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要和窮人的孩子打交道,原因有三點!

2021-05-22     孕嬰幫

原標題:永遠不要和窮人的孩子打交道,原因有三點!

文/孕嬰幫!

俗話說,人以類聚。走到了社會你就會發現這樣的現象,一個人是什麼樣的特性,他周圍的朋友和生活圈也基本是相同的模式,這就是群聚效應。

人們往往願意找和自己相仿的人去接觸,溝通起來會有共鳴,能彼此理解,也不會引起不必要的紛爭。這種群聚效應在人們的生活圈裡還是很常見的,普通工薪階層的人他們的朋友和人脈大多也是普通人,而有一定權威和經濟實力的人往往周圍也不缺乏各界名流。

有的人說,有經濟能力的人不願和窮人打交道,無非是嫌貧愛富罷了,其實也不全是,富人和窮人之間的差異並不只是體現在經濟和社會資源上,還有下面這些問題,也讓他們儘量減少了彼此之間的接觸。

富人家孩子和窮人家孩子為什麼無法走得很近?

1.生活和教育環境不同

物質決定精神社會,人們生存的基礎來自物質層次,先實現基本的生存生活需求才有可能去考慮精神層面。生活富裕的家庭,對於孩子的物質生活,完全可以實現物質自由,孩子能得到的東西也是別的普通人家所不敢奢望的。

再看生活困頓的家庭,溫飽都成了問題,每天都在為生活奔波的父母,哪有更多的能力去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

在富人孩子已經玩上最新的手機,吃上最新款的冰激凌時,窮人家孩子卻還在發愁明天的學費怎麼湊,這樣的生活環境對孩子的價值觀產生了不同的影響,價值觀不同,就很難成為朋友。窮人家孩子或許會因此自卑,出現仇富心理。

不同的經濟條件也決定了兩家之間的教育環境相差懸殊。經濟富裕的家庭會非常捨得在孩子的教育上投資,從小就是雙語教學,課後各種興趣班和輔導班全都不落下,他們有足夠的資金和資源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孩子們也會接受最優質的教育,這非常有利於孩子在德智體美多方面的發展。

而窮人家孩子根本沒有機會獲得這些,父母的學歷和人脈都有限,即使他們想學點什麼,現實也會讓孩子打消念頭。教育起點不同,註定兩個孩子未來發展的方向差異很大。

2.眼界和閱歷不同

一個家庭的經濟實力和社會地位也決定了這個家庭里孩子的眼界和閱歷。孩子能有更多機會跟隨父母走出家門去開闊眼界,見識不同的世界,平時接觸的人和事都有相同的環境,這會提高他們的待人處事的能力。

而相對貧窮的孩子,周圍也是生活最底層的人,談吐和見識都遠遠差人一檔。所謂話不投機半句多,富人孩子和窮人孩子在交談上就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3.世界觀和人生規劃不同

接受了高等教育,見過了更廣遠的世界,富人孩子他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格局就會更大一點,他們能領悟更深層的思想境界,在自己的人生規划上會有更明確地的追求。前期打下的學習基礎給了他們未來無限的上升空間。

同齡的窮人家孩子,受教育和家庭的制約,缺乏明確的人生目標,最終渾渾噩噩又重複了父母的老路。

這一切的不同讓我們看到了明顯的差距,不僅僅是經濟實力的差距,更是來自孩子心理和教育以及未來的差異。與其讓不同世界的孩子強行在一起接觸,不如就此拉開彼此的距離,各自發展或許是最好的選擇。

人的命運有時候就是這樣充滿戲劇性,註定要走不同的路

當然,我們並不是嫌貧愛富,我們也並不否認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有些有志青年,他們雖然出生貧苦,但不阻礙他們積極向上,擁有成熟的心志,胸懷遠大的夢想,這些孩子以後也多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走向上流社會。

只是面對當前的環境,想要孩子更好的發展,離不開經濟實力,更離不開良好的教育環境,如果父母沒有給孩子足夠的教育引導和環境帶動,恐怕只能接受孩子走向平凡的現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egejsHkBTyfyRS9wJPT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