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生育率危害深遠,但怎麼讓年輕人多生孩子?

2021-06-08     新10億商業參考

原標題:低生育率危害深遠,但怎麼讓年輕人多生孩子?

文 | 張奡

來源 | 新10億商業參考

(ID:xsy-shangyecankao)

如果年輕人繼續不要孩子,到了我們的晚年,外賣和快遞將變得昂貴,拼多多上的幾元包郵將會成為歷史,多數網際網路產品將不再免費,甚至延遲退休也有低生育率的鍋,道理大家都懂,可是就是不生!

01

低生育率對相關行業的經濟影響

就在三胎政策亮相後的不久,被譽為盲盒第一股的上市公司泡泡瑪特被爆出招聘中涉嫌歧視女性。

泡泡瑪特女性用戶居多,所以出售盲盒前要不要也問問女性消費者有沒有生育計劃?

圖片來自網絡

儘管國家削尖腦袋想讓年輕人多生點,但是可以看出來,目前某些企業對育齡女性就是不友好。其實這些企業完全是反應過度,2020年我國婦女總和生育率降至1.3,也就是說我國一個女性平均只生1.3個孩子,二胎標準都遠沒完成。

現在年輕人不愛生孩子,國家都著急,你求著她生,她都不一定生,某些企業格局低了,女性都不生孩子,20年後他們也沒有年輕人可以招聘了。

世界是複雜和矛盾的,中國市場有著大量勞動力和物美價廉的工程師,隨便拎出一個細分行業就是動輒千億萬億的消費市場,這都為中國企業帶來了強勁的國際競爭力。

人們吃著便宜的外賣,騎著共享單車,享受著便利的社區團購,在拼多多下單幾元包郵,晚上玩著免費的王者榮耀,另一方面,升學、996、內卷,遙不可及的房價,躺平文化和三和大神。

因為人口紅利,互相矛盾的兩種情況同時出現在當下社會。

社會技術一直在進步,但是人卻卷不動了,有點賽博朋克內味了。

實際上,對低生育率放任不管可不是鬧著玩的,它帶來的危害遠超普通人的想像。

低生育率下,最先受到的影響的首當其衝是母嬰相關行業。

五年前月子機構每個月還能接待500-600個孕產婦的話,疫情前就只能接待200多個了,一方面是因為競爭越來越激烈,但主要原因還是出生率的降低。

筆者認識的一位商人在二胎政策剛放開時,還轉去做孕嬰生意,但是最終放棄,主要是因為出生率並沒有想像中的高,二胎況且如此,何況三胎。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一位一級市場投資人表示,一級市場對待母嬰項目的普遍觀點是已經是紅海市場,用戶生命周期不長,流量成本非常高,大部分母嬰項目融資近兩年都特別差。

他認為僅僅是三胎政策對生育拉升的效果有限,還是要看有什麼好的配套政策,例如三孩買房利率打五折。

02

美國、日本、韓國的現狀是中國的前車之鑑

低生育率不僅僅對相關行業有較大影響,長期來看,對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影響更大。

以史為鑑,我們看看美國,日本和韓國的低生育率對其經濟帶來的影響。

美國最大的一次嬰兒潮在20世紀40年代-60年代,這期間美國共出生了7590多萬嬰兒,對日後拉動美國經濟起到了關鍵作用。

隨著這代人的成長,先後帶動了美國玩具、卡通、房地產、汽車業、個人計算機、網際網路等一系列行業的消費增長,造就了迪士尼、反斗玩具城、福特汽車、可口可樂、微軟、蘋果、亞馬遜這批偉大的公司,順帶一提嬰兒潮的貢獻里也包括特朗普大廈,魔幻現實。

除了消費,他們的錢大量進入了股市,也推動了美股一次次新高。

然而伴隨著這一批人的逐漸老去,他們的收入降低,退休後消費慾望也隨之降低,投資偏好從股市轉向債市……這些都會影響美國整個經濟的增長放緩。

二戰後美國經濟一直以年均3%的速度復合增長。隨著嬰兒潮的那批人逐漸退休,美國經濟增長也逐漸疲軟,2019年為經濟增長僅為 2.4%, 美聯儲對較長期的經濟年度增長預測為 1.8%。

經濟增長直接體現在股市中,現在美股公募基金的平均增幅每年就在5%左右,而中國的股市即使牛短熊長,長期來看,公募基金平均年復合增長率也在15%左右,就是因為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

可見,人口紅利對經濟確實有影響。要注意美國還是移民大國,非移民國家的不良後果就更大了,來,我們直接看鄰國。

日本的經濟增長低迷,出生率降低,多數人會把原因歸咎於廣場協議和那逝去的三十年,但其實廣場協議後日本經濟崩盤只是原因之一,為什麼美國在次貸危機後就恢復過來,日本卻沒有呢?原因就出在人口上。

美國出生率雖然也在降低,但還在合理範圍內,好在美國可以通過移民來優化人口結構。

日本從1994年開始進入了老齡化社會,且日本是個非移民國家。

90年代,東南亞經濟危機後,此時日本人口已經沒有優勢,因此不能通過刺激消費快速步入正循環,反而進入惡性循環。

隨著經濟長期萎靡,年輕人轉向低消費慾望,極簡生活,結婚率生育率進一步降低。

新生人口補充不上,勞動力就會匱乏,導致成本增高,東西就會越來越貴,日企失去了國際競爭力,企業利潤越來越少,打工人的收入無法提高,消費上不去,經濟增長速度就會放緩,進入惡性循環。

日本人口體量少,無法用消費刺激經濟,房地產,汽車,家用電器等市場相繼萎縮,股市起不來,就連網際網路也發展不起來。如今我們每天用的二維碼其實是日本人發明的,但是日本的人口根本形不成網際網路規模效應,最後反而由中國將二維碼發揚光大。

韓國形勢更加嚴峻,韓國已經不是經濟受影響的問題了,5200萬人口的韓國,2020年僅出生了27.58萬人,如果不儘快干預,英國牛津大學人口學教授大衛·科爾曼就曾預警,稱韓國或將成為「全球第一個消失的國家」。

03

年輕人不愛生孩子了,怎麼辦?

