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付夢珍
「求求大家別再說日入過億了,我們沒那麼賺錢。先把我們捧上去,再唱衰我們,真沒必要。」
「我有很多上海、橫店的朋友,聽說海外短劇賺錢,正忙著籌劃App。我一直勸他們收手吧,別拿錢打水漂了。」
「海外短劇現在正是蠻荒時期,預計明年底就會跑出來頭部平台,形成贏家通吃的場面,現在進場正是藍海時期。」
這個年末,海外短劇成為內容行業最爆火的業務形態之一。
相關數據顯示,ReelShort全球下載量300萬+,日活45萬+,近期月流水超 500 萬美元,一度登上了美國 iOS下載總榜榜首。
某種意義上講,全球的視頻類用戶,不論正在看的視頻是長是短,都可以成為短劇的潛在用戶。短劇可能成就下一個TikTok一樣成功的中國模式出海案例,這對每一個人都是巨大的誘惑。
將短劇製作模式從國內複製到海外,這種模式的可行性,既來自國內短劇已經湧現的暴利局面,也源自網文出海的成功經驗。
11月中旬,國家廣電總局對國內網絡微短劇開展了專項整治,更多的國內短劇從業者感到市場艱難,湧向海外市場。
當下,國內的網文公司中文在線、安悅、新閱時代等,短劇公司九州、點眾、酷匠等都在入場海外短劇市場,在北美、東南亞、中東等地區淘金。相關數據顯示,僅2023年11月,短劇出海平台大盤單月總流水超過1000萬美元。「短劇出海,日入過億」的報道接連出現。
事實上,現在誰在做海外短劇?海外短劇真的賺錢嗎?成本如何?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帶著這樣的問題,娛樂資本論採訪了多位短劇出海的從業者。
VOL.1
誰在做海外短劇?
前兩年,數客文化做國內外買量廣告素材的供應商,與各大網文閱讀公司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今年點眾拿出海外短劇項目招商,數客文化憑藉著北美的拍攝資源拿下了兩個項目,轉型做海外短劇行業。
其中,最重要也是最難的部分是如何做好劇本本地化,其製片人謝嘉一說,「部分中文翻譯的劇本,演員很難理解其中的含義,也沒有這樣的語言習慣,沒辦法落地拍攝。」
「本土化」,是小娛在採訪中聽到的最多詞彙。
在東南亞做海外短劇的陳怡現身說法。陳怡常年在東南亞開展業務,今年,她察覺到海外短劇的風口後投身其中,「中國人口多,市場大,內容環境嚴苛,短劇已經跑通了其中的內容邏輯和製作邏輯,有了較為成熟的方法論和商業模式,泰國那邊有很多影視劇製造團隊,也有市場需求,這中間肯定是有信息差,我們想結合雙方的資源做短劇。」
今年6月開始,她上線了自家的海外短劇App,翻譯了10部短劇投放在東南亞地區,類型上男頻女頻均有,表現較好的是虐戀類型,粉絲不到1萬,ROI都只能達到60-80%,整體來說無法回本。
「我和你說,直接翻拍中國短劇的,沒一個成功的。」陳怡斬釘截鐵地說道。
在鄭州做海外短劇的製片人李白,也嘗試過直接翻拍國內的短劇劇本,但發布招募演員的通知後,兩天裡沒有接到一份演員資料。
總結經驗時,李白意識到了兩國文化的差異。「這個劇本是按照國內的短劇劇本改的,上來就是扇巴掌的戲,美國演員看不懂,海外短劇的本土化非常重要。」
「短劇出海的核心壁壘是你有本地資源。」,如今,陳怡正在改變策略,找泰國、越南等地的編劇寫劇本。「現在海外短劇平台需要大量內容,短劇製作周期又長,我有海外製作能力,不愁接活。」
短劇拍攝現場
