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子有什麼特殊能力,為什麼馬永遠無法取代它們?

2022-08-20     動物奇趣社

原標題:驢子有什麼特殊能力,為什麼馬永遠無法取代它們?

2013年,一頭蒙古野驢為給幼崽報仇,竟不顧生死,捨命沖向狼群,在12隻野狼的圍攻下將狼王活活踢死,臨死之前,依舊死死咬住狼王的腦袋,直到身體被狼群撕碎才放手。

老牧民還告訴我:野驢性格兇猛、戰力彪悍,而且攻擊手段十分豐富,單挑的話可以輕鬆碾壓狼。所以在幾十年前,當地人如果要出遠門,通常會騎著毛驢,這樣既可以節省腳力,又可以防止狼的襲擊,甚至有些牧民還用驢子守護牧場,據說狼根本不敢隨便靠近,效果非常好。

關於野驢

野驢又叫蒙古野驢,分布於中國的內蒙古,體型很大,成年野驢體長可達2.6米,尾長0.8米,體重最高可達500斤,而且四肢強壯、步伐穩重,非常善於奔跑。 野驢喜歡群居生活,而且成員數量很多,最大的群體個數在100-200頭之間,而且成員間配合默契,全力衝刺可以把狼群遠遠甩在身後。野驢的主食是苔草、蒿類,它們的生存能力很強,耐旱耐餓,可以多日不飲水。 狼這麼兇猛,為何會害怕驢呢?

驢對於狼類,天生有一種仇恨,它們根本不願意看到狼類入侵它們的領域,如果發現狼群,驢子會大聲尖叫,用聲音嚇退狼群。 狼雖然牙齒鋒利,身手敏捷,但是敗在體型偏小,如果被驢踢到一下,可能戰鬥力瞬間就弱了很多。狼如果遇到驢群,就只能夾著尾巴,默默地從旁邊經過,不敢輕易發起攻擊。 但害怕歸害怕,為了飽餐一頓,只要有機會,狼依然會對驢發起猛烈攻擊。

動物世界都是弱肉強食的,要想安安全全的活著,就必須得讓自己強大起來才行。 人也如此,想要過得好,不受人欺負,就得讓自己強大起來。 一頭成年的野驢,體長可達260厘米,尾長80厘米左右,肩高約120厘米,體重約250千克。前面提到的藏野驢肩高可達132-142厘米,體重達250-400千克。 雄性狼的體長為1.6-1.8米左右,雌性則為1.4-1.6米左右,狼的肩高約為60-90厘米,體重在40千克左右。

不列顛哥倫比亞狼是世界上體型較大的狼之一,成年公狼體長可達1.8-2米,一般體重為50-80公斤。 在體型方面,狼和野驢比較起來要遜色得多,尤其是體重、肩高。在動物世界,當雙方進行對抗時體型上的優勢無疑會對勝負產生影響,起碼能在氣場上壓制對方。

為什麼馬永遠無法取代驢

具體而言,驢有著以下幾種特殊能力,使得千百年來馬一直無法取代它。

相對而言,驢的性情比較溫和,而且任勞任怨,聽從使喚。以前沒有農用機械的時候,農村人一般都養頭驢來幫助整個家庭干農活。

用驢拉磨,給它蒙上一塊黑布,它能從早上拉到天黑,這活兒要是換成馬匹就絕對干不來。

馬雖然跑得快,但是要論耐力,就遠遠不如驢了。驢在體型上就比較占優勢,它的四肢更短也更結實,負重能力也更強。

古代行軍打仗,有句話叫做「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戰馬還沒動呢,運輸糧草補給的驢就已經在前面走了。行進數百甚至上千里,負重上百斤,只有耐力很強的毛驢能夠做到。所以,對於古代戰爭而言,驢的實際作用並不比馬小。因為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打仗就是打的後勤補給,馬兒跑得再快,如果後勤補給跟不上,也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第一耐粗飼,野驢的主要食物以草、樹皮、樹葉等為主,被馴化後家驢依然沿襲了這一食性,而能吃下樹皮果腹,就已經證明了驢對食物的不挑剔性。而且正是不挑食的習性,讓驢擁有了更強的抗病能力。

第二,耐力,作為一種供人騎乘或者負重的動物,驢的耐力非常的強。首先,驢的四肢相對較短且結實,這就意味著它的負重能力更強,其次驢可以馱著上百斤的貨物連續的奔走10公里以上。

第三,性情相對溫順。雖然我們常用「驢脾氣」來形容一個人直來直去和倔強的性格,但是實際上驢的服從性很強,而且很少會攻擊人(踢、咬)。

馬價值高,更嬌貴,可沒驢子好養活。馬食量大,吃的更精,對棚圈環境要求也更高。在古代,馬不是普通百姓能養的東西,那玩意很高大上,是家畜中的頂流大腕,並成功走向上流社會和古代戰場。官府集中養馬,富家專人養馬,老百姓只能望馬興嘆。

驢子很皮實。相比馬,驢子粗放少生病,疾病抵抗力更好。這點非常重要。過去農村衛生環境本來就不好,尤其夏季炎熱,蚊蠅肆虐,馬價值高,身子骨嬌貴,感冒發燒拉肚子可不好說。四條腿的馬大爺不好伺候啊。

驢子則皮實的多,完全適應髒亂差又忙碌的農村環境,不宜生病,不耽誤農忙,飼養麻煩和風險大大降低,當然也就更受農村歡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12c6f1db093cbff2ffc5f202c4c87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