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轎市場新一輪拉鋸戰 合資的主動權在消失?

2023-02-14   波帆說車

根據乘聯會統計數據顯示,1月份轎車銷量為60.9萬輛,同比下滑39.2%,環比下降41.9%,這與整個大行情幾乎保持同步,在轎車銷量榜的前十或者前五中,合資品牌又占據了優勢,如果以A級轎車來論的話,前十名中只有兩款自主品牌產品,分別為比亞迪的海豚與秦。這是不是意味著合資家轎再次確立了其在此細分市場的絕對優勢呢?還真不一定,或者說自主品牌與合資在家轎市場的拉鋸戰正在向縱深發展。

(圖表源自乘聯會)

在A級家轎市場上,合資品牌里還是那些熟悉的面孔,卡羅拉、軒逸、朗逸、寶來、速騰等,其中銷量長期比較靠前的就有軒逸、朗逸以及速騰。而在自主品牌里,吉利帝豪、長安逸動是能與合資一戰的經典車型,現在依然保持著極強的競爭力。後來隨著比亞迪秦PLUS DM-i、海豚等新能源轎車的迅速崛起,對合資同級也帶來了很大的衝擊,而合資在新能源領域幾乎沒有同等的競爭車型,所以比亞迪秦在2022年一舉拿下了A級轎車月銷冠軍,這是自主品牌12年來在此領域首次奪冠。

看到1月份的銷量,相比去年同期,比亞迪秦幾乎攔腰斬斷,下跌了46.6%,只能排在第十名,因此不少人認為1月的轎車榜終於回歸「正常」了。但事實上,拋開今年春節提前到1月份、工作日減少的因素不談,與封控方式改變之後,很多潛在消費者仍處於觀望狀態也有很大關係。

此外,表面看似合資家轎重新掌握了市場的主動權,背地裡實則暗流涌動,自主品牌與合資在A級轎車領域新一輪的拉鋸戰已經拉開大幕。

自主品牌這邊,接連有重磅產品發出大招,先是新款比亞迪秦PLUS DM-i上市,其最大看點在於將起售價下放到了十萬以內,作為一款插電混動車型來講,這是相當具備殺傷力的。對比合資同級燃油車,比如軒逸經典版的官方起售價為9.98萬,比亞迪新款秦PLUS DM-i已經做到了與其同價。同時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另外幾款合資車型都有幅度不同的終端售價,也就是其實際售價也幾乎與秦PLUS DM-i差不了太多,而更節油、更有科技感的新能源車型自然更受歡迎。

除此之外,吉利、長安等也在不斷更新轎車產品,近期很火熱的就有長安逸達,前幾天剛公布了三款車型的配置,目測在合資同級里沒有任何一款競品的配置是其對手,很快也會公布預售價,預測也不會很高,這樣一來,合資在油車領域也會迎來一位重量級對手;而在更早,長安UNI-V已經用銷量證明了其實力,眼下長安UNI-V 智電iDD也已經預售,對合資A級轎車將從燃油、新能源兩個維度進行夾擊。

合資這邊,幾款主流車型並沒有太大動作,速騰去年已經更新,雖然新款軒逸近期會上市,但預測車型本身不會有太大改變,為保持市場銷量,幾款車型將會繼續保持終端優惠是必然的。也就是說,在這個細分市場,合資品牌溢價的優勢已並不明顯、甚至已經被自主品牌主流產品抹平,進而進入到價格戰中。而一旦陷入價格爭奪,合資往往不是自主品牌的對手,手機、家電等行業已經證實了這一點。

而作為二線合資家轎,日前剛上市的新起亞K3居然將官方指導價定在11.29萬-14.39萬之間,雖然也給出了一個綜合優惠後的「放飛價」——8.99萬,但後續被拖入價格戰泥潭是必然,原本韓系車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力確實不如以前,不如趁早降價才是明智之舉。畢竟,在全球有著不錯市場份額的韓系車如果真的從中國市場消失,多少還是會有點遺憾。

寫在最後

所以這樣來看,自主與合資在家轎市場只會有更激烈的交鋒。在1月榜單里,合資雖然占據主動,但目測也只是暫時的,被比亞迪秦撬開口子之後,比亞迪新款秦PLUS DM-i更是以降價的方式來一劍封喉,加上長安布局的多款頗具競爭力的車型,合資A轎躺著掙錢的時代不會持續太長了。加上新能源汽車的整體衝擊,更多元的選擇也會讓合資的主動權緩緩消失,只不過需要時間。

大家認為呢?不妨進評論區互動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