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不容假藥趁火打劫,不宜強行派送未經證明的中藥

2022-04-19     哲學園

原標題:疫情期間:不容假藥趁火打劫,不宜強行派送未經證明的中藥

轉自:饒議科學

如涉版權請加編輯微信iwish89聯繫

哲學園鳴謝

對於藥物,無論是我國來源、還是國外來源,「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是顛撲不破的原則。

二十年來,對我國的中藥研究,我長期參與其科學史研究,體會我國科學家如何前赴後繼,從中藥得到提示、或從中藥提取活性成分,成功地治療疾病的艱辛和成就。

我多次反覆撰文推崇的包括:1920年代協和醫學院陳克恢發現中藥成分麻黃素的藥理作用;1940年代上海醫學院張昌紹帶領團隊,與上海藥物所的趙承嘏等合作,從中藥常山分離提取抗瘧藥物常山鹼和常山新鹼;19601970年代,在軍事醫學科學院余亞綱、顧國明發現植物青蒿抗瘧作用的基礎上,中醫研究院屠呦呦為代表的團隊分離純化單體化學分子青蒿素;1970年代,哈爾濱醫科大學中醫科張亭棟等,成功地確定砒霜的化學成分(三氧化二砷)對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治療作用。

同一時期,我也多次批評一些兜售假藥、欺騙國民的人及其行為。有些是號稱發明了新的化學藥,有些號稱發掘了中藥。

無論是我國來源藥物、還是外國來源的藥物,都必須是被證明有足夠治療作用、而副作用在可以容忍的範圍之內,才能用於我國人民,否則是不負責任,甚至被小人鑽空子暴利。

在新冠疫情期間,我國表彰了一些有功之士,但似乎還沒有嚴懲一些騙子。這些騙子,在新冠流行期間,趁火打劫,危害我國人民、影響我國抗疫。

在沒有懲罰的情況下,可能有些騙子及其企業覺得其不僅不用收斂,而且可以愈演愈烈。

2020年,幹細胞被國家部委列為三個標準治療的之一。事實證明,不僅那時候完全沒有理由用幹細胞治療新冠,現在也缺乏足夠證據可以用幹細胞治療新冠。對於2020年強行把幹細胞列入國家治療方案的,應該調查,理清楚責任。

今天,新冠肆虐的地區,物質調配工作緊張。有些時候、有些區域,人民需要的食品、藥品都難以保證百分之百按時到達群眾手中。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強制性派發預防或治療新冠的藥品,一定需要嚴格檢驗,而不能讓偽劣產品頂著任何帽子----包括「中藥」的帽子----被強行派發給群眾。

因為如果是假藥,不僅無用,而且影響重要的物資配發工作。

如果是假藥,頂著「中藥」的帽子損害真正有效中藥的名譽、影響真正有效中藥的可信度。

讀者廣泛的「丁香園」傳出:有時疫區三分之一的力量用於派發「連花清瘟」,與大米、防護服競爭遞送。

需要非常清楚,「連花清瘟」是否確實被證明對預防或治療新冠有效。

如果「連花清瘟」從未被嚴格證明有效,那麼強行派送「連花清瘟」就害了等待必需物質和藥品的群眾。

對代表性人物如吳以嶺、其企業、其產品,多年面臨真藥假藥的巨大爭議,應該嚴格審核。如果是真藥,應該還其清白。如果是假藥,應該嚴懲不貸,罰一儆百,剷除敢於在疫情趁火打劫的騙子、其企業、及其產品。

【附一】科學史或科普介紹

1.1 饒毅(2002) 中國科學:顯著的發展和嚴峻的挑戰. 二十一世紀20022月號83-93.

1.2 饒毅,黎潤紅,張大慶(2011) 中藥研究的科學豐碑. 科學文化評論4

1.3 黎潤紅(2011) 523任務青蒿素抗瘧作用的再發現. 中國科技史雜誌2011年第4488-500.

1.4 饒毅(2013) 現代科學研究中藥的先驅----張昌紹. 中國科學生命科學43:263-270.

1.5 饒毅,黎潤紅,張大慶(2013) 化毒為藥:三氧化二砷對繼續早幼粒白血病治療作用的發現. 中國科學生命科學43:700-707.

1.6 黎潤紅、饒毅、張大慶(2013) 523任務與青蒿素髮現的歷史探究. 自然辯證法通訊2013年第1:107-121.

1.7 黎潤紅(2015) 523 任務與青蒿素的研發訪談錄. 屠呦呦、羅澤淵、李國橋等口述. 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520.

1.8 饒毅,黎潤紅,張大慶(2016) 辛酸與榮耀中國科學的諾貝爾獎之路. 北京大學出版社288.

1.9 張大慶,黎潤紅,饒毅(2017) 繼承與創新五二三任務與青蒿素研發. 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73.

1.10 黎潤紅、饒毅、張大慶(2017)青蒿素類藥物走向世界的序曲. 科學文化評論2017年第2:50-68.

1.11 黎潤紅、張大慶(2019) 青蒿素:從中國傳統藥方到全球抗瘧良藥.中國科學院院刊2019年第9:1046-1057.

【附二】原始文獻

2.1

Chen KK (陳克恢) and Schmidt CF (1924) The action of ephedrine, an alkaloid from Ma Huang. Proceedings of the Society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and Medicine 21:351-354.

2.2

Chen KK (陳克恢) and Schmidt CF (1924) The action of ephedrine, the active principle of the Chinese drug Ma Huang.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Therapeutics 24:339-357.

2.3

Chen KK (陳克恢) and Schmidt CF (1926) The action and clinical use of ephedrin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87:836-84.

2.4

青蒿素結構研究協作組(1977) 一種新型的倍半萜內酯青蒿素. 科學通報 1977(3):142 (Qinghaosu Coordinating Research Group (1977) A new sesquiterpene lactone-qinghaosuKexue Tongbao 1977(3):142).

2.5

劉靜明,倪慕雲,樊菊芬,屠呦呦,吳照華,吳毓林,周維善(1979)青蒿素(Arteannuin) 的結構和反應. 化學學報 37:129-142 Liu J-M, Ni M-Y, Fan J-F, Tu Y-Y, Wu Z-H, Wu Y-L and Chou W-S (1979) Structure and reaction of arteannuin. Acta Chimica Sinica 37:129-142 .

2.6

張亭棟,張鵬飛,王守仁,韓太雲(1973) 「癌靈注射液治療6例白血病初步臨床觀察.黑龍江醫藥1973(3):66-67 (Zhang TD, Zhang PF, Wang SR, and Han TY (1973). Preliminary clinical observations of 6 cases of leukemia treated by 「Ailin solution」. Medicine and Pharmacy of Heilongjiang 1973(3):66-67).

2.7

張亭棟和榮福祥(1979) 癌靈一號注射液與辯證論治治療急性粒細胞型白血病. 黑龍江醫藥1979(4):7-11 (Zhang TD and Rong FX (1979) Treatment of acute granulocytic leukemia by Ailin No.1 and dialectic theory. Medicine and Pharmacy of Heilongjiang 1979(4):7-11).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eed9ce3c635d60bb98c947fb23dab5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