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里的吉溫有多狡詐?唐玄宗為他兩次被迫自食其言

2023-02-26     尋根拜祖

原標題:《長安十二時辰》里的吉溫有多狡詐?唐玄宗為他兩次被迫自食其言

還記得《長安十二時辰》里那個圍著林九郎轉的哈巴狗形象吉溫嗎?這是個歷史真實存在的人物,正史中的他其實遠比電視劇中更「精彩」。

吉溫出身官宦世家,他的叔叔吉頊曾經在武則天時期擔任宰相,其父吉琚也曾經官至刺史。

在官宦家庭中長大的吉溫深諳當時的官場暗門,頭腦機靈的他養成了「詭譎諂媚」的本事,並且將他的這個特長發揮到了淋漓盡致的水平。

天寶年間,時為小縣丞的吉溫結識了一位好友薛嶷,此人以文學著稱,深得唐玄宗寵幸。通過薛嶷的引薦,吉溫居然得到了唐玄宗的召見。

然而,這次召見吉溫連一句發言的機會都沒撈到,就被唐玄宗打發了。那天,唐玄宗遠遠地看著吉溫,對薛嶷說了一句:「這傢伙一看就不是好東西,讓他滾。」

被皇帝下了這麼個惡評,看起來吉溫要摔倒在起跑線上了。但吉溫就是吉溫,一個善於創造奇蹟的牛人,怎麼會被一個差評干倒?

不久,吉溫的任期滿了,吏部按規定重新授予他為萬年縣尉。看到這個任命,有好心人提醒他:算了,放棄了吧。

這傢伙流年不利,喝涼水都塞牙。原來萬年縣尉的上司是京兆尹,時任京兆尹蕭炅跟吉溫有宿怨。

幾年前,吉溫受指派辦一個案子,涉及到了蕭炅。吉溫辦案從來不怕事大,事越大他的功勞越大,於是他盯住蕭炅一路窮追猛打。

就在他滿以為能幹一票大活時,卻被奸相李林甫當頭潑了一盆冷水:蕭炅是老夫的人。

於是吉溫只好罷手,饒過了蕭炅,但二人的梁子算是結下了。官帽誠可貴,生命價更高,落在蕭炅手裡還不得脫三層皮?這個官不當也罷。

然而,吉溫就當什麼都沒發生,高高興興地接過了委任狀,還衝蕭炅露出了神秘的微笑。

蕭炅一陣冷笑,小子,早晚會有讓你哭的時候。

蕭炅也是個善於投機鑽營的傢伙,是李林甫的鐵桿心腹,他還有一個硬實的後台——高力士。

這一天,蕭炅又去高府獻孝心,就在高家大門口他看見了令人震驚的一幕,只見吉溫拉著高力士的手言談甚歡,一口一個「哥哥」,句句都帶葷腥。

蕭炅吐了吐舌頭,默不作聲地離開了。第二天,吉溫來拜訪,蕭炅那點高傲之氣早就被放光了,於是客客氣氣地將吉溫請進來。

吉溫表現得很大度:「哥呀,以前兄弟不敢因私廢公,可從今天起,小弟洗心革面一心侍奉您。」

蕭炅激動死了,從此拿吉溫當鐵子對待。藉由蕭炅的關係,吉溫也很快成了李林甫的紅人。

巴結李林甫的人垃圾車都裝不下,單憑蕭炅的引薦是不夠的,吉溫憑什麼得到了李林甫的賞識呢?

這種事對吉溫來說就是毛毛雨,只要給他一根線,他就能織出王母娘娘的錦被。當時李林甫正為如何扳倒宰相李適之、駙馬張垍而發愁,吉溫一拍胸脯:小意思,我來。

李適之不是別人,他是李世民的曾孫、廢太子李承乾的孫子、唐玄宗的堂兄弟。張垍也不是外人,他是開元名相張說的兒子、唐玄宗的寶貝女婿。

要想扳倒這兩個人談何容易,李林甫想盡辦法也找不到他們的把柄。但吉溫有的是錦囊妙計,他決定從李適之主管的兵部下手,因為時任兵部侍郎正是張垍的哥哥張鈞,一石三鳥。

吉溫查了半天也沒找到想要的證據,於是他直接「暴力拆遷」,一口氣抓了兵部六十多位官員。至於理由嘛,審過之後不就有了嗎?

吉溫的審訊手段很高明,他提來兩個與此案無關的重刑犯,各種駭人聽聞的酷刑一頓招呼,而讓那六十多個官員就在一旁觀看。

不等行刑完畢,就有人「黃金入庫」了:我招。

於是吉溫得意洋洋地拿出早已寫好的供詞丟在那些人的面前,不到半天時間就結案了,案犯身上沒有絲毫傷痕,都是主動坦白的。

李林甫大喜,真是人才吶,得了,以後刑獄方面的事都交給你了。

吉溫志得意滿:「我吉溫若遇知己,南山的白額大蟲我也能抓過來。」

吉溫可不是放空炮的傢伙,他與李林甫的另一位打手羅希奭,一共構成了「羅鉗吉網」,為李林甫剷除了一個又一個政治對手。

李林甫曾經兩次針對太子李亨,李亨為了撇清關係,嚇得接連休了兩個老婆。最後連唐玄宗都看不下去了,這才阻止了李林甫的瘋狂。

其中的「杜友鄰案」就是吉溫親手操盤的,這個案子導致「悉逮縛論死,屍積大理垣下,家屬離竄」。

雖然在唐玄宗的干預下,太子沒能被扳倒,但李林甫還是給吉溫撒了幾把狗糧,將他擢升為京兆士曹參軍。

後來,吉溫又幫李林甫製造了「楊慎衿謀反案」,因此又被李林甫提拔為戶部郎中。(此案過於複雜,一大批官員因此喪生,以後單獨撰文敘述)