中國能放開三胎,確實是客觀需要,正常的情況下,一個女性平均生2個孩子,國家的人口結構就是健康增長的,反映的數據叫做總和生育率,如果這個總和生育率低於1.5即不健康,意思是平均一個女性至少生1.5個孩子。

儘管放開二胎多年,2020年我國婦女總和生育率依然低至1.3,美國1.63,日本1.34,韓國0.92,如果不想成為下一個韓國和日本,就需要做一些措施調控。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提出「三胎"政策,就是為了能儘量多優化人口結構。

其實國人過去的觀念是多子多福,即使條件艱苦,家家還是一生好幾個,建國後就曾出現過三次嬰兒潮,直到人口太多,計劃生育寫進憲法。

電視劇《家有九鳳》中李明啟老師扮演的母親憑藉一己之力生了九個閨女,雖然是個例,但也是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

圖片:電視劇《家有九鳳》

可問題是現在的年輕人就是不願意生孩子,美國這樣,日本這樣,韓國也這樣,怎麼讓年輕人願意生才是關鍵大事!

要讓豬多生,還要改善豬圈環境,何況是人,話糙理不糙。

為什麼過去經濟條件不如現在好,敢生好幾個?過去在教育上,孩子放到幼兒園和學校散養就行。老師也盡心負責,沒聽說哪個老師讓家長批作業的。

工作是分配製,最起碼不用操心哪一天丟了飯碗,更沒有哪個單位會想不招聘女員工。

房子雖然不多,但是採用排隊分配,優先給結婚生子的老工齡分。

日子雖然苦點,但是大家都差不多。

今天的情況完全今非昔比了,房價和學區房就不說了,就連某些企業也出來不當人,年輕人被996都熬乾了,本來就是家裡嬌生慣養的獨生子,工作過度透支下不願意再受帶娃的苦。

再說說女性,現在的女性大部分都受過高等教育,最起碼多數也讀完了九年義務教育,讀了書,出去職場創一創,能自食其力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自己賺錢自己花,不用看誰的臉色。而懷孕確實會影響到職場女性。

就算企業不歧視職場女性,懷個孕,在家總要帶孩子半年到一年,如果沒有核心資源,大部分情況下,這個崗位不可能給她留著,勢必會影響事業發展。如果生二胎三胎,家裡老人再幫不了忙,只有兩種解決方法,要麼賺錢多,花大錢請保姆帶,要麼就是回家親自奶。

等孩子能進幼兒園,出來也奔30了,完全和社會脫軌,工作不好找了,失去了經濟來源和財務自由,想讓曾經飛翔在天空的雄鷹回籠子裡做被喂食的家雀,這是非常難受的事。

何況萬一婚後男方不當人,不盡責任,就成了女方一個人的喪偶式婚姻。前不久,有個全職太太一個人出錢出力操持家務五年,在離婚時要求家務勞動補償,法院判決男方給付5萬元,五年時間,女方僅獲賠五萬。

就算當保姆也不止這點,人都是趨利避害的,所以女性一算帳真不願意。誰願意冒風險當工具人呢?

所以你看,想讓年輕人願意生孩子,從社會配套到兩性博弈,真是一個需要系統完善的過程。

安倍晉三為了解決日本年輕人不生孩子的問題,採用徵收高消費稅的措施,用高消費稅來解決養老金問題,為年輕人創作更好的生育條件,為了鼓勵生育,不僅兒童教育和兒童醫療免費,每個月每個兒童還能獲得一定的奶粉補助。即使這樣,高消費稅一樣刺激不起年輕人的消費慾望,年輕人依然提不起興致結婚。

目前來看,在國內可以借鑑日本的經驗,儘快把三胎的配套措施提上來,尤其是社會福利方面。

從職場方面,加強個別企業的思想教育,嚴格貫徹勞動法,保障婦女的職場合法權利。堅決取締996現象,給年輕人回家造人的時間和精力。

從家庭責任方面,對女性的付出給予更高的價值認可,落實到經濟層面的保障。

從經濟方面,加強兒童免費醫療和教育,多發社會福利,生育補貼,奶粉補貼,讓女性一個人情況下也敢生,養得起。

從配套措施,完善公立幼兒園,學校,加強配套的師資力量,及時發現和清理害群之馬,保障兒童成長的身心健康。

多生孩子,可以優化人口結構,可以讓我國擁有保持充足的勞動力和大量的人才儲備,繼續保持住廣袤的消費市場,增強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禮運大同篇道: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如果想讓年輕人多生孩子,敢生孩子,需要找到問題的矛盾關鍵點,加以解決,絕對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471081522_100195797-sh.html




雙匯發展迷局

2021-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