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00後眼紅的「神仙工作」,誰干誰快樂

2023-11-04     VISTA看天下

原標題:讓00後眼紅的「神仙工作」,誰干誰快樂

最近時常刷到「催《種地吧》衍生團綜趕緊放出來的帖子,天氣轉涼電子圍脖要圍起來了。

第一季「炸裂內娛」場景至今還歷歷在目:十個精緻小伙經歷了學開收割機拖拉機學電焊木工學搭棚剪枝、徒手把30噸化肥卸下車、情人節當天直播鋤地、每天灰頭土臉咣咣炫盒飯......

乍看像荒野求生+變形記,實際上成員們的精神面貌很是陽光健康。

跟土地鬥智斗勇,眼裡有活、手腳不停,清澈的臉上全是土地的濃郁香氣。

圖片來自社交平台網友評論

看人種地,才是眾望所歸的心靈按摩。

01

種地種出感情

這屆年輕人少走四十年彎路

前段時間,張雪峰說農學專業是「性價比最高」的專業,給出各種統計作證明:

隨著國家對現代農業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如今農學的就業率,完全不輸一些香餑餑理工科,被稱為「朝陽專業」不足為過。

中國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等重點院校也衍生出了越來越細分的專業,向農業各個領域輸送專業人才。

現實生活中,逐漸對各種標籤祛魅的年輕人,也試圖在與大地的互動中找到靈魂棲息之處。

打工人來自農耕文明的「種地基因」覺醒,在小小的陽台擠滿了各種植物和鋤頭,泡沫箱裡生菜、韭菜、小蔥的長勢,可比季度報表吸引人多了。

圖片來自社交平台

可以說,抖落掉一身的泥土,田地有關的一切在年輕人心中有了新的形象和定位。

談到年輕人「回歸田地」的原因,《種地吧》里的嘉賓說,這裡是難得「付出了一份努力,就會得到一份回報」的地方。

圖片來自社交平台網友評論

《克拉克森的農場》里年紀輕輕就在農場獨當一面的卡勒布,光是談起農場工作,就想回到拖拉機上干點農活。

看著自己種的小番茄慢慢由綠變紅、穀物一點點冒尖,背後的安全感和充實感是什麼都無法替代的。

圖片來自《克拉克森的農場》

如你所見,只要感受到和土地打交道的魅力後,人們就很難不懷有真摯的情感。

中國知名人像攝影師肖全,前兩天辦了以「你的樂 我的事」為主題的攝影藝術展,是看了就讓人開心的真·多巴胺風格。

照片里都是藍天綠地,看不到盡頭的田野,豐收的作物,一張張笑臉;照片背後還有關於笑臉的故事。

最讓人記憶深刻的,是來自種土豆一種就是將近20年的樂事員工劉永。

他04年從農學專業畢業,進入樂事農場工作,多年來,對土地的熱情有增無減。

看到土豆缺水,比自己渴著還要難受;真的下起了雨,又時刻想著怎麼排掉積水,恨不得給土豆撐傘。

等到收耕,就像看著自家孩子長大,那種喜悅無法表達。

「農業的價值,在於默默無聞地做著最基礎,但卻像空氣一樣重要的事」。

這裡生活雖然單調,卻很值得回味:有春天土豆田開花的景色,還有夏天樹蔭下的陣陣涼爽......

在陪伴著土地的這些年裡,劉永遇見了無數志同道合的小夥伴。

甚至還有同事選在土豆田裡拍婚紗照,見證人生的每個歷程。

圍觀的觀眾,看到了他們享受又專注的工作狀態和自然而然溢出的快樂,也為自己的生活打開了一扇窗。

02

最新「朝陽產業」

土地不會辜負每個努力付出的人

如今,越來越多人在網上發帖分享自己徜徉于田間地頭的經歷,解壓、治癒、收穫,都是常見的關鍵詞。

不少人說自己很享受種地的過程,面朝不會言語的土地,驅散緊繃、微妙的壓抑,獲得一天之中難得的放鬆和平靜。

以前大家對農業或許有著因循守舊的固有標籤,但對樂事農場負責人劉永來說,他們從內部率先打破陳規。

「過去的經驗,並不一定適用於眼前的土地;來農場的第一件事,就是打聽地里的事。」

你很難在一個堅守崗位快二十年的人身上看到那樣的熱情和專注。時至今日,任何環節只要有需要,劉永都是擼起袖子第一個上的人。

樂事農場人對土豆和土地有細膩情感,也有引領整個行業的願景和科技水準。

00後呂智超,在樂事農場工作才五個多月,但已經學了播種機等機械怎麼操作、土豆各個生長期的側重點是什麼。

呂智超的父親——「薯一代」呂冬20年來一直在農場做噴灌,呂智超一開始並不理解父親。

在呂智超的家鄉,種地依然依照傳統模式,灌溉、施肥都安排在固定的時間節點,不會考慮田間的實際情況加以動態調控。

等到他來到農場之後,意識到農業生產並不死板,反而十分靈活。

樂事農場已經將無人機應用在巡田上,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及時發現問題,從而減少損失。

