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高規格大會在京召開,背後有深意
撰文丨餘暉
據《新聞聯播》報道,1月19日,「國家工程師獎」表彰大會在京召開。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向受表彰的「國家卓越工程師」和「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致以熱烈祝賀。
首次
工程師是推動工程科技發展的創新主體,是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黨中央、國務院決定今年首次開展「國家工程師獎」表彰,意在表彰先進、樹立典型,打造新時代卓越工程師隊伍,強化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建設,激勵動員廣大工程師奮進新時代、建功新征程。
政知君注意到,這次會議規格很高。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黨和國家功勳榮譽表彰工作委員會主任蔡奇出席表彰大會並講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出席表彰大會並傳達習近平重要指示。
政知君注意到,蔡奇是以「黨和國家功勳榮譽表彰工作委員會主任」的身份出席會議的。
上述委員會成立於2015年。
2015年12月,習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會議。會議明確提出建立健全黨和國家功勳榮譽表彰制度,決定成立黨和國家功勳榮譽表彰工作委員會。
黨和國家功勳榮譽表彰工作委員會主任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擔任。2020年,王滬寧曾以「黨和國家功勳榮譽表彰工作委員會主任」的身份出席相關活動。
政知君了解到,在2017年7月,我國建立黨、國家、軍隊功勳簿,確立以「五章一簿」為主幹的功勳榮譽表彰制度體系。
其中:
在2024年1月19日的大會現場,李干傑宣讀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表彰國家卓越工程師和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的決定》。
上述決定提到:
據《新聞聯播》報道,李書磊、鐵凝、吳政隆、陳武、姜信治和苗華出席大會。張國清主持大會。
提高工程師的社會地位
這次高規格表彰的背後,體現了中央對工程技術人才的重視。
2021年9月27日至28日,中央人才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
當時,習近平強調,要培養大批卓越工程師。
他說,製造業是我國的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我國是世界上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同時我國製造業總體上仍處於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許多產業面臨工程師數量不足、質量不高問題。
「要探索形成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師培養體系,努力建設一支愛黨報國、敬業奉獻、具有突出技術創新能力、善於解決複雜工程問題的工程師隊伍」。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到,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努力培養造就更多大師、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
在「國家工程師獎」首次評選表彰之際,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
習近平指出,工程師是推動工程科技造福人類、創造未來的重要力量,是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次受表彰的個人和團隊是我國廣大工程技術人員的優秀代表,是廣大工程師的榜樣。」
習近平強調,面向未來,要進一步加大工程技術人才自主培養力度,不斷提高工程師的社會地位,為他們成才建功創造條件,營造見賢思齊、埋頭苦幹、攻堅克難、創新爭先的濃厚氛圍,加快建設規模宏大的卓越工程師隊伍。
蔡奇強調:
政知君了解到,共有81名個人被授予「國家卓越工程師」稱號,50個團隊被授予「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稱號。
在會上作發言的包括:
他們每個人都在各自領域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覃大清潛心水電裝備研發,為中國乃至世界能源裝備行業技術進步作出了突出貢獻。從三峽到溪洛渡再到白鶴灘,全國多個重大水電工程都有他的身影。
2020年,覃大清作為召集人編制的《水力機械——混流式水輪機壓力脈動換算》正式發布,這是我國水輪機行業企業牽頭制定的首個水輪機國際標準,標誌著我國水電設備製造標準正式走出國門、邁向世界,並取得話語權。
蘇權科是港珠澳大橋工程總工程師。
作為世界罕見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集群項目,也因建造環境特殊、施工難度最大而被業界稱為「橋樑界的珠穆朗瑪峰」。
蘇權科帶領組織團隊,憑著創世界一流的勇氣,以創新為鑰匙,破解一項項世界級難題,把國際同行眼中無數個「不可能」變為「可能」,推動我國從「橋樑大國」走向「橋樑強國」。
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橋全線開通,一橋飛架三地,碧海變通途,外媒讚譽其為「新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周黎是復興號高速列車研發創新團隊負責人。
「復興號」高速列車是中國自主研發、具有完全智慧財產權的新一代高速列車,是中國科技創新的重大成果。
每一個創新的背後,都飽含著無數科技人員辛勤的奉獻。據統計,截至目前,「復興號」高速列車累計運送旅客已超22億人次。
在接受央視採訪時,周黎說,「下一步我們按照國家的部署,推進CR450(高速動車組)創新工程的實踐,研製速度更快、更加節能、更加環保、更加安全的新一代動車組,進一步引領世界動車組的發展方向」。
資料 | 央視 新華社 人民網等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歸政知新媒體獨家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