長。

這等茶味體驗,能俘獲不少老茶客的喜愛!

《6》

上禮拜,剛看到這個奇葩觀點時。

想了又想,還是忍不住曬圈分享。

當時相熟茶友的留言打趣,很有意思。

這就好比,你養了一隻母雞,養到一年後剛要下蛋,結果卻殺雞取卵。

這種自絕生計的做法,現實中沒人會這麼做。

隔行如隔山。隔著想像,去漫談岩茶的實際生產與加工。

最終得出來的,只是一番充滿離奇想像的「偽茶事」!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4dd12e0392feb45f6794e05f20cf9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