農業數字化發展帶來生產成效的改善,讓他對未來充滿信心。

「雖然農業很大,但是其實也是一個非常細的東西」,呂智超在農場裡體會到了農業的精細和具體。

要想知道種植方式方法的不同帶來的影響,需要進行實驗,連續觀察、記錄數據,才能得到初步結論。

他想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更高效地守護腳下的土地,想法也變成了「會在這個行業一直做下去」。

對於農場人來說,這種「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愉悅體驗不僅是非常自驅型的,更在參與新型農業的基礎上獲取了新的活力。

他最喜歡的一點是通過自己細微的觀察,提出優化建議,然後去做針對性的改善。

這些細緻的付出,能帶來同等回報的土豆質量和產量提升,讓他充滿成就感。

「自己去做一些東西,然後長出一些果實,總覺得這是我自豪的地方」,對土地的熱忱逐漸在呂智超的人生中顯影。

健康的土壤孕育著毫不板結的職場關係,年輕人的工作環境友好、簡單。

樂事傳幫帶文化讓農場沒有那麼多的彎彎繞繞,也沒有森嚴的上下級格局,以一種不那麼嚴肅的方式進行經驗、技巧、生活上的講授分享。

如今已是樂事農場農業部業務發展高級經理的溫小康,十七年前以農業培訓生的身份與樂事農場開始建立連接,在被傳、被幫、被帶中迅速成長、融入其中。

起初他並沒有預想到能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把農業當做一份事業好好經營。

而今多年積澱下來,包括溫小康在內的很多農場人,種植季一起聚在農場,像候鳥一樣保持著每年回到故土的節律。

田地不會騙人。它會記得每一個投向它的真切目光和實打實的動作,然後在時間的力量下回以看得見摸得著的回報。

對農場車手李小龍來說,深深感受到秋天的夜越來越冷,精心培育的土豆,經不起一個晚上的「速凍」。

身後的幾百號人等著土豆寶寶的出生,安全生產的紅線又得保證,李師傅「開著40碼的車,幹著最急的活兒。

但只要他坐上三米多高的拖拉機,眼裡就沒有一件難事。

對更多樂事農場員工來說,現代化農業是真正的朝陽行業,不但懷著深厚情感,他們還在先進技術和現代器械的助推下,愈發認準了人類和土地不斷進化的關係。

吳德快畢業之後在農場紮根十年,他已經推動數字化技術應用在土豆田裡。

十年前,每口井都要專門雇一個人來澆水,不僅成本高,而且沒法保證24小時都能澆到位。

吳德快意識到灌溉上的優化空間,在工作過程中開始自己研發,將先進的通訊技術與農場灌溉所結合,如今已實現用遠程控制技術來調控澆水,在節約人力的前提下又保證了灌溉的穩定性。

無人機技術應用試驗同樣是吳德快在農場的工作之一。他們利用無人機懸掛的雲台拍田裡的高清圖,做光譜分析來獲知每個區域土豆的長勢情況,並對每次作業進行詳細記錄。

數字化、現代化的技術更迭始終在土豆田裡發生。

用張力計來做土壤監測,需要人親自去到地里,查看土壤的缺水情況。前年開始用的UE計,儀器插到土壤裡面就能模仿土豆根系的狀態,輔以後台大數據監測的風速、溫度、濕度,在手機上便可以收到提醒澆水的反饋……

從大水漫灌到噴灌,再到更精準、更節水環保的滴灌,農場始終不停下進步的步伐。

未來5~6個人,就足夠耕耘1萬畝地,農場人在技術的更新中愈發感受到自身存在的價值。

他們在工作中獲得價值感和發自心底的快樂,這種積極情緒驅動著他們更加投入於工作,轉化成田地產出,形成正向循環。

03

各個環節互相賦能

讓「土豆鏈條」快樂運轉

從長輩趕毛驢犁地,到機械化模式推廣到每一畝地,農場裡的人深度參與並欣喜於這些改變的發生。

站在樂事農場朝前看,農場裡的小夥伴在劉永眼裡不是需要管理的對象,是希望能留住的未來。

而年輕人的選擇已經做出了回答,他們如劉永所期盼的那樣,在種田層面上看到了未來的希望,現代農業的新發展帶給年輕人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

