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府為何不把犯人關押,反而費力把人發配千里?此舉盡顯帝王智慧

2023-02-09     羲和奇談

原標題:官府為何不把犯人關押,反而費力把人發配千里?此舉盡顯帝王智慧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判處發配充軍邊疆,終生不得還朝。

現如今,我們在許多描寫古代的影視、文學作品中都經常能夠看到這句話,這句話往往都是在帝王懲治某些「罪大惡極」之人時所判處的罪行,而「發配」也成為了一種對於「死刑犯」的恩賜。

可是,在古代,發配也需要人力物力。此外,因為路途遙遠,在這過程中,所消耗的物資也定然不是少數,那麼為什麼不直接將這些人進行關押呢?其實此舉盡顯帝王的大智慧。

一、發配千里

從古至今,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對於刑法十分重視,尤其是在法家思想的影響下,統治者們不約而同地認為,刑法越是嚴厲,越是能讓百姓不再犯錯。

歷史上被稱之為「殘暴」的君王,大多都有一些極其殘忍的刑罰措施。讓受刑者苦不堪言,甚至在晚清末年,更有著「十大酷刑」之說,在眾多刑罰當中,最為嚴重的就是株連九族,滿門抄家問斬。

//i1.go2yd.com/image.php?url=0Y0Q3cfnDI

當然,這樣的刑罰並不會經常使用,一般都是犯上作亂、或者刺殺皇帝、欺君罔上者才會被如此對待,而比株連九族再輕一點的,就是斬首示眾了。

斬首示眾一般是對於那些貪贓枉法、徇私舞弊,或者亂殺無辜,罪大惡極之人的懲罰。然而卻並不是所有犯下如此罪孽的人,都會被處以死刑。

此外,在古代還有一種刑罰,叫做「發配充軍」「流放千里」。

古時,大多數的

帝皇都無比重視名聲,沒有任何一位帝王願意被百姓稱作「暴君」,因此為了在百姓當中樹立寬厚、仁德的形象,賺取口碑,除非是大奸大惡、十惡不赦之人,觸及到了皇帝的底線,不然皇帝也不願意枉造殺孽,判處斬首之刑。

面對犯重罪者,又不得不進行嚴懲,因此思慮之下,才有了發配千里,的刑罰。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雖然發配也極為痛苦,但是總算是保全了一條性命,因此,也可以說是發配皇帝的「法外施恩」。那麼,什麼樣的人可以獲得這樣的「寬恕」,什麼樣的人又必須除之後快呢?這裡面也是存在一定的講究的。

想要決定其最終懲罰,主要是看犯人所犯下的罪狀以及當時皇帝的心情。如果犯罪者所犯罪狀,只是達到了判處死刑的程度,但是卻有功在身又或者皇帝心情不錯,這時,只要有大臣為其求情,那麼自然就可以「從輕發落」了。

此外,有時皇帝也會念在其為國家做過的貢獻上,直接判處發配、流放。不過,雖然比起砍頭,發配或者流放,可以讓其留下一條性命。但是發配千里,畢竟是僅次於斬立決的懲罰,自然也不是那麼好過。

二、不為人知的內情

首先,需要知道的是,自古以來被發配充軍的大多都是犯下貪贓枉法、結黨營私、意圖犯上作亂的朝中大臣,還有一些則是被陷害的忠良。他們這些人大多都曾久居高位、養尊處優,平日裡出行更是乘坐奢華無比的馬車,衣食住行均有僕人伺候。

可是,在發配途中,別說有人伺候了,甚至有時還不得不去伺候看守他們的士兵。因此,光是徒步走到發配地點,這對他們來說就已經是一個巨大的考驗了。

其次,雖然說是「發配千里」,可真實的距離並不僅僅是一千里地而已。這裡的千里指的是有著千里之遙、千里之外的意思。

再則,由於路途遙遠、環境惡劣,每次被「發配千里」的隊伍當中,總會有人生病,甚至不治而亡。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發配隊伍是有著一定死亡率的,而這更成為押運隊伍官差們的免死金牌。如果隊伍中有哪些人敢忤逆他們,他們不介意利用這些名額來除去惹怒他們的人。

在《水滸傳》中,林沖被發配滄州,途中險些遇害,就是因為當時的官差受人指使用這種方式除掉林沖。

最後,哪怕是被發配的人,活著走完「千里」全程,抵達了被發配的地點,這也不意味著是他們苦難的結束,反而是苦難的開始。

因為被發配的人大多會被送入軍隊當中,邊陲地方,守軍較少,而這些被發配的犯人恰恰可以被納入軍隊,參加軍隊的邊防以及戰爭。每當戰時,這些犯人就可以作為衝鋒隊,沖在第一線,充當起「擋箭牌」的角色。

如果因為身體原因不能加入軍隊,那麼剩下的犯人就要充當起苦力的角色。衣、食、住、行,

所需軍需都要由他們來生產製造,最起碼也會成為耕種的「勞動力」。

或許,此時有些人不禁會問,這些事也可以「就近分配」讓這些犯人去做,為什麼要勞神費力地送到「千里之外」呢?

三、帝王的智慧

其實,將這些犯人發配千里無非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這些犯人大多之前都有著深厚的背景,如果就近分配、關押的話,很難保證他們不會通過「疏通關係」來減輕自己的罪行,甚至越獄。

其次,被發配的地方大多都是土地貧瘠,人煙稀少之地,而這些犯人恰恰可以去到當地「搞建設」,去成為「土地開發」的勞動力。最後,將這些人用來充軍,也可以加強地方軍隊的力量,對於鎮守邊疆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因此,雖然耗費了人力、物力,但是卻能將這些犯人「重新再利用」,又能為自己塑造仁慈的形象,古代帝王何樂而不為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e948a287be0a009db1c0531a27edbf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