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取消土地出讓金,國內房價會降多少?

2019-12-15     不執著財經

最近,有網友提問,如果取消土地出讓金,只按建安成本賣,房價會降多少?

對此,專家表示,一套房產,最大的成本就是土地出讓金,其次是稅收,再次是建安成本,最後才是中介和其他稅收成本,而其中土地和稅收就要占到房價的65%以上,如果要降房價那土地出讓金就要降下來才行,光靠開發商讓利也是空間有限。

實際上,如果取消土地出讓金這塊,單就建築成本是相當有限的,原材料加上人工成本,一平米普通商品房也不會超過2000元,如果是高層建築則略高一些就是2500元,如果開發商再加點利潤和稅費,那全國的房價也就是在3000多元/平米左右。

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出,國內的房價貴主要是貴在了土地出讓金價格過高。不過,也有學者認為,土地出讓金建高不假,但這還不是開發商通過「招拍掛」制度把土地價格給推上去了嗎?這個責任該由開發商來承擔,這又能怪誰呢?

而我們認為,導致前些年土地出讓金節節攀高的原因有二個:

一方面,從表面上看,土地出讓金是開發商自己通過「招拍窪」的形式抬上去的,這是價高者得,自然怪不得旁人。但如果地方政府收緊對土地市場的供應量,一年中推出的土地資源有限,這就會造成土地市場供應緊張,那地價能不漲上去嗎?

另一方面,前些年,開發商從銀行那裡獲得廉價資金是輕而易舉。銀行的錢不借白不借,所以,開發商也願意拿銀行的資金來高價拍地,於是各地地王紀錄不斷被刷新。

而土地價格被推高之後,就會造成兩大惡果:一個是地價高房價也高,開發商肯定要把土地出讓金打入總的房價之中。而土地出讓金往往占據總房價的60-70%,這讓當地百姓望房興嘆,驚呼買不起房。

前二年,我們常聽說開發商拿地的樓板單價,要超過周邊二手房價格,這種麵包比麵粉貴奇怪現象已經持續了很久。如果一套房產擔除土地出讓金,恐怕在原房價的基礎上只剩下不到30%的房價。

二是,土地出讓金的不斷增加,使地方政府難以擺脫對其依賴性。如果房價下跌,土地流拍,就會影響地方政府公務員的工資,以及地方政府債務到期的償還能力。自2010至2019年的十年間,全國土地出讓金總收入就超過41萬億,年均超過4萬億。

而2019年前10年月土地出讓費用就已經超過5萬億,全年更是有希望突破7萬億大關。毫不誇張的講,如果沒有土地財政的依賴,地方政府日子肯定會過得捉襟見肘。

所以,我們認為要降土地出讓金最好的辦法就是開徵房地產稅,就把地方政府從土財政收入上轉移過來,讓其在房地產保有環節上獲得新的收入來源,此外還可以打擊投機炒房行為。自1994年,我國實行了分稅制改革,中央政府拿大頭,地方政府拿小頭,這導致了責權不匹配的問題。

於是,土地收入就作為地方政府的重要收入來源,如果要把土地收入降下來,就要開始對二套房以上家庭徵收房產稅,那地方政府就可以在房產稅上獲得收入,就不用再去力挺較高的地價,可以推出更多的土地給開發商造房產。這樣土地成本降下來了,房價也自然降下了。而且這麼做還可能提高地方政府償債能力,對各方都是非常有利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40SBm8BMH2_cNUgxPp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