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總是買到爛白茶?新手買茶四大誤區,看看你踩了幾個坑?

2023-09-09     小陳茶事

原標題:為什麼你總是買到爛白茶?新手買茶四大誤區,看看你踩了幾個坑?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網上看到有人發動態曬茶。

「猜猜看,這餅老白茶花了多少錢買入手的?」

文案下方,赫然是一餅發黑的茶餅。

餅面的葉片,黃褐偏黑,年份真實性的機率為零。

有經驗的茶客,一看就是做舊的。

但對方在發動態分享時,還是帶了三分炫耀語氣。

「XX直播間秒殺回來的,這麼大的一餅茶,最終到手價才28塊,太值了,這餅茶能夠我喝半年。」

但底下,已經有人在評論區提醒。

「樓主別喝這餅茶了,是做舊的。」

「這麼黑的茶你也敢喝!」

「鑑定無誤,100%是做舊的,別人直播賣茶的哪會這麼好心,便宜沒好貨。」

只不過,從那位樓主的回覆內容看,他還不願意接受現實。

「做舊就做舊吧,看著比熟茶正常多了,多洗茶兩遍也能喝。再說都這麼便宜了,還能要求什麼。我已經喝了四、五次了,感覺味道也不錯,買得也算值……」

圍觀至此,心底忍不住嘆息。

按這樣的想法與心態去喝茶,會讓你與好茶徹底絕緣。

在劣質茶組成的泥淖里,越陷越深。

「有便宜不買白不買」,這是很多喝茶新手容易犯的買茶錯誤。

因為從常識看,售價只要幾十塊一餅的老白茶,從制茶加工,到原料選用,再到後期倉儲,都沒有半點保障。

連基礎品質都保障不了,何談放心喝茶?

