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自:中國青年報、瀟湘晨報、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量子位、中國基金報、心聲社區
前些天華為天才少年年薪200萬刷屏了,現在,華為最高檔「天才少年」張霽以年薪201萬入職華為衝上微博熱搜。
而張霽在華中科技大學的博士同學姚婷也入選華為「天才少年」年薪高達156萬!實力詮釋了「美貌與智慧並重」。
網友紛紛感嘆:「她就是智慧與美貌的化身」「誰說讀書沒用!」
而對於156萬年薪的使用,姚婷第一個想到的是可以讓家人生活得更好一點。
但說到具體使用,姚婷有些無奈地表示:「156萬放在房價都要10萬一平的深圳市來說,感覺也很難做些什麼。」
網友貼出的深圳房價情況
巧合的是,早在2017年,任正非與冰島四位員工一起喝咖啡,一起聊天,給年輕人提寶貴的意見與方向,其中就包括買房的問題。聊天內容後來還以電郵講話【2017】086號文公開出來。
任正非告誡年輕人,掙了錢要投入,投入不是買房,首先是要學習充電。特別是在小國,綜合鍛鍊機會很多,努力學習,把眼界擴大了,境界擴大了,技能提升了,那你才會有上升機會。
第二,還要提高自己的社交面,不要把窮酸風氣帶出國門,不融入上層社會,誰會認同你呀,你怎麼去拿合同呀?
捨得花錢,才會掙錢。年青人首先不要存錢,要存本事不存錢,存人脈不存錢,沒有人脈能做成啥呢?但,你沒有本事,有人脈也白搭。
當然我也理解有人要存錢娶媳婦,有出息是不是更容易一些?
01
"天才美少女"回應156萬年薪:
工資不代表什麼
姚婷就讀於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計算系統結構專業,直博五年級。她的研究方向為新型存儲介質(NVM,SMR),資料庫和鍵值存儲系統。
姚婷研究方向為新型存儲介質(NVM,SMR),資料庫和鍵值存儲系統。在CCF A類會議FAST、ATC,CCF B類會議IPDPS、MSST,CCF A期刊TPDS、TOS等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
2017-2018年在美國天普大學訪學。2019年10月-2020年1月在西部數據日本研究院實習,任高級研究員。2018年、2019年獲得國家獎學金。2019年9月參加NCIS 2019優秀博士生論壇,2019年9月獲CCF存儲專委會卓越論文獎。
姚婷稱,有一天突然收到了華為HR的電話介紹部門情況並邀請投遞簡歷。自己覺得研究方向合適就提交了簡歷,隨後開始幾輪技術面、部長面試、總裁面等等,最終被華為錄取。
姚婷在華為的研究方向還是延續博士期間的研究工作,在華為雲平台上優化鍵值存儲系統的存取效率和存儲器件的使用。
對於156萬年薪的使用, 姚婷第一個想到的是可以讓家人生活得更好一點。但說到具體使用,姚婷有些無奈地表示:「156萬放在房價都要10萬一平的深圳市來說,感覺也很難做些什麼。」
「我覺得一個人的成功是要看他創造了多少價值,並不是說我拿到了156萬年薪我就成功了。人生不是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我現在即使被大多數人認為是巔峰,它也不一定就是一個巔峰。而我中考的時候2A4B的成績,它也不一定就是失敗。這種節點上的得失,都沒有什麼價值。如果能夠真正創造出有價值的產品或科研成果那才是有價值的。」
02
用實力打破偏見
女博士也能年輕有活力
「外界普遍誤解女博士年紀大、嚴肅無趣、難以接近,其實我們很年輕,很有活力。」姚婷說。
接受媒體採訪時,姚婷也聽聞過某個網際網路公司不招女博士的新聞。面對這種職場上的性別歧視,她選擇做出出色的工作,通過自身能力說服周邊的人,慢慢打破這種偏見。
她認為「其實我本身並不排斥壓力和競爭,我媽媽也常說我是需要壓力才能更快進步的人,但我內心裡是希望這一代的年輕人能活得更鬆快些。」
相比於「天才型選手」和「努力型選手」,姚婷說自己更像是「成長型選手」,始終在各個小環境做到優秀,再隨著環境的改變提升自己。而不畏懼變化和挑戰,可以說是姚婷成長的重要驅動力,讓她保持著勇往直前的鮮活狀態。
本科課業之餘,姚婷嘗試了很多事情:大一辯論隊,校運會短跑項目,中英文演講比賽,幾乎是學校各演講比賽的冠亞軍;大二學生會外聯部副部長,挑戰杯,輔修第二專業英語對外翻譯,暑期支教;大三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全國大學生物聯網大賽;大四保研、準備上海中級口譯資格證考試......回首四年,她覺得無比充實。
讀博期間,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為了她不設限人生里的無窮可能。在導師的幫助和支持下,她敢於挑戰短板、突破局限,走進系統結構研究領域,把握各種研究課題、論文寫作、參加學術會議、出國學習交流的機會。
美國聯合培養的經歷拓寬了她的視野,西部數據日本研究院的實習讓她相信自己也能成為一名好的工程師。曾經計劃在高校工作卻最終選擇加入華為,姚婷說自己不設限的人生就是要去嘗試,激發潛能、讓自身所學真正為工業界所用,科技有所轉化。
網友評論:美貌與智慧並重!多點這種科研人才消息,讓更多後浪投入其中!