噴灌改滴灌的每道工序、馬力逐漸加大的機械設備、用數據傳遞土豆生長需求的數字化技術,這裡面凝聚了一代代農場人的心血和付出,也帶著他們開墾著愈發清晰的人生道路。

「只要土豆長得好,就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在種植過程中,實時了解土豆的健康大事,越種越好就是最讓人有動力的正反饋。

樂事農場人的快樂,從種好土豆開始。

為了達成這份快樂,他們也從與土豆朝夕相處和雙向奔赴中收穫了屬於自己的成就感。

在收穫的時候,劉永看自個兒種出來的土豆的眼神里是發著亮光的。

「沒準你吃到的薯片,剛好就是我種的」,幾乎每個農場人都會提到自己和薯片間的關係,都流露出自豪和滿足。

生產土豆不依 賴供應商、樂事產品在哪都能看到。

農場人感受到了工作帶來的快樂和價值, 將自己的熱情和汗水反哺到到每一顆土豆和每一片薯片上。

每一片薄脆,每一刻歡笑,都值得樂事人再「做多一點」‍‍。深深的責任和信念感,從樂事農場延伸到了研發團隊。

消費者洞察是產品創新的核心所在,也是研發的第一環。

現在中國消費者對於零食品質化越來越重視,不僅要好吃,也更注重

細分成分和有針對性的科學膳食。

基於這樣的洞察,同時也遵循國內外權威組織的推薦和建議,樂事著手讓核心產品線薯片的飽和脂肪減少50%。

油品的選擇就至關重要,在要保證最終產品的各項關鍵指標達標的要求下,尋找一款飽和脂肪含量低的油。

研發其實是個很磨性子的工作,需要反覆試錯,有信念感。

在樂事實驗室里,研發團隊經常對著看起來「一模一樣」的油,仔細端詳、細細研究。

樂事研發團隊苦下功夫,在全球範圍內挑選了十種油品,通過多重檢驗和測試,最終選擇了低芥酸菜籽油。它在滿足飽和脂肪含量很低的同時,還含有人體必需的α-亞麻酸。

之後為了在生產過程中順利引入新油品,研發團隊更是一口氣在生產線上連續跑了30個小時,精益求精,只為消費者吃到更高品質的薯片。

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就是要一起做好同一件事。

在樂事,做自己覺得對的事,就是一件幸運又值得努力的事。

抱著真正走近消費者的初心,研發團隊更是百里挑一挖掘新口味、進行本土化創新。

一款出現在超市貨架的新產品,是研發人員吃過上百個味道,才從中選出的一致好評的口味。

看到自己研發的新品上市,一位全程參與的員工那一刻突然覺得,創造了很多美好。

」最驕傲的,是看到消費者喜歡我們的產品。」

這份打心底里升起的驕傲,推動著樂事員工不斷創新、始終與消費者站在一起。

實驗室和生產線上的研發夥伴都齊心協力,最終比原計劃提前一年完成了目標,在2023年真正實現樂事核心產品線「減50%飽和脂肪*」的全面升級。

有一句話廣泛流傳在樂事研發人員中:在樂事,讓消費者快樂,就是我們感到幸運的事。

看到新品被大家喜愛、成為消費者沒有負擔就能攝入的快樂源泉,研發者們更加確信了這就是自己願意持續投入努力的事。

樂事始終深度參與著大眾生活,在看得見的消費前線和看不見的後方基地與時代和年輕人走在一起。

一方面推出響應消費者最真實、最新需求的產品

另一方面依託機械化、數字化、現代化的運營、管理模式發展農業種植,給年輕人提供機會,做真正驅動變革、創造美好的事

快樂工作的員工,才能把用心和熱愛灌注到自己所做的事中,所推出的產品才能讓消費者真正感到快樂。

這就是樂事一直在做的事。

* 指本品與原樂事美國經典原味馬鈴薯片相比,飽和脂肪的含量減少50%以上。

註:文中一二部分所有未標註來源的照片均由知名攝影藝術家肖全,為樂事品牌「你的樂 我的事」攝影藝術展拍攝

· 一 周 熱 點 回 顧 ·

你的快樂,就是最值得持續耕耘的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e623a8e0a958635c8371188ccc4ea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