這些年,陸續接觸過不少新茶友買茶踩坑的案例。

最後總結起來,大家在買白茶時,只要避開這4點認知錯誤,買對好茶的機率會成倍上升。

《2》

一、「壽眉餅只要三四十元就能買到。」

不懂白茶行情的人,會覺得壽眉是一款非常便宜的茶,因為網上只要幾十塊一餅的壽眉,比比皆是。

甚至還能做到買二送一,異常便宜,但這不是優質壽眉的行情價。

只要30元就能買到一餅的壽眉,不會是好茶。

按現在的白茶市場,品質稍微好一點的口糧壽眉,每斤市場價要以百元為單位。

價格不過百的,不要買。

不然你買到的「壽眉」,會遇到各種狀況。

不是茶味發酸,就是味道苦澀。

要麼就是外觀品相很糟糕,沒有芽頭就算了,茶梗還特別礙眼,擁有大量超過7、8厘米的超級長梗,全是邊角料製成。

這種粗老邊角料做出來的低端茶,茶味淡寡,帶「粗老味」,還不耐泡。

就算再便宜,買入手也沒有飲用價值。

《3》

二、「白毫銀針要買純芽頭的。」

很多茶客心裡定義的純芽頭,模樣是這樣的。

只有光禿禿的茶芽,沒有任何的鱗片、葉殼。

當你奔著「純芽」去選白毫銀針時,其實容易踩坑。

因為標準的白毫銀針長相是「一旗一槍」,槍指茶芽本身,旗是芽針旁的小葉殼,緊貼在芽頭旁保護著嫩芽。

如果想買到貨真價實的高品質白毫銀針,要認準這樣的長相。

要是買到手的「銀針」,只剩下光杆司令。

那麼,會有以下諸多可能性。

遇上了高品質的參賽定製茶,後期由人工逐顆茶芽慢慢精選,但這樣的機率極低。

更有可能是碰到「抽針」的牡丹王。

伴隨著茶樹自然生長,芽頭會像多層厚實的竹筍那樣,逐漸展開(嫩葉),芽頭變長,日漸瘦下去。

雖然緊跟在白毫銀針身後採摘的牡丹王,芽頭不算瘦,但緊貼在芽頭的葉殼已經展開,伸出了嫩葉,較真看已經不算銀針,只能歸入白牡丹。

要是執著於抽針,只掐茶芽,不要葉片。

那麼,最終你買到手的這種「抽針芽」,實際上相當於花了買白毫銀針的價格,買到手的卻是牡丹王,完全是虧了。

《4》

三、「新白茶上市時間越早越好。」

綠茶也好,白茶也罷,買新茶的時間絕不是越早越好。

因為核心產區的茶葉,做不到這麼早就上市。

能提早在三月就上新的春茶,真實產地往往是來源自貴州、廣西、海南等低緯度的地區。

熟悉白茶行情的老茶客都知道,好茶要看重產區,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

外地原料的白茶,青葉品質與核心產區相差一大截。

如果將這樣的外地茶,冒充福鼎白茶出售,很容易讓不知內情「趕早市」的茶客買茶踩坑。

另外,對做茶來說,早上市不代表是好事。

因為制茶這件事,看重慢工出細活。

趕工期粗製,快速高溫烘乾,很容易損傷白茶的天然養分與茶味。

甚至於,干茶內部的含水量不達標,放久了會受潮變質,經不起久存。

將這樣的新茶買回家,後期狀況頻頻,特別糟心!

根據多年觀察,如果打算買到品質靠譜的新白茶,春茶等到5月之後,秋茶等到國慶後,再去慢慢對比挑選,更為穩妥。

《5》

四、「白茶要喝10年陳起步。」

現在是2023年9月,將時光回到10年之前,是2013年。

茶友們不妨靜下心,仔細回想幾個問題。

早在10年之前,你聽說過白茶嗎?

在你身邊經常喝茶的朋友,他們有存白茶嗎?

茶葉是不是隨便放在一處角落,就能自動存成老茶?

將這些問題細細想一遍後,再來看這個問題。

真相是,10年之前的白茶知名度,遠不如現在。

論產量,也不如今天。

當年生產的茶葉,在白茶大火大熱的這些年,也被市場消耗了十之七八。

能一直留著不賣,留到現在的10年陳老白茶,數量極少。

就算有,精品也不多。

注意了,白茶不是年份越老越吃香。

任何時候,都是以品質為重。

高山核心產區的茶青鮮葉為原料,再經曆日光萎凋、精心烘乾的成熟制茶工藝處理,後期還要提供標準化倉儲環境,365天嚴格控制倉庫內的溫濕度變化,嚴實防潮、防跑氣、防串味。

能做到原料好、工藝好、原料好的白茶,哪怕只有三、五年陳,同樣很珍貴。

一餅知根知底,品質出色的5年陳高山壽眉餅,很多時候拿到外面和別人PK對比。

完全有實力在茶湯厚度、茶香馥郁程度、耐泡次數等,吊打很多所謂十年陳、十五年陳老茶。

品質為王,是新茶友買老白茶要牢記的真理。

如果只看到賣家張口就來的「10年陳」概念,直接衝動消費,最後吃虧的還是自己。

《6》

什麼樣的白茶,才是一款好茶?

正視這個問題前,要拋開很多錯誤觀點。

買茶,不是看價格。

價格便宜的,一分錢一分貨,沒有質量保障。

那些只要幾十塊的便宜茶,連好茶的青葉成本都不止,怎麼可能買到真貨?

但另一邊,也不是買越貴越好,要警惕那些價格虛高,胡亂標價的。

買茶,也不是看年份老。

萬丈高樓平地起,所有老白茶都是用新茶慢慢存出來的。

新茶時喝起來一言難盡的,後期放上10年,也不會有任何改善。

買茶,更不是看包裝。

那些看起來高大上的茶葉禮盒內,未必都是好茶。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案例,比比皆是。

新茶友在買茶時,唯一能相信的,只有真實口感。

試過再買,才不踩坑。

品質好,香氣好,茶味出色,好喝又耐泡,才是高性價比之選!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e5d314b5657573042bf27fb89ff1a79b.html