找項目多了,陳怡也總結出了經驗,國內最熱衷於做海外短劇的一是網文公司,二是短劇公司。「短劇本質上是流量的生意,它的模式和網文類似。現在中國網文已經在國外跑通了,那影視化後成短劇之後受眾也可以更廣。而且國內的短劇平台有了完整的生態模式,出海是順其自然的事情。」
今年6月,九州開始布局海外市場,開發了99TV和Short TV等海外短劇平台和渠道。
九州海外負責人劉金龍介紹,現在自家平台上的內容,主要是國內爆款短劇直接出海、爆款翻拍、完全進行本地化製作三類。他說,「海外短劇發展的底層基礎是中國網文出海的成熟,短劇其實是對網絡小說的視頻化。」
IP改編和作者反饋
99TV主要做台灣等華語地區,將國內短劇的字幕做成繁體,Short TV主要做全球多語種短劇內容輸出。新作上線頻率上,99TV基本每天都會上傳一部華語繁體短劇,ShortTV的英語自製劇一個月上線5部左右,半年來,99TV積累了50多萬用戶,Short TV積累了260多萬用戶。
現在,九州在全球合作了近50個團隊,也發布了旨在挖掘優秀海外短劇團隊的「乘風計劃」。第一期有50家競爭7個項目,參賽人員以在海外做電影的華人為主,「以前是單點聯繫優質的創作團隊。希望通過乘風計劃,讓更多的製作團隊競標,提高執行過程中的透明度,保障成片的質量。」
2021年起,高維那開始在美國經營Tiktok的MCN機構,簽約了1000+的網紅達人,海外短劇爆火後,高維那很興奮,「我終於可以通過短劇盤活資源了。」
此前,她的娛樂公司Forest Dream把國內的直播電商模式帶到了美國的TikTok環境。今年10月,高維那收到了九州承製影視劇的邀約。「我們在美國拍了6年短片,有本地製作的優勢,九州會將他們短劇上的方法論告訴我們,我們結合雙方的優勢拍片。」
她說 ,「在美國,你不能和網紅達人簽約長達多年的合作協議,你需要時刻考慮能為主播提供什麼。短劇體量小,公會中簽約的很多演員就很適合拍短劇。我們可以在短劇中植入商品推廣,利用娛樂公會的資源宣傳短劇,探索短劇發展的新模式。」
VOL.2
海外短劇是一門好生意嗎?
最近一段時間 ,高維那經常接到做製作的朋友的電話諮詢 ,他們在橫店、 上海等地拍攝海外短劇。高維那直言,「這些在國內拍攝的海外短劇,只是說英文的老外,服化道都不符合美國觀眾的觀影需求,創作者需要真正地在美國生活,才能做出本土內容。演員必須是美國本土職業演員才有做出爆款劇的可能 。」
高維那有時候也會直接勸誡對方 ,「你這不行 ,別再拿錢打水漂了 。短劇絕對是個大機會 ,但不是簡單可以做的 ,怎麼變現 ,怎麼落地 。怎麼規避審查 ,都有門道 。」
相較於國內短劇,海外短劇製作更精良,這幾乎成為被訪者的共識。
一般來說,海外短劇的製作團隊會分為兩批人,一批在國內負責對接網文平台等投資人,一批負責在海外落地拍攝執行。製作模式多是甲方提供劇本,負責發行,承製方負責製作。
籌備20天,拍攝10天,加上後期,海外短劇的製作周期多在兩個半月,團隊20人上下,50多集的成本,總項目體量為15萬美金左右。平台會按照人員構成直接打款給承製方。總體來說,承製方的利潤率在10%左右。
被問及會不會為了多賺錢,降低製作成本時,李白堅定地給出了否定的答案,「一分錢一分貨,美國拍攝的成本都是非常透明的,如果為了壓縮成本降低影片質量,毀的還是我們自己的口碑。」
合作模式上,製片人打款多是3-3-4模式,即「先付給製作方30%,再付30%,給完成片再付40%。」這也要求承製團隊要保障成品的質量,才能拿到尾款。