戶部郎中是五品官,按理來說這個升職速度也不算慢了,但吉溫很不滿意,人家志向高遠,他的偶像是宰相叔叔。

李林甫太吝嗇,連根狗骨頭都捨不得給,於是吉溫決定另尋靠山,這回他榜上的大款就是楊貴妃的乾兒子安祿山。

一頓肉麻的「三哥」後,吉溫對安祿山開誠布公:「李林甫表面上對你很優厚,但他肯定會阻止你入朝主政。我伺候他這麼多年,至今才是個破五品。咱倆聯手吧,你在皇帝面前舉薦我當宰相,我負責干倒李林甫。」

安祿山這個死胖子天不怕地不怕,就是怕剋星李林甫,每次跟李林甫談話,他都要嚇得一身冷汗,心裡巴不得李林甫早點死翹翹。

於是二人一拍即合。在安祿山的推薦下,唐玄宗不知道是得了健忘症,還是承認自己當初看走了眼,他居然賞了吉溫一大摞官帽子:河東節度副使、節度營田使、管內採訪、總留事、雁門太守、知安邊鑄錢事……

有一次,楊貴妃因為吃醋鬧彆扭,被唐玄宗一怒之下送回了娘家。不久,唐玄宗就後悔了,但又拉不下老臉求楊貴妃回來,吉溫居然替唐玄宗解了這個圍。

他對唐玄宗說:「貴妃犯罪當死,但死也要讓她死在宮中,絕不能讓她在外面受辱。」

這話聽起來不靠譜,其實吉溫對唐玄宗的心理抓得極其精準:您可以正大光明地將貴妃接回來,因為這是對她的處罰,而不是低頭認錯。

唐玄宗大喜,對啊,我咋沒想到呢?真是個人才。這會兒,他看吉溫再也不是那個「不良漢」了。

連皇帝的私事都能插手了,可見在安祿山的力捧下,吉溫的地位躥升有多快!

當然,投機者從來不會一條道走到黑,李林甫剛死他就又傍上了楊國忠。不過這一次他是雙管齊下,一明一暗。暗地裡跟安祿山交往,明面上巴結楊國忠。

楊國忠一時被蒙蔽,還以為吉溫是「好人」,又給他加了一大串官銜,反正天寶年間的官帽子不值錢。

紙終究包不住火,吉溫兩面三刀的事還是被楊國忠知道了。

這事還得怪安祿山太實誠,有一回吉溫去幽州出差,安祿山為了表達兄弟之誼聲勢搞得太大,沿途設帳數十里相迎,臨走又讓長子安慶緒親手牽馬相送。

楊國忠火了,誰不知道我老楊跟安祿山水火不容,你吉溫這是玩我吶?

李林甫為人陰險,楊國忠則毒辣,睚眥必報,跳樑小丑吉溫的好日子到頭了。

天寶十三年的冬天,唐玄宗與楊貴妃來到華清池療養,在那裡他接見了河東太守韋陟。

韋陟來幹嘛的呢?認罪來的。韋陟是宰相韋安石的兒子,滿肚子才學,可惜有點不合群,總是遭人陷害。

久而久之,韋陟被迫低下了高貴的頭,他賄賂給吉溫一大筆錢,請他幫忙讓安祿山在皇帝面前替他美言幾句。

這點小事對吉溫是手到擒來,於是韋陟很放心地到華清池來面聖。結果韋陟沒能等來唐玄宗的撫慰,而是一腔怒火。

原來,這事被楊國忠知道了,他已經在唐玄宗面前告發了韋陟與吉溫的交易。結果,韋陟被貶為桂嶺縣尉,吉溫也從雲端跌落,被貶為豊陽長史。

本著要打就往死里打的精神,楊國忠繼續追查,不久又逮住了吉溫曾經貪污七千匹馬,以及其它的奸穢事件。於是吉溫又繼續下墜,被貶為端州高要(廣東肇慶)縣尉。

咱也搞不清楚吉溫是咋想的,他接到朝廷的命令,卻不肯配合,而是跑到始安郡(桂林)投奔了一個人——張博濟。

張博濟是李林甫的女婿,羅希奭的舅舅,而羅希奭當時正好在始安郡任太守。

李林甫死了,張博濟和羅希奭失去了往日的威風,躲在始安郡欣賞桂林山水,本來也可以苟活於人世,卻因為收留吉溫而倒霉了。

楊國忠太高興了:這不給我創造一箭三雕的機會嗎?真貼心。

就這樣,三人都被逮捕,吉溫死在了獄中,終於結束了他上躥下跳的狗生。

最好玩的是唐玄宗,他一邊撩撥著華清池的溫湯,一邊大言不慚地對隨侍的大臣說:「吉溫是酷吏子侄,朕被人誑惑,用之至此。屢勸朕起刑獄法以作威福,朕不受其言。今去矣,卿等皆可安枕也。」

這個吉溫本來就是酷吏的侄子,這傢伙屢次鼓動我用嚴刑峻法,俺這麼英明哪能受他的蠱惑?

華清池的熱水浸泡得唐玄宗滿臉通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eb2a0554aaf73b299383cb6dc34321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