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連續幾天,都是被快遞小哥的電話叫醒。
「wéi,你到了5個快遞包裹,給你放門口了!」
於是乎,每天心情都很愉悅。
李麻花抱著她新買的旗袍,愛不釋手,卻又愁容滿面。
是因為,快遞的速度再快,趕不上降溫的速度。
衣服雖然收到了,但已經過季節了。
安慰她,沒關係,你可以再買幾件新的毛呢大衣來搭配它們呀!
她仿佛受到了高人點撥,瞬間愁容散去,抱著手機,繼續挑衣服去了……
果然啊,即使雙11結束了,可女人的購物慾,永遠不會消失。
另外,我們家茶友也陸續收到了包裹。
那些用三層包裝法,仔仔細細、認認真真包裝好的茶葉和茶具,從倉庫飛往全國各地,五湖四海。
也感謝如今發達的物流,能讓大家不分地域,都喝到好茶。
而在雙11前,便有茶友表達了自己的擔憂:
「小陳啊,我想買的茶很多,白茶、岩茶、紅茶各買一些最好,但我怕放在家裡存壞了,怎麼辦?」
想必各位看官,特別是喜歡囤茶的看官,都有類似的困擾。
那麼,針對這個問題,我們來詳細說一說吧。
《2》
首先,六大茶類的保存有什麼區別嗎?
總體來說,萬變不離其宗,還是11字真言。
密封、乾燥、避光、陰涼、無異味。
不過,由於工藝不同,各個茶類的儲存側重點也不太一樣。
比如,想要保存綠茶,就得有意識地控制溫度。
因為綠茶殺青卻不發酵,體內的茶多酚以及其他天然物質含量高,喝起來清嫩爽口。
然而,這也註定了它的保質期很短。
尤其是對外界的溫度變化,格外敏感。
如果讓綠茶處在高溫的環境下,很快就會氧化,葉綠素大量分解,鮮爽的物質也會嚴重損耗。
等你再拿出來喝的時候,就會發現,綠茶變成了「黃茶」——不再鮮嫩翠綠,還是氧化變黃,鮮味散失,毫無特點。
基於這種情況,一般綠茶的保質期只有1年左右。
假如想要適當延長保質期,最好是能把綠茶放在冰箱裡,依靠低溫冷凝的環境,來給綠茶保鮮。
故而,你常常會發現,但凡是有銷售綠茶的茶葉店,都會擺著一個冰櫃。
冰櫃里,不放其他的,專門用來放綠茶。
相比過去沒有冰箱、冰櫃,綠茶易變質的年代,現在的綠茶保質期被很大期限地延長了。
可即便如此,還是建議,喜歡喝綠茶的朋友,要根據具體的喝茶頻率來入手。
當年的綠茶,最好是當年喝完。
畢竟,綠茶的最大的特點,就是喝鮮。
若是完全沒有了鮮味,只留下一股子沉悶的陳味,綠茶還有什麼值得喝的呢?
冰箱只能起到輔助作用,不能完全依賴,且儲存時,也一定要注意密封。
順便提一嘴,清香型的鐵觀音,同樣提倡放進冰箱保存。
至於其他的白茶、岩茶、紅茶、黑茶等,則一律只需要放在常溫條件下保存即可。
低溫又潮濕的環境,反而不利於儲存,會有受潮變質的風險。
《3》
接下來,要討論一下:
六大茶類里,哪種茶保存時最「嬌氣」?
個人覺得,這個獎項,應該頒給白茶。
眾所周知,白茶的工藝,最為簡樸,不炒不揉不殺青。
加工過程的精髓就在於,在儘量不破壞天然營養物質的前提下,把茶葉內多餘的水分排出去。
並且,能做得多干,就做得多干。
按照國標中的要求是,成品的白茶,含水量不得高於8.5%。
當然,為了保存能夠更順利,防止倉儲過程中受潮,經驗豐富的茶農,往往會以實際情況出發,把白茶做得更干一些。
像是S師傅,出自他手的白毫銀針,都以出口級別的太姥銀針為榜樣,含水量達到3%。
這是個什麼概念呢?
要知道,就連有焙火的岩茶,在剛焙好火的時候,含水量也是在3%左右。
這種極乾的干度,對於岩茶而言,或許只是小事一樁,可對於工藝簡樸的白茶而言,卻是非常難得。
言歸正傳,既然白茶「怕」水,那儲存的關鍵,就是要防潮。
三層包裝、離牆離地、避免頻繁開箱,這些要求,都是為了防止白茶過度接觸外界的水汽。
三層包裝法,是目前來說,儲存白茶最佳的選擇。
一層鋁袋,一層食品級塑料袋,一層五層瓦楞紙箱,不僅能防止水汽入侵,還能避光、隔熱、防異味。
住在這樣的堡壘里,白茶便能安然無憂,安心陳化。
此外,如果這次雙11你買了很多白茶,不同品類、不同形態、不同年份,規格有多有少,有大有小。
那麼,在儲存的時候,彼此一定要獨立。
可以放在同一個房間裡,但不要放在同一個紙箱裡,更不要放在同一個袋子裡。
分門別類,分別獨立,互不干擾,這樣就不會串味了。
並且,最好是能根據所購買的茶葉數量、體積等,來選擇紙箱的大小。
把鋁袋和塑料袋都分別密封好,用繩子紮緊以後,紙箱要儘量貼身,才能減少內部空氣的含量,讓白茶始終保持乾燥的狀態。
《4》
岩茶和紅茶,怎麼保存比較好?
市面上,大部分的岩茶和紅茶,都是以泡袋裝為主。
正常來說,泡袋的品質,跟茶葉的品質,是相掛鉤的。
有道是,好馬配好鞍。
好茶,也需要配好的包裝。
而劣茶,隨便包包就行了,以壓縮成本為前提,怎麼便宜怎麼裝。
當然,這裡所指的「好包裝」,並不是代表泡袋越華麗,越花里胡哨越好。
那些都是附加的屬性,不代表品質,只要是厚實的,能夠避光、防潮、隔熱、隔異味的,就是好的。
能達到這些條件的,至少也是普通以上級別的了。
茶葉裝在這種泡袋裡,並且出廠前,已經用機器進行了密封處理。
那麼,這裡面的茶葉,在一定時間內,能保持自己的最佳香氣和滋味。
至於「一定時間」具體有多長,那就要看主人如何保存了。
比如,存茶的房間,不能太潮濕,更不能是地下室、廚房這種水汽會大量聚集的地方。
任何茶類,保存的關鍵,都是防潮。
再比如,存茶的房間,溫度不能太高,日常要保持陰涼。
避免讓紙箱受到陽光的長時間直射,遠離窗戶,也儘量少開燈,少出現光線。
再再比如,存茶的房間,要乾淨衛生,不能充斥著各種灰塵雜味,否則很容易影響茶葉的品質。
《5》
最後,還想提醒大家一句。
囤茶需理性,不要盲目、過度消費。
六大茶類中,除了白茶和黑茶,其他茶類都有各位的最佳品飲期,也就是所謂的「保質期」。
如果囤了太多,而導致錯過保質期。
那麼,對於一款茶的香氣和滋味,或多或少會產生影響。
所以,建議大家,一是要理性買茶,二是要合理存放。
科學地存茶,更能讓自己有好茶喝。
花錢花到位,豈不樂哉?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