03
為什麼又是華中科大?
清華北大生去哪了?
除了清華,北大,國內還有很多不錯的大學,比如華中科技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高校畢業生人才濟濟,很多華為高管畢業於這些學校。
在華為17位高管中,有4位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包括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郭平,胡厚崑和董事彭中陽。
那麼為何華為可以吸引這麼多優秀人才加入公司,員工群體中出現普通重點高校畢業生多,而清華北大畢業生少的現象呢?
有人說,華為早期的員工中有30%來自於華中科技大學的畢業生,可以說這所學校是華為公司人才的搖籃。
根據2017年華為員工畢業高校的統計,華為十幾萬的員工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武漢理工大學,占比2.3%,有2.1%員工畢業於華科,居第二位。
清華,北大等傳統名校的畢業生在華為工作的並不多,可能與華為工作壓力大有關,並不是所有高材生都願意用996換取高收入。
清華北大計算機相關專業畢業生很好找工作,選擇出國的比較多,有些則選擇國企和機關事業單位。
任正非畢業於重慶大學,畢業後去部隊工作,1983年,任正非面臨轉業問題。
到了1987年,任正非帶著2萬元開始創業,早期華為研發人才較少,後來陸續請來了華中科技大學的優秀畢業生鄭寶用,李一男等加入公司,華為研發出了自己的通訊設備產品,公司規模迅速發展。
04
畢業生值百萬年薪的理由
任正非早已給到
華為「天才少年」項目,是任正非發起的用頂級挑戰和頂級薪酬去吸引頂尖人才的項目。他曾在EMT(經營管理團隊)內部講話中提及:
今年(2019年)將從全世界招進20-30名天才少年,明年我們還想從世界範圍招進200-300名。
這些天才少年就像「泥鰍」一樣,鑽活我們的組織,激活我們的隊伍。
任正非還表示:
公司每個體系都要調整到衝鋒狀態,不要有條條框框,發揮所有人的聰明才智,英勇作戰,努力向前沖。
華為公司未來要拖著這個世界向前走,自己創造標準,只要能做成世界最先進,那我們就是標準,別人都會向我們靠攏。
同時還曝出了對八位2019屆頂尖學生實行年薪制的方案:
1、鍾釗:博士。年薪制方案:182萬-201萬人民幣/年
2、秦通:博士。年薪制方案:182萬-201萬人民幣/年
3、李屹:博士。年薪制方案:140.5萬-156.5萬人民幣/年
4、管高揚:博士。年薪制方案:140.5萬-156.5萬人民幣/年
5、賈許亞:博士。年薪制方案:89.6萬-100.8萬人民幣/年
6、王承珂:博士。年薪制方案:89.6萬-100.8萬人民幣/年
7、林晗:博士。年薪制方案:89.6萬-100.8萬人民幣/年
8、何睿:博士。年薪制方案:89.6萬-100.8萬人民幣/年
而在更早之前,任正非在接受央視採訪時,也表達了他的一些「人才觀」:
二戰之後,德國和日本工業基礎都被摧毀了。當時有一個著名的口號「什麼都沒有了,只要人還在,就可以重整雄風」,沒多少年德國就振興了,所有房子都修復得跟過去一樣,日本的經濟也快速恢復。
這得益於他們的人才、得益於他們的教育、得益於他們的基礎,這點是最主要的。所有一切失去了,不能失去的是人,人的素質、人的技能、人的信心很重要。
華為招募的「天才少年」,工資都是按年度工資制度發放的,共有三檔,最高年薪達201萬元。
目前,全球僅四人拿到華為「天才少年」最高一檔年薪201萬元,分別是:
鍾釗(本科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軟體工程專業,博士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大學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秦通(本科畢業於浙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博士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機器人方向);
左鵬飛(本科和博士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
張霽(博士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
一流的人才,當然要有一流的薪酬體系。在科研投入和人才招攬上,華為一向不惜重金。華為一年在研發上投入上千億元,目前擁有700多名數學家、800多名物理學家、120多名化學家,有15000人從事基礎研究,還有6萬多名產品研發人員。
從科研到應用深入耕耘,華為本質是一個技術驅動的科技公司。在一家以科研人員為主力的公司,不捨得重金投入,吸引不了人才,也難以留住人才。
從這個角度來看,華為年薪百萬以上招攬「天才少年」,很貴嗎?一點也不貴。這產生的人才集聚效應和投入產出比,完全當得起這個價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e7TFw3MBURTf-Dn5dX_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