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以來,房價上漲的趨勢,就像是搭上了"特快的直達車"一樣,基本上沒有在原地停留過。早期想買房的人群,多數礙於手上沒錢,只能暫時擱置買房計劃,等有點積蓄之後,高房價問題又讓多數人無從下手。
時至最近幾年,國家也開始對房地產行業加大調控力度,以"房住不炒"的推行理念,加上各項合理政策,用以制止炒房行為。且不提房價整體的上漲百分比,時下的房產行情與以往上漲態勢相比,房價大幅度上漲狀變為趨於平穩的現狀,也越來越深入人心。雖然,小部分城市的房價仍在緩慢上漲,但我們需要看到的是,很多地方的房價都開始呈現出下降趨勢。
那麼,依照房價的下降趨勢來看,未來5年內,房子是否可以用40萬元買一套100平米的房子?或者是說,房價有沒有可能直接降到20年前的房價水平?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用40萬買套房大致可以理解為兩個選擇方向。其一:從整體的客觀角度來講,現階段所處的房價水平,可以不用下降也能用40萬買一套,例如多數小縣城中的房產,用40萬在此處買套房綽綽有餘。
但從主觀上的意義上來考慮,市級城市中的房價要想降到40萬一套,不說未來五年,就算是未來二十年,也不可能降到40萬元一套。拿一線城市平均3萬每平的房價為例,一套百平米的房子總價為300萬,如果直降到40萬一套,其下跌幅度就已經達到了750%。所以,就算不考慮其他阻擾因素,光是在下跌幅度上就讓人覺得不可能。
第二個問題:房價回到20年前。當然了,這個問題不用多說,漲了20年房價,怎麼可能在短短5年之內回到最初?而以20年前的房價數據顯示,上個世紀末上海浦東的平均房價不過2000元每平,以100平的房子換算下來,其價值僅為20萬。這一點比上述的40萬更加離譜,現階段少則幾百萬,動輒上千萬的上海房價,怎麼可能會直接回到原點。
所以,對於以上的兩個問題,從任何方向來看,都屬於那種基本不可能會發生的事情。
先不考慮各個方面所要面臨的必備因素,就以目前國家的調控政策為基準。回顧我國的經濟發展史,基建和房地產一直是我國拉動經濟的主要手段,但話又說回來,雖然經濟是上去了,但其中所產生的泡沫也越來越大。以廣義貨幣M2為例,20年前(1999年)的M2總量為11.9萬億,截止到目前為止,現階段的M2總量也已經高達191萬億。
因此,官方也多次表明:未來將不會再走房地產拉動經濟的老路。所以,回到國家對房產的調控政策上,整體上的房價跌勢雖然是趨勢,但也不可能跌回原點,同時在未來,房產整體也不會出現大跌現象。
因為國家出手調控的目的,並不是讓房價出現大漲或是大跌現象,而是讓房價逐漸趨於平穩狀態。假設一旦出現大跌,造成樓市垮台,在現階段造成的影響肯定是弊大於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