題材方面 ,根據高維那的觀察 ,海外短劇目前多做的是女頻短劇 ,狼人題材 、霸道總裁更受歡迎。
短劇拍攝現場
與中國短劇剛發展時主攻下沉市場不同,歐美的影視消費市場主力是中產階級。由於政治正確等多重因素影響,很多六大製片公司製作的美劇中,都在講述大女主的奮鬥故事,這給了「講小女人故事」的短劇一片發展空間。特別是現在,美國南部有著數量龐大的黑人家庭主婦受眾,偏好灰姑娘類的愛情故事,是短劇的重要受眾群體。
劉金龍他們發現海外短劇中最受歡迎的類型是女性題材,受眾以20-50歲的女性為主,整體受眾層次較高。
付費模式上,海外短劇目前以按集解鎖為主,美國地區一般0.3元/集,東南亞地區一般0.1元/集。劉金龍也指出了不同地區的區別,「東南亞人口基數大但是付費能力差,美國的付費能力最強,(中國)台灣市場小但是接受度高付費能力強,留存好。」
不同於國內短劇中頭部演員與群演片酬相差動輒百倍不同,海外短劇中的演員日薪多在500美金左右,是拍攝中重要的成本支出,而且對演員的演技要求更高。
宣發投流上,海外短劇的工業化程度和ROI(投資回報率)都不如國內。海外短劇主要選擇的渠道是Tiktok占據一半,其次是Meta(Facebook)、YouTube、TikTok等,考慮到30%的通道費,ROI甚至要超過1.3才能盈利。
某業內人士透露,短劇獲客成本上國內5元一位,國外需要90元;不過獲得付費用戶的成本,國內在150元左右,國外在35元(5美元)左右,反而更低一點。投流手續費方面,國內只需要5%,國外會高達30%。但是海外社媒上帶來的轉化效果更好。
爆款率方面,國內爆款率約10%,海外短劇機率在20%左右。
此外,與國內用戶可以從抖音平台直接跳轉到小程序看劇的鏈路不同,海外用戶在社交媒體上看到引導內容後,需要跳轉到應用商店下載App才能觀看,鏈路更長。這樣使得相較於國內的投流5分鐘即可看到ROI的實時回傳數據,海外投流看到的效果轉化更慢。
總體而言,現在的海外短劇仍處於燒錢階段。
「不是我不給你們錢,是現在給不了,市場沒有到這麼成熟的階段。」在某頭部海外短劇平台的負責人周明說道,「現在承製團隊良莠不齊,執行經驗也是參差不齊,我們現在幾乎是純投入階段,只能說管著團隊生存。」
今年,平台定製的海外短劇折戟沙場是常事,最誇張的時候國內某頭部平台連撲19部。周明甚至聽說,某平台一度虧了3000萬人民幣。
「現在平台處於發展實驗階段,還沒有跑通成熟的變現路徑。預算低正常。」水葉達山的副總經理盧廣仲之前在國內做遊戲買量視頻業務和小程序短劇業務,今年轉做海外短劇,海外團隊駐地在亞特蘭大,相較於洛杉磯等美國一線城市成本更低,報價在10萬美金左右。
今年8月,盧廣仲接到了一個7萬美金預算的項目,考慮到成本,將拍攝地選在了日本,「日本的歐美演員更多,場景成本也更低些。」不可避免地,這部戲的成片質量不及所想。盧廣仲將此總結為「交學費」,「總要有人摸索著往前走。」
這些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平台現階段處於投資階段,未能跑通盈利路徑。「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還在同時困擾著平台和劇組們。
謝嘉一說,「目前平台不是盈利期,我們也在逐步提高自產品質量,幫平台掙到錢,市場才會良性循環。」
李白說,「3000萬也就是國內平台一部國產爆款短劇的收入,平台只要能跑出一個爆款,就能掙回本,同行才會進來。我們一直在等待爆款的誕生,讓市場變熱。」
VOL.3
各家準備怎麼賺錢?
