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好喝的老叢水仙,一般有「3大要求」,看看你的茶符合幾個?

2023-07-28     小陳茶事

原標題:真正好喝的老叢水仙,一般有「3大要求」,看看你的茶符合幾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颱風天待在家裡喝茶很舒服。

昨晚已經過了八點,朋友圈裡一位做茶具的朋友,興沖沖地分享喝茶心得。

「終於喝到了老叢水仙的糙米味。」

見狀,順勢閒聊幾句。

沒想到,士別三日,這位當初剛從外省過來的朋友,喝了兩、三年岩茶後,也慢慢摸准了一些門道。

但朋友的回覆還是很謙虛。

「我只是愛喝岩茶,但現在還是不大懂,喜歡喝但經常懷疑自己喝不准。不像你們能喝出這麼多香氣、味道層次。」

其實,對廣大普通茶客來說,這一腔熱愛就足夠了。

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愛喝岩茶,是慢慢喝懂岩茶的關鍵前提。

《2》

順著老叢水仙話題,那位做茶具生意的朋友,打開了話匣子。

「最近幾天都在下雨,店裡生意一般。空閒下來的時間適合慢慢喝茶。剛好自己守著店,也沒其它事情干,就花了點心思琢磨。」

「晚上剛喝了一泡武夷山客戶送來的老叢水仙,他也沒說是不是正岩的,反正我從干茶聞到了糙米味,跟超市剛買來的三色雜糧米的味道一樣。泡開之後,茶味也很穩定,至少我泡了十幾次還能喝。感覺這算是今年喝到過最好的岩茶了。」

聞言,給那位朋友點了個贊。

說真的,對普通茶友來說,喝岩茶能達到這樣的水平,已經很不錯。

那些寄希望於修煉喝茶神功,學著從一口茶裡面喝出山場,看一眼葉底立馬知道樹齡,捏一捏干茶裡面知道是不是大師茶的「鑒茶神功」,在圈內基本屬於邪門歪道。

說得簡單些,就是喝茶方向徹底弄偏了。

真正的學喝茶,應該像開篇那位朋友一樣,少信噱頭,跟著自己的感覺走。

自己親自試過之後,嘴巴獲得的滋味感受是騙不了人的。

閒聊到最後,朋友默默補充了一個話題。

達到「好喝」二字的老叢水仙,都有哪些標準?

其實麻花想說,最關鍵的那一點,已經被他給喝出來了。

先申明,答案可不是那個所謂的「糙米味」。

而是茶味穩定,好喝又持久。

《3》

「真正的好老叢,茶味要穩。」

對於好茶的定義,很多人都持有一個共同的樸素審美:

「耐泡又好喝,買回去才有性價比。」

按武夷山這邊的常見說法,茶味要穩定,不能落得太快。

試喝岩茶,只要不是品質太糟糕,流露出漚味、焦炭味、茶味酸澀發麻等。

正常情況下,前三沖喝茶,暫時先別下結論。

對老叢水仙這樣,憑藉樹齡優勢,積攢下豐沛茶味物質的實力派選手,更是「好漢不贏前三把」。

試喝時,誰能笑到最後,才是真英雄。

去年底,在那段大量試喝足火新茶的日子裡,麻花遇到過一泡讓人覺得很可惜的高山老叢。

原料雖然不是正岩的,但蓋碗泡茶開湯後,茶味表現是真不錯。

湯水當中,蘭香很足,茶味也是清甜甘醇的。

但可惜,它的後勁不足。

第一衝的風味表現,還算可圈可點,但再次沖入沸水,泡出來的茶味就明顯淡了。

就像喝碎茶那樣,仿佛茶味全部攢著勁,在第一衝就耗光了大半力氣。

光是衝著這麼不穩定的茶味,這樣的茶,買回去根本沒有性價比。

《4》

「老叢水仙的醇柔茶湯,能自動滑下喉間。」

水仙作為岩茶當家品種之一,最鮮明的茶味特徵,在於一個「醇」字。

醇不過水仙,香不過肉桂。

喝老叢水仙,湯中的醇厚度,更是遠勝普通水仙。

不過單純看文字描述,什麼才算真正的醇厚感?理解起來總是很抽象。

這時,不妨從多個細節,逐一查驗。

茶湯無比醇厚飽滿的老叢水仙,茶味積累很多。

從物理層面來理解茶湯的醇,應該代入密度概念。

醇厚的茶,比淡寡的茶,密度更高。

而略有茶味的茶,又比白開水稍微高一些。

在泡茶用水相同前提下,從中引起密度差距變化因素的,正是茶味物質的影響。

當你喝到一杯很醇很柔的老叢水仙后,舉起茶杯,輕輕晃動一下茶水錶面。

受到外力影響,茶水錶面平緩起伏,蕩漾著漿感。

此時,美美地啜一口老叢水仙的茶湯進去。

啜茶入口,讓茶湯刻意在舌面停留兩三秒。

趁著這個時間,好好細品,感受茶水當中裹挾的茶味層次。

隨後,再將茶湯自然咽下喉中。

當老叢水仙的茶湯「過喉」剎那,你會感覺,茶水是異常綿柔的。

基本不用刻意做吞咽動作, 茶湯也能輕盈地一滑而下。

這種又醇、又柔、又飽滿的茶湯質感,是老叢水仙引以為傲的體現。

《5》

「喝老叢水仙,不能少了叢香。」

老叢水仙最有魅力的地方,在於茶湯的醇厚度。

但在岩茶圈子裡,喝老叢最有爭議性的地方是叢香。

關於叢香為何物?它的具體表現方式是什麼?有哪些近似香型?

網上能找出成千上萬的觀點爭議。

熱議聚焦點,無非是認為,叢香究竟是木質香?苔蘚味?青苔味?還是粽葉香和糙米味?

麻花的立場是,渾厚且深邃的木質香,才是老叢水仙的叢香風味代表。

至於青苔味和苔蘚味,不過是雜味。

雨水青做出來的「老叢」里,大把這種充滿植物腥氣的怪味茶。

至於粽葉香,是許多岩茶尾水的常見香型。

而部分岩茶水仙從干茶,以及前三沖蓋香聞出乾燥的糙米味,也不稀奇。

《6》

說了這麼多關於叢香的爭議點,其實,還是希望大家在喝老叢時別弄錯重點。

叢香,不是老叢水仙的最大賣點。

湯感無比醇厚,才是喝茶時應該著重感受的地方。

即便是為了更好地領略老叢水仙的木質叢香,也不是簡單通過鼻子聞一聞。

因為,老叢水仙的優勢,大多藏在湯水裡。

找尋叢香,建議重點把握醇柔茶湯當中的「落水香」。

當然,除了水香之外,還要從回甘回味里尋香。

正岩山場的老叢水仙,優越的山場環境,造就了無比強大的風味層次。

和普通岩茶的回甘生津,回味留香不同。

當你喝下一杯正岩山場產出來的老叢水仙時,從咽下茶湯的那一刻算時間,整個嘴巴與喉嚨起碼在三分鐘時間內,都能清晰泛起清幽蘭香,深邃木質香。

蘭花香清新,木質叢香沉穩。

這兩種不同風格的茶香,蹁躚在喝茶回味里,無比美妙。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46f963f59f1720cd0ac4b5d47620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