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餘暉
10月8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聽取對當前經濟形勢和下一步經濟工作的意見建議。
此前,4月8日、7月9日,李強兩度和專家、企業家面對面,聽取經濟形勢和下一步經濟工作的意見建議。
政知君注意到,這三場座談會,都有機器人企業代表出席。
傾聽市場聲音
4月和7月的兩次座談會,分別對應著開局後、年中這兩個重要時間點。
10月的座談會召開前,有一個重要背景——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部署了下一步經濟工作。
中央謀定方向後,9月2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了一攬子增量政策的落實工作。會議提到,「要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注重聽取各方面意見,不斷優化完善政策舉措。」
10月8日,節後第一天,李強與專家、企業家面對面。
李強表示,「在制定和實施政策時注重傾聽市場聲音、回應社會關切,持續提振發展信心。」
多位國務院組成部門或直屬機構「一把手」也在現場。
包括國家發改委主任鄭柵潔、工信部部長金壯龍、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央行行長潘功勝,以及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等。
10月8日,鄭柵潔和四位國家發改委副主任一同出席了國新辦發布會。
發布會提到,將強化國家、省、市、縣多層級常態化交流溝通,認真傾聽企業意見建議,推動解決急難愁盼問題。
三次座談會,都有機器人企業代表出席
在10月8日的座談會上,李強強調,穩經濟的關鍵是穩企業。
政知君注意到,總理的這三場座談會,先後有12位企業家出席,他們分別來自不同領域,有光伏製造商,也有高端裝備製造龍頭,還有平台企業、投資建設集團等。
10月的座談會,發言的企業家包括:
上述企業中,有供應鏈領域頭部企業象嶼集團,該集團業務領域涵蓋大宗商品供應鏈、城市開發運營、綜合金融服務、港口航運、創新孵化等;也有中國機器人TOP10成員之一埃夫特;還有以國際貿易和金融投資為核心主業的蘇豪控股集團;以及國內第一家由地方政府發起設立的創業投資機構「深創投」。
一個細節值得關注。
總理的三次座談會,每次都會有機器人企業代表。
公開報道顯示,游瑋是作為新質生產力的代表受邀參加座談會的。
機器人體現了各種現代技術的綜合集成,融合了人工智慧、新材料、生物仿生等新科技新產業,是衡量科技創新和高端製造水平的重要標誌。
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機器人科技創新、應用拓展和行業治理的重要力量,相關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累計超400家;是全球機器人第一生產大國和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
「機器人+」應用領域加速拓展,工業機器人已覆蓋國民經濟71個行業大類,機器人技術深度融入中國經濟發展的血脈,正在加速形成以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為引領的新質生產力。
就在今年8月25日,李強在參觀調研2024世界機器人博覽會時提到,培育更多機器人領域「獨角獸」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堅決治理「三亂」
在10月8日的座談會上,總理還提到,堅決治理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等問題。
此前,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到,進一步規範涉企執法、監管行為。
緊接著,在10月8日新聞發布會上,鄭柵潔提到,不能違規異地執法和趨利執法,不能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及時對罰沒收入增長異常的地方進行提醒,必要時進行督查。
上述表態,有的放矢,回應了輿論關切。
企業要發展,必須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激發企業活力。趨利執法、罰沒收入增長異常等嚴重問題,是構建良性營商環境的嚴重妨礙。
據媒體報道,當下一些地方財政收支矛盾加大,個別部門、執法單位把歪腦筋動到了趨利性執法上,企圖「以罰增收」,甚至搞「逐利罰款」,結果導致一些地方的罰沒收入出現畸形增長。
更有甚者,個別司法機關、執法機關,違法違規異地抓捕民營企業家,違規查封、凍結甚至劃轉外地企業和個人財產,此舉被稱為「遠洋捕撈」式執法,備受外界詬病。
要構建良性營商環境,必須剎住這股歪風!
資料| 央視 新華社 澎湃新聞 人民網等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歸政知新媒體獨家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