為了降低成本,增加對項目的控制度,一些平台也在從純外包的模式,轉成僱傭製片人做自製短劇。
李白從朋友口中了解到,ReelShort剛開始做短劇是純外包模式。今年7月,他們招聘了全職的製片人,可以直接對接導演、攝影團隊,之後他們還會組剪輯團隊,進一步降低對承製團隊的依賴。
李白習慣了不被管束的日子,不想去平台應聘,他加緊了籌備製片團隊的腳步。拓展人脈、拉片研究爆款短劇的敘事節奏、積累買量資源。李白認為以後平台一定會加大內容投入力度,有強製作能力的承製團隊還是吃香的,「我可以拍完作品賣給不同的平台,它不找我承製,我還不只給它打工呢。」
短劇拍攝現場
談到聯合出品,陳怡顯得並不積極,「現在海外市場不成熟,我為什麼要冒風險投資呢?而且回本也是先給平台回款,他不給我錢,我也沒辦法。」
高維那目前專注於走短劇精品化製作路線,現在完成了一部狼人題材的短劇製作,每集成本2800美金左右,100集,項目籌備20天,拍攝和後期各一個月,「狼人題材在美國有固定的粉絲群,小說的版權在美國有超千萬的閱讀量,拍攝很精緻,我們有信心項目播出後能有好成績。」
提到第三個項目時,她直言要找一堆肌肉男拍,「長得帥、演技也要過關。只要市場環境不變 ,未來一年內 ,海外短劇一定會迎來爆髮式增長 ,主要是豎屏短劇短平快,變現也快 。」
此外 ,高維那也指出多年在TikTok上做直播和娛樂公會直播的經驗 ,為其帶來的助力,「有些人以為美國沒有審核 ,其實不是這麼回事 ,美國是分級的,短劇需要通過Tiktok平台免費10集引流到 APP ,我們知道劇集中哪些鏡頭會被限流,這是我們最寶貴的經驗之一。如果你的劇情不符合平台要求,被TikTok限流了,重拍都拍不了,損失巨大。」
高維那透露 ,和九州溝通製作時 ,她的TikTok運營經驗也是對方看重的點之一。
也有創業者,試圖用AI換臉技術,在把亞洲臉替換成歐美臉,進行智能配音及口型動態適配等助力短劇出海。關於這項技術,受訪者普遍表示這解決不了「本土化」的問題,還未使用。
陳怡指出,「目前大家還在找資源對接,找方向的階段。明年下半年一定出現有實力做內容的大佬級APP占據頭部資源,短劇市場會變成贏家通吃的市場,就跟今年的國內市場一樣。」
九州非常重視IP版權保護,建立了一整套全球短劇版權保護流程,半年以來,打擊了兩萬多個海外盜版短劇媒體帳號和平台,力爭讓創作者在公正的環境中創作。
短劇拍攝現場
此外,劉金龍透露公司正在和愛奇藝、芒果TV等傳統影視平台在談海外短劇的業務合作,例如翻拍國內爆款短劇,「站在3~5年後,全球短劇市場能做到百億美元以上規模,我們希望能在這個過程中,將中國短劇推向全球市場。」
業務發展上,九州會按照語言劃分,「重點是英語市場,其他凡是人口過億的語言市場,比如西班牙語、日語、阿拉伯語,我們都會開拓短劇業務。未來,我們希望成為海外短劇的TOP1品牌。」
李白也在觀望著要不要做海外短劇的App,「主要是現在海外短劇平台的問題比較多,涉及泄露用戶隱私等問題就會被下架,風險還是有的。但是要真等人跑出來了,再入局又怕晚了,錢不好賺啊。」
(本文呈現的談話內容僅反映受訪者的個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