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時,心臟「咯噔」一下怎麼回事?看完不敢再熬夜了

2024-09-27   家庭醫生在線

"揮霍最奢華的眼霜,卻堅守至深夜的最後一刻。" 這句話生動地描繪了當代許多年輕人的睡眠狀況。

儘管"早睡早起"是每個人心中的理想標杆,然而大多數人最終都屈服於現實的壓力。一方面是因為工作的繁重,迫使他們在夜色中趕工;另一方面則是"拖延症"這個小惡魔在搗亂,明明有機會早早休息,卻硬是拖延到午夜之後。

我們時常聽到"熬夜損傷肝臟、熬夜導致思維遲鈍、熬夜可能致癌"的警告,總以為這不過是誇大其詞。然而,這些並非無稽之談,深夜不眠真的可能提升罹患癌症的風險。

01

熬夜會致癌?

近日,一項關於「熬夜與癌症關聯」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實驗性地確認了慢性晝夜節律紊亂,即常說的黑白顛倒,確實可歸類為人類致癌因素。

所謂晝夜節律,通俗來講就是我們的「生物鐘」,這是一個內置於大腦中的24小時循環時鐘。它通過與地球自轉產生的晝夜更替保持同步,從而調控我們的睡眠、覺醒狀態以及眾多身體機能。一旦這個內部「時鐘」出現紊亂,將會導致包括癌症在內的多種疾病。

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們選用生理節律與人類相近的小白鼠作為實驗對象。他們觀察到,在晝夜節律長期紊亂的環境下,小白鼠體內的腫瘤會自行發展;然而,當這些小白鼠的晝夜節律恢復正常時,腫瘤的生長速度明顯放緩,甚至出現了腫瘤轉移的抑制現象,同時它們的基因表達模式也得以恢復到初始狀態。

因此,對於那些經常熬夜的人來說,調整自己的生物鐘至關重要。

02

這些睡眠習慣

也會導致癌症的到來

1.從不午睡

與那些從不午睡的人相比,午睡時間超過60分鐘的人患癌風險降低了60%。

2.晚上睡眠短還不午睡

與那些晚上能睡6到8小時並且午休能超過1小時的人相比,那些晚上睡眠時間不足6小時且從不午休的人,其患癌症的風險會高出82%。

所以,假如你晚上的睡眠時間少於6小時,並且白天也不進行午休,那麼你屬於更容易患上癌症的人群。

3.睡眠時間短

相較於那些晚上睡眠時間在6至8小時之間的人,那些睡眠時間少於6小時的人群患癌風險增加了41%。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群體中,女性所面臨的患癌風險更為顯著,高出了53%。

03

熬夜時,

心臟「咯噔」一下怎麼回事?

心臟內設左、右心房與左、右心室,這些腔室間通過心臟內部錯綜複雜的「信號網絡」緊密相連,確保心房與心室能依照既定節奏和諧運作。

夜晚時,身體逐漸步入休憩狀態,對血液的需求也隨之降低,此時心臟方得片刻寧靜,進行必要的休整。但如果熬夜或休息不足,這一行為便會 干擾竇房結的正常指揮秩序,導致其可能 提前或異常地發布指令,進而引發一種心臟「跳躍」的錯覺——即 早搏現象,讓人感覺心臟似乎漏跳了一拍。

具體來說,早搏是指心臟在正常跳動序列中,突然提前出現一次搏動,隨後又可能出現短暫的間歇,這是一種心律失常的表現。值得注意的是,早搏並非心臟病的專屬症狀,它既可能出現在健康人群中,也可能見於心臟病患者。因此,僅憑早搏並不能直接診斷為心臟病,需結合其他臨床信息進行綜合評估。

04

告別熬夜,

如何睡個好覺

1.設定固定睡眠時間,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

為了提升入睡的質量,我們應當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確保有規律的作息。為此,需要預先設定一個穩定的睡眠時間,並著力打造一個寧靜且宜人的睡眠環境。

2.睡前一小時遠離電子設備

藍光輻射來自於電子設備,它會阻礙褪黑激素的正常產生,進而擾亂睡眠。為確保更佳的睡眠質量,建議在 臨睡前的一個小時內,遠離手機、電腦等螢幕設備

3.早睡早起,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

調整生物鐘至良好狀態,不僅對身體健康大有裨益,更能顯著提升工作與學習的效率。

4.定期進行適量的體育鍛鍊

進行適量的體育鍛鍊可以幫助調整人體的生物鐘,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應該避免在臨睡前進行過於激烈的運動活動,以免干擾正常的入睡過程。

家庭醫生在線媒體矩陣中心

編輯:彭秋霞

審校